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亮剑的世界当团长 » 第五章

第五章

    这场伏击战,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刘惠瑾命令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各个部队,进行交替掩护,分批撤出战斗。

    等枪炮声完全停止的时候,已经是黄昏。

    石门峡谷一战,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付出了上百人的伤亡。

    伤亡上百人,对于人数超过三千的日寇迂回部队来说,比例很小。

    但是,这让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失去了在一天之内攻占七亘村、打到马山村的机会。

    他们不得不停下来,进行休整。

    距离石门峡谷不是很远的一个山谷内。

    “团座,在白天的战斗中,突击营伤亡情况如下。”

    程雷再次小心的翻了一遍统计数据,继续说:“阵亡和失踪大概一百三十人,重伤二十五人,轻伤三十七人。”

    好嘛,一场战斗下来,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就伤亡和失踪了将近两百人。

    这还是在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占据地理优势的情况下,才打出的伤亡比。

    如果是在一马平川的地方,恐怕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伤亡和失踪人员,要多出数倍。

    当然,这些失踪的人,有可能是死在了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也有可能是被日寇给俘虏了,但更有可能是当了逃兵。

    “将这些失踪人员的名单整理好。要是有人知道这些人的下落,有赏!”

    随后,刘惠瑾看向吕大海,接着说:“我们手里的武器弹药,还剩下多少?”

    程雷和吕大海,一个人负责统计人员伤亡,另一个人负责统计武器弹药的损耗。

    吕大海说:“能用的武器,大约两个连。至于弹药,勉强能凑够一个基数。”

    剩下的那些武器,肯定是遗失在了战场。

    毕竟仓皇撤退的,是晋绥军358团突击营,而不是日寇的迂回部队。

    没有争夺到打扫战场的权力,自然就没有缴获,属于血亏。

    视察完了晋绥军358团突击营每个连和直属排的情况以后,刘惠瑾将丁伟找来。

    “丁参谋,我的想法是这样。”

    将地图摊开,刘惠瑾继续说:“接下来,我们兵分两路。我带着警卫班,去协助川军防守马山村。你带着剩下的人,协助八路军771团和772团,从侧后方打击这股日寇。至于七亘村,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赶紧撤。但是有一点,七亘的百姓得提前转移走,千万不能让日寇祸害他们。”

    丁伟犹豫着说:“刘团长,我来指挥他们,这合适吗?”

    身为八路军771团的一个副营长,来代替刘惠瑾指挥晋绥军358团突击营,怎么看都十分怪异。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要是担心他们不听你的,离开之前我会给他们下命令。”

    说完,刘惠瑾立刻让人将程雷、吕大海和四个连长叫来。

    当着这几人的面,刘惠瑾写了一份手令,授予丁伟代替他指挥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权力。

    只要有了这份手令,无论丁伟还是程雷等人,都足以向上面交差。

    写完这份手令并改好印章,又交代了一些事情。

    刘惠瑾带着警卫班出发,前往马山村。

    将晋绥军358团突击营交给丁伟指挥,是刘惠瑾经过慎重考虑索所做出的决定。

    因为他知道,在《亮剑》的“铁三角”当中,丁伟的战略指挥能力最强。

    孔捷的强项是敢打敢拼、服从命令,没有可比性。

    李云龙擅长的是战术指挥,一旦率领的部下超过某个基数(比如说师一级),指挥能力就会出现下降的态势。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担任华野某师的师长以后,李云龙仍然没有将自己的思维从八路军团长当中转变过来,还是喜欢身先士卒去冒险。

    这种行为看上去令人感到热血沸腾,但十分不可取。

    幸亏他的对手非常菜,否则很容易出现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局面。

    苍云岭大战结束以后,丁伟接替李云龙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新一团团长这个职务。

    很多人看来,丁伟是坐享其成,让李云龙差点就要从零开始。

    但是在刘惠瑾看来,其实是李云龙把丁伟给坑了。

    要是李云龙没有战场抗命被撤职去当被服厂的厂长,丁伟就很有可能会继续前往抗大进修。

    等从抗大毕业以后,丁伟的起点根本就不止一个团长职务。

    至于有人拿新二团说事。

    君不见,孔捷的独立团团长这个职务被撤以后,继续当了好几个月的副团长,才被派到新二团去当团长。

    新二团能够等孔捷好几个月,难道就不能同样多等丁伟一段时间?

    要知道,抗大的学期,也就那么几个月。

    丁伟从抗大毕业,然后去担任新二团的团长,完全来得及。

    至于丁伟在某些方面的“人品”问题,比如说喜欢将友军部队的战利品据为己有。

    好罢,在这种情形下,刘惠瑾选择了无视。

    只要丁伟胜利完成了他所交代的任务,也就是:让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主力向马山村发起进攻的时间,推迟到10月26日上午。

    就算丁伟将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剩下的所有武器弹药和大部分给养物资给卷走,刘惠瑾也不会责怪。

    1937年10月25日早晨。

    刘惠瑾带着警卫班赶了一夜的路,终于抵达马山村的外围。

    此时,马山村已经有军队在驻守。

    为了避免被友军给误伤,刘惠瑾让所有人都下马,并派出一个人前去表明身份。

    没过一会,先前派去的那个人带着几个身穿川军军服(灰色)的男子走了过来。

    其中一个身穿军官服的男子向刘惠瑾敬礼,说:“敝人是川军第41军122师364旅728团三营的营长马彪,见过刘团长。”

    刘惠瑾向马彪回敬了一个礼,说:“请问你们团长在不在?我想和你们团长商量个事。”

    “在,刘团长,这边请。”说完,马彪转身带着刘惠瑾等人朝马山村走去。

    川军第41军122师364旅728团的团部,设在马山村中心位置的一个小院里。

    走进去之后,刘惠瑾率先向川军728团的团长敬礼,并自报身份。

    川军728团的团长回敬了一个礼,说:“刘团长来找敝人,究竟所为何事?”

    刘惠瑾毫不犹豫的说:“一是讨论如何更好的抵挡日寇进攻,二是商量贵团的武器弹药和给养补充问题。”

    川军728团的团长先是一阵激动,随即恢复平静,说:“刘团长有话但说无妨。”

    虽然刘惠瑾的前一句话,有严重越权的嫌疑。

    但是后一句话,可以说是帮川军728团解燃眉之急。

    没办法,川军部队是走路从川省走到晋省的。

    出发的时候,战士们身穿单衣甚至短袖,脚穿草鞋。

    等走到晋省的时候,时间进入10月中下旬了。

    这个时候的晋省哪怕还不是冬天,但气温已经比较低了。

    而且他们的武器极差,每个团仅有四门47毫米的川造迫击炮和四挺老旧不堪的三十节重机枪。

    步枪大多是川造的单打一,这种步枪据说打个十几发子弹之后枪管就会发热,然后子弹不等开火就会从前面掉出来。

    以至于少量的老套筒,在川军部队当中都算是好枪了。

    要知道像老套筒这种步枪,哪怕是八路军的指战员都看不上眼。

    可想而知,川军的装备究竟差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按理来说,晋省境内的川军部队,后勤补给应该由第二战区来负责。

    但是,以老阎那种一毛不拔的抠门劲,怎么可能愿意主动拿出来给川军部队补充。

    结果直到现在(10月25日),川军728团从川省出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如今仍然是什么样子。

    可以说,刘惠瑾是川军728团进入晋省以来,第一个主动提出帮助他们补充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的晋绥军军官。

    刘惠瑾想了想,说:“这样,你派一些人跟着我,去找黄副司令要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剩下的人,按照我给的建议构筑防御工事。八路军771团在七亘村没法坚守太久,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可不多。”

    刘惠瑾估计的没有错。

    数个小时后,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朝七亘村发起了进攻。

    由于事先将七亘村的百姓给转移走了,再加上刘惠瑾通过丁伟提出的建议。

    因此,负责守卫的八路军771团,稍作抵挡就撤出了七亘村。

    占领七亘村以后,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朝马山村的方向继续前进。

    只不过,在接下来的行军路程,这股日寇就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寸步难行。

    在临走之前,刘惠瑾通过手令授予了丁伟很大的权力。

    而丁伟,也没有辜负刘惠瑾对他的信任。

    尽管刘惠瑾只提出了像冷枪冷炮、麻雀战这类的参考建议。

    但丁伟还是活学活用,通过不断的袭击和骚扰,让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主力没法安心赶路。

    以至于后来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导致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主力不得不停止前进,做好防偷袭的准备。

    尤其是无处不在的陷阱和简易地雷,更是让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指挥官感到狂躁不已。

    以至于不到一天就能走完的路程,他们花了将近两天时间。

    当他们的先头部队抵达马山村外围,时间已经是10月26日的下午。

    而这个时候,他们的敌人——川军第41军122师364旅728团的官兵们。

    已经按照刘惠瑾的建议修筑好了全部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同样,刘惠瑾带着另外一些人,拉着问第二战区黄副司令要到的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在前一天晚上就回到了马山村。

    刘惠瑾之所以能够替川军728团要到物资,原因有三点:

    一,是马山村是否守的住,关系到娘子关正面战场能不能坚持下去;

    二,刘惠瑾在晋绥军总部有着较为过硬的人际关系;

    三,刘惠瑾使用金钱开路。

    可以说,为了能够让川军728团守住马山村,刘惠瑾将剩下的那两百块现大洋给全部送了出去。

    让部下更换好了武器弹药以后,那个名字叫马彪的川军营长找到刘惠瑾,小声说:“刘团长,我们要不要主动出击,给对面的日寇来一个下马威?”

    对面的日寇先头部队看起来也就一个中队(满编181人)左右,马彪能够指挥的有一个满编营(300多人)。

    从理论上来讲,似乎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

    更何况,如果能够在正式开战之前吃掉这个日寇中队,对于振奋川军728团的士气非常有帮助。

    刘惠瑾想了一会,摇了摇头,说:“你们没有跟日寇打过仗,还是小心为好。等会入夜以后,一定要做好防偷袭准备,以免日寇狗急跳墙。”

    失望的表情从马彪脸上一闪而过。

    他犹豫了片刻,这才点头说:“是,刘团长。”

    事实证明,刘惠瑾说的“小心为上”,是非常有道理。

    没过多久,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主力,就出现了。

    如果先前真的试图歼灭这股日寇的先头部队,根本达不到目的不说,反而会吃大亏,甚至有可能导致马山村失守。

    由于天色已晚,又在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和八路军771团的联合袭扰下赶了一天的路。

    因此,早已疲惫不堪的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只是做好了防夜袭准备以后,便安排大部分人吃饭和休息。

    当天晚上,就这样相安无事的度过了。

    10月27日上午,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正式向川军728团防守的马山村发起进攻。

    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指挥官原本以为,石门峡谷的防御工事只是一个特例。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又一次踢到了铁板上面。

    川军728团是严格按照刘惠瑾给的建议,进行修筑工事。

    最前边的警戒阵地上,只布置了一个排。

    第一道战壕里面,只放了一个连。

    第二道战壕里面,也只放了最多不超过一个营的兵力。

    警戒阵地还有两道战壕之间,都挖了不止一条交通壕,便于快速机动。

    川军728团剩下的战斗人员,则作为预备部队,呆在位于日寇火炮有效射程之外的隐秘集结点,随时做好增援的准备。

    至于倒打和隐蔽火力点,倒是布置了一些。

    但到时候是否启用,由前线指挥员视情况而定。

    十几分钟的炮火轰击结束后,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指挥官派出一个中队进行试探性进攻。

    当这个中队的日寇越过已经变得一片狼藉的警戒阵地以后,准备继续向第一道战壕进攻的时候。

    十几发晋造75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发射的炮弹,落在了他们的进攻队列当中。

    下一秒,有二十几个日寇被炸的飞了起来。

    剩下的日寇赶紧后退,跳进警戒阵地的战壕里面。

    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个战壕很古怪,面向马山村的一侧挖得很深。

    他们哪怕是踮起脚来,也没法利用战壕与敌人进行对射。

    相反,第一道战壕里面的川军728团官兵们,可以很轻松的将晋造手榴弹扔进警戒阵地的战壕。

    眼看作为先锋的那个中队陷入了被动局面,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指挥官立刻命令派出一个大队的兵力,前去增援。

    收到命令以后,这个大队的日寇立刻采用在华夏战场常用的三段式突击法,在步兵炮、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