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脚背深的水 » 043章 实习——挂棚上吹风

043章 实习——挂棚上吹风

    易烁提到多次进到“棋城之围”看新闻,线上几乎没碰到,未必一门心思图出身,你的棋也不操练了?

    “棋瘾还有,归隐没到时候,我下棋一般在半夜,线上难免驳身过。”

    易烁今天是来衔接信息数据的,但信息室尚未开门,够时间扯一阵的。

    谈及服务运行小组的信息应用潜力时,易烁认为人岗对应与人棋对应、人字对应的道理异曲同工,技能培训信息一旦加赋特定标志,就可以通过机器语言加以识别,服务管理就能有的放矢,弱势单位如果越能派上用场,就越有可能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康德助摊开书法水写布,取笔蘸水,迅即草书“何尝不是”四个字。

    放下笔又连连摇头。“材料写久了也就写毛了,我现在也揣摸虚功实做,对信息应用更感兴趣,但是单位只图材料压担子,有时候往材料塞点信息理念都还被质疑,你是行家,随时欢迎继续灌米汤。”

    易烁就势提到图像关联,现在还只是前沿技术,学者预测今后可以整合人脸甚至虹膜识别手段,能够扩展到个人诚信体系等方面。

    “指纹可以先行一步,只要出相应的行业规范。”康德助前瞻引入指纹采集应用已久,又重提当年惊人之语,“流浪乞讨儿童如果被拐卖,即使验不了DNA,只要能够建好指纹数据库,人贩子一个也跑不脱。”

    你还有心思关注DNA?易烁终于压低语调,聊到“一动三快活”的传言,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这里应该快有变动了。

    本不想聊传言的,但易烁所在的数据中心的变动已经先行一步,有如公开的秘密了。

    数据中心主任前天刚到位就传达,服务运行小组的组长过两天将带队到数据机房参观,要抓紧制作演示的PPT。

    “咱的组长还在病休,怎么去参观?”康德助马上条件反射。

    易烁也在猜,原以为要加班准备PPT迎接参观,但前天到今天,一直没接到通知,估计不要费神了。

    “单位上做事的取舍跟印章的阴阳朱白差不多,阳朱文是正道,阴白文是机会。”康德助手指沾茶水,揉着太阳穴,“巴不得少加班,对上的材料,风格没摸透之前,费力不讨好,俟时而动,退一步也好。”

    数据中心主任一职,此前多种传言版本,还有过章威武转岗的说法。

    前天,康德助给叶识海送一壶乡下新酿的高梁酒,顺带麻起胆子问过。

    叶识海的回复比甘蔗还难嚼,站不到那高度就别去睬那桃子。

    倒是叶识海老婆送出门时掺和两句,如果老一挪动,老二是容易变动还是难得变动?

    下楼骑上摩托车,康德助所悟一风吹。

    谣言像思念,都很玄。

    服务运行小组是维持现状,还是新老更替,康德助不得而知,自我暗示平心静气。

    平静莫过于校园,欲求简单,按部就班。

    但校园终归是驿站,暂时平静而已。

    寒假临近,兰埠菁在校生活进入倒计时。

    今年新改革,寒假延长,放假前考完所有专业课,鼓励学生多实习。

    昌定新城“汲萃”咖啡馆熏香成雾,播放着《三人念》的曲子。

    段均益其实是来新城这一片瞄房子,有意隐下不提。

    兰埠菁平生第一次喝咖啡,不敢评价滋味。

    话题落在实习上。

    段均益极力策动去昌定通讯集团实习,通过唐副总裁协调,拍胸脯保证捞到一个待遇不错的岗位。

    咖啡才喝两口,兰埠菁就连同这策动一起回绝了,理由是进到你的项目关联单位,给人留把柄,影响形象,唐副总裁已经提携你,不愿再欠人情。

    段均益显不耐烦,你又没关系,临时去撞去碰?

    大半杯咖啡剩下了。

    咖啡馆外,兰埠菁瞅着段均益去取车,再瞄向半空里的斜日,拍了拍脑门,自问是不是很没用?

    兰埠菁没打算上车。“这里离我姑姑做生意的市场近,我去看一趟,也不要送我,市场里都是做小生意的。”

    昌定新城的郊外市场俨然放大的杂货铺,来往的各式大小车辆挤破横街竖巷。

    兰立珍正在堆码竹制品,汗迹透过衣衫。

    兰埠菁猫在背后突然插浑:“兰老板发财,一晌没来,地摊子改成两指宽的门面了?”

    姑侄俩相拥一团。

    兰立珍唬道,哪只两指宽,明显竹铺子宽。然后拦住帮着码货的兰埠菁,你来得正好,我有一样东西,给你实习才合适。

    尔后喜不迭地从楼板夹层铺上取来一个手提包。

    兰埠菁打开顿生疑问:“笔记本电脑崭新的,哪弄的?捡的还是?”

    不捡还有偷?兰立珍马上“呸呸呸”,也不是捡的,是我卖了一批货,收不到现钱抵的。

    突然起风要落雨,市场内纸屑塑料袋飞舞。

    姑侄俩忙乎你转我码,把顾客挑得横七竖八的货品归置整齐,再站上凳子撑起铺沿的小雨棚。

    兰立珍落座歇息才来细说笔记本电脑——

    昌定新城西郊的山冲里,有个叫做猫公山的村子,前一阵建了一个小学,竹席子、饭篓子和厨房里一些配套,都在我这里拿的货。

    我图薄利多销,先是记账,后来还送去一批椅子。

    前天约好去结账,校长讲暂时没钱结不了,我就没同意,等钱补货交租金。

    后来校长没办法,拿这台笔记本电脑抵的钱,当时我又不识货,看了发票才作数。

    有老师告诉我可以放得心,明码标价的电脑,也是好心人捐的,标签都没扯。学校收的都是农民工子女,留一台够用才拿来抵钱。

    还有下文,昨天有个女的来找我,戴眼镜,像个有文化的。一进门就讲,那台电脑是她捐的。

    我还以为是来找麻纱,结果不是来要电脑,要再买一些实用的东西给学校。

    我一想,既然你做好,那我也不坏,根本没喊价,8000双筷子还亏了成本,50把竹扫把是奉送的。

    结账之前,劝她再带两床质量最好的亚麻凉席,可以送给校长和自己用,保证只收成本钱。

    她倒是信劝,让我把席子搬到她的车上,最后给我一张名片,讲这台电脑如果有质量三保问题,凭标签到专卖店去修,要是还不懂,就直接打电话问她。

    电脑什么的,我完全不懂,只晓得她名片上的职务是副总编,我也不懂是哪个行当。

    ——

    随后从手提包侧袋子翻出名片。

    “她是昌定信息研究中心一个负责的,上头还是一家响牌子的新闻单位。”兰埠菁放下手中名片,“你把电脑给我用,好是好,不过我实习的地方还不晓得在哪里,挂棚上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