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亮剑的世界当团长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由于晋绥军358团的驻地距离临汾县城没有多远。

    第二天下午,车队进入临汾县城,在晋绥军总部宪兵队的大院内停下。

    随后刘惠瑾被带到一间看起来还算比较干净的单人牢房,关押起来。

    很多人都以为,老阎会指示手下尽管安排对刘惠瑾进行军法审判和处决。

    毕竟当初听到省城兵工厂遭到“日寇飞机误炸”被彻底摧毁的消息时,老阎可是当着众人的面给气晕了过去。

    醒来之后,老阎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查清真相和惩办当事人。

    因为省城兵工厂遭到“日寇飞机误炸”这种说法,别说晋绥军总部的高级军官。

    哪怕是对时局有一定了解的平民,都不会相信。

    所以,一个级别很高的调查组迅速成立,专门负责查清这件事的真相。

    事件的内幕并不复杂,调查组很快取得了突破。

    在看到调查组上交的调查报告以后,老阎稍微冷静了一些。

    当时担任省城城防司令的傅将军,劳苦功高,老阎没法重惩,只能高抬手放过。

    于是,首先提出建议和亲自点燃导火索的刘惠瑾,就成为惩一儆百的最佳人选。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刘惠瑾被关押起来以后,就迟迟没有下文。

    仿佛老阎在百忙之中,将刘惠瑾给忘在了脑后。

    就连刘惠瑾担任的晋绥军358团代理团长这个职务,也没有明确表示究竟是不是被撤掉了。

    这让一些想要看热闹或者达到某个目标的人,顿时感到有些失望。

    身陷囹圄的刘惠瑾,并没有自暴自弃等待晋绥军总部或者说是老阎的裁决。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开始实施针对自己的磨砺计划。

    每天,刘惠瑾都按照在部队里面的作息时间,来安排锻炼和学习。

    早上醒来,刘惠瑾在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牢房内,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和双脚跳跃。

    从开始时的每个几十下,逐渐增加。

    做完了以后,刘惠瑾就找个地方坐下。

    表面上看是在发呆,实际上是通过游戏助手寻找各种军事教材,弥补自己在军事指挥这一块的短板。

    放风的时候,刘惠瑾想办法打探外面发生的事情,并虚心向其他被关押进来的人请教跟日寇交战的经验和教训。

    晚上睡觉之前,刘惠瑾会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回忆和温习白天所学到的东西。

    就这样时间一天接一天的过去,直到有人过来通知刘惠瑾可以离开了。

    当刘惠瑾从晋绥军总部宪兵队大院的监牢里面出来,时间已经是1938年的2月上旬。

    刘惠瑾回到晋绥军358团,同样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只有方立功以个人的名义,在团部的军官食堂安排了一桌酒菜,算是给刘惠瑾压惊。

    这场饭局结束后,所有人该做什么就接着做什么。

    方立功回到他的办公室,继续处理团部的各项事务。刘惠瑾则去突击营的驻地。

    而刘惠瑾去的地方,是位于小镇外面的晋绥军358团突击营驻地。

    自从上次刘惠瑾被晋绥军总部派来的宪兵给强行带走以后,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剩下的那些官兵们也遭受了软禁和审查。

    幸好晋绥军总部派来调查的军官只是走个过场,再加上刘惠瑾提前预发了三个月的“补贴费”,才让这些人过得还算踏实。

    要不然的话,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剩下的那些官兵们早就闹了起来。

    对于刘惠瑾的回归,以吕大海为首的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剩余官兵们表现的比较热情。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刘惠瑾就是金主兼上司。

    刘惠瑾回来了,就意味着他们以后的“补贴费”又有着落。

    哪怕是晋绥军358团突击营解散,他们也不至于没有地方可以去。

    跟众人打了招呼并且安抚一番之后,刘惠瑾让吕大海一块走进作为营部的小屋。

    吕大海率先说:“团座,突击营这个编制,究竟是撤销还是继续保留,你和方副团长有没有商量好?”

    自从程雷等人以假死的方式加入八路军之后,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兵力就剩下了不到一个连。

    这段时间,吕大海都是以突击营副营长的身份,来履行相当于连长的职责。

    刘惠瑾摇了摇头,说:“我刚回来,还没有来得及说这件事。”

    随后,刘惠瑾想了想,说:“实在不行的话,我会想办法说服方副团长,让他同意将突击营改编为由团部直属的教导连。”

    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剩下的这不到一个连兵力,好歹是上过战场。

    相对于那些没有见过血的新手而言,已经强了不少。

    如果就此解散的话,简直就是浪费。

    别人不说,仅仅是吕大海,就不愿意再回到辎重连去继续跟各种物资和运载工具打交道。

    能够以教导连的编制继续将突击营保留下来,对刘惠瑾来讲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根据通过游戏助手查找到的历史资料,就在这个月,晋省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将会爆发两场战役,其中:

    在晋省西北部,晋绥军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丢失偏关、保德、宁武、岢岚、河曲、神池、五寨这七座县城,八路军120师师部指挥包括358旅和359旅在内的主力地方部队进行一系列战斗,才在当年4月份的时候成功收复这七座县城,同时将刚创建不久的晋西北根据地稳固下来;

    在晋省东南部,日寇从东、北两面夹击驻守在当地的华夏军队,华夏军队虽然在东阳关、韩信岭等地方拼死阻击来犯的日寇,并且还一度试图反攻晋省省城,但最终还是丧师失地,被迫撤离。

    特别是川军第47军,在位于黎城县境内的东阳关一带与日寇血战三个昼夜,以损失两千多人的代价取得毙伤日寇一千余人的战果。

    如果不是有叛国者给日寇带路,饶开东阳关,从柳树口这个地方走小路攻占黎城县。

    这场战斗,恐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想到这里,刘惠瑾顿时没有了继续跟吕大海交谈下去的心思。

    他赶紧离开突击营的驻地,前往团部。

    晋绥军358团的团部。

    来到方立功的办公室门前,刘惠瑾伸出手轻轻在门上敲了几下。

    很快,方立功起身走过来,将这扇门从里面打开。

    “方副团长,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说话的同时,刘惠瑾悄悄将一叠用红纸包着的日元钞票塞到方立功的手中。

    由于之前老阎跟日本方面有着长期并且很深厚的合作关系。

    因此直到现在,晋绥军高层大部分人依然将日元视为硬通货的一种。

    方立功不动声色的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快速收好,说:“刘团长,咱们之间有话直接说,不必绕弯子。”

    刘惠瑾讪笑着说:“方副团长,我想将突击营继续保留,并且补齐兵力和武器的空缺。”

    方立功说:“理由是什么?”

    刘惠瑾毫不犹豫说:“理由跟上次的一样,咱们心知肚明就行了,没有必要说出来,是不是?”

    方立功叹了一口气,说:“既然如此,条件也跟上次的一样。”

    刘惠瑾笑着说:“那就没有问题。”

    继续寒暄了几句之后,刘惠瑾起身离开。

    出了团部大院,刘惠瑾首先去的地方,是一营的营部。

    对于刘惠瑾的到来,钱伯钧表现的非常热情。

    不仅亲自到营部门口迎接,还主动邀请刘惠瑾一块到营部的士兵食堂进行视察。

    钱伯钧这样做,是有他的目的。

    前不久,伴随着省城被日寇占领,这场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的大型会战终于结束。

    整个晋省,有大约九分之四而且是相对比较富庶的地方,变成了日寇占领区。

    有大约九分之四而且是相对比较贫瘠的地方,还在晋绥军的手中。

    剩下的大约九分之一也就是晋省东南部,成为了各个势力犬牙交错的地方。

    丢失了一半以上地盘的晋绥军,日子顿时变得难过了不少。

    每个部队能够领到的军饷,还没有1937年9月以前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晋绥军中高层官员,都在想尽各种办法。

    吃空饷、克扣士兵伙食费、倒卖武器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贩卖yan土------

    只要是能搞到钱的路子,他们都不会放过。

    这其中,就包括了晋绥军的358团。

    按照晋绥军总部先前制定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1.7斤粮食,油5钱,盐3钱,肉5钱,蔬菜1斤。

    但是,当看到这些普通士兵吃的东西时,让刘惠瑾内心不禁感慨某些人下手究竟有多黑。

    每天1.7斤粮食是不是?

    量差不多达到了,但都是陈米和杂粮。

    而且每个士兵的一顿饭,就一碗陈米粥再加两个用杂粮做的馍馍。

    肉5钱是不是?

    只有到了排长这个级别的军官才开始能吃上,班长和普通士兵是半点肉末都尝不到。

    而且肉的种类和数量,还要严格按照军官等级进行划分。

    蔬菜1斤是不是?

    一个班十来个人,就一盘像白菜、南瓜这样价格非常便宜的菜。

    而且,这还是一些别人挑剩下的烂菜、坏菜。

    油5钱、盐3钱是不是?

    这一点目前倒是还能按照晋绥军总部先前制定的伙食标准执行。

    但要是情况在恶化的话,恐怕会变成油是一点都没有、盐是泛着苦味的粗盐。

    到时候,粮食填不饱肚子,菜、盐难吃,肉、油没有。

    士兵哪里有体力来训练、哪有力气来杀敌?

    恐怕还没有等到敌人打过来,底下的士兵就会先出问题!

    幸好这个时候,日寇还没有继续向晋绥军发起进攻的计划。

    使得遭受巨大损失的晋绥军,得到了非常宝贵的休整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晋绥军358团的军官们,大部分都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哪怕是钱伯钧主动邀请刘惠瑾到一营营部的士兵食堂,也是出于为他自己------哦不,是为整个一营多捞取一些好处。

    视察完了以后,刘惠瑾没有故作虚伪留下来跟一营营部的士兵们一块吃,而是果断从心的跟钱伯钧去了一营营部的军官食堂。

    他这次相当于是来一营做客的,吃好喝好很合理。

    尽管没有喝酒,但就是在吃饭的这一会功夫,刘惠瑾和钱伯钧之间还是达成了协议。

    毕竟眼下两人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甚至还可以说是能够相互提携的潜在盟友。

    从一营的营部出来,刘惠瑾又去了二营和三营的驻地,跟二营营长和三营营长同样达成了类似的协议。

    从三个营长这里,刘惠瑾“借调”到了将近四百人。

    不过这里面,除了两个连级军官以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普通步兵,技术兵种则是一个都没有。

    很明显,这三个营长吃空饷归吃空饷。

    只是一旦有可能涉及到他们更深层次利益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答应。

    这将近四百人使用的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则还是像上次那样,打欠条向这三个营长赊账购买。

    接着,刘惠瑾又一次回到团部,去找团部直属部队的各个负责人谈话。

    团部直属炮兵连连长周强和辎重连连长赵元驹就不用说了,之前有过还算比较愉快的合作。

    在刘惠瑾给他们各塞了一个装有英镑或者日元现钞的红包之后,这两人立刻表示刘惠瑾的事就是他们的事。

    只要没有将团部直属炮兵连和辎重连抽调的只剩下空架子,其它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越级向上面打小报告。

    倒是新组建起来的团部直属防空连连长陈昭明,刚开始的时候对刘惠瑾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但是在刘惠瑾拿出了两个红包,并且声明一个是见面礼另一个是办事费用之后,此人的态度立刻发生转变。

    不但大包大揽的同意从防空连当中抽调二十人和两挺高射机枪,而且还答应将副连长王宏远也一并“借调”给刘惠瑾。

    要知道,晋绥军358团防空连兵力不超过五十人,装备两门瑞士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和三挺高射机枪。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门瑞士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使用的炮弹,整个晋绥军358团上下只有一百发左右,根本就没法起到防空的作用。

    高射机枪使用的子弹,反倒是比较充足。

    在刘惠瑾的金钱攻势下,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兵力和武器的空缺填补计划,超额完成了。

    整个突击营下辖四个步兵连、一个炮兵加强排、一个辎重加强排、一个防空排和一个警卫排,其中:

    一连下辖三个排,每个排下辖三个班,连长是李辉;

    二连下辖三个排,每个排下辖三个班,连长是来自二营的孙江;

    三连下辖三个排,每个排下辖三个班,连长是来自三营的李大志;

    四连下辖三个排,每个排下辖三个班,连长是团直属警卫连的副连长黄荣华;

    炮兵加强排下辖两个迫击炮班和四个弹药运输班,排长是团直属炮兵连一排的排长李国胜;

    辎重加强排下辖四个运输班,排长由吕大海兼任;

    防空排下辖两个高射机枪班和一个弹药运输班,排长是团直属防空连的副连长王宏远;

    警卫排下辖三个班,排长由刘惠瑾的警卫员王二贵担任。

    在刘惠瑾的督促下,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开始进行高强度的战前整合训练。

    与此同时,在方立功的帮助下,刘惠瑾向晋绥军总部提交了一份请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