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脚背深的水 » 228章 练达——树草懒得争

228章 练达——树草懒得争

    段准上幼稚园了,兰埠菁在涌泉公司越来越忙。

    除了在铜峰市区买房,过年后最让刘招娣舒心的事,莫过于段准进了郡兴最好的幼稚园。

    这幼稚园属公办又低价,超一流的条件。

    每天接送段准时颇为自得。

    此前特别担心段准入园之后吃不好,怕生病,现在看来全无问题。

    刘招娣发感慨,我仔细比了,连校服运动服都比小区其他孩子的好很多。

    当然也不全是高兴的调子,这是刘招娣的思维定式。

    刘招娣告知接送孩子的一般是高级车,同自己一样走路的不多,就三五个老人,只好故意不搭腔,不问也不讲住在哪里,因为讲出去别人也不信,能上这么好的学校,房子还是租的。

    为段准入园的事,韩霄云出面找了况战。

    此后,当兰埠菁按常规备齐一摞资料准备面见时,接此任务的一位负责人连称使不得,只提出网上填报一张申请表。

    上午11点半填好的,下午就告知可以入园了。

    事后听韩霄云讲,况战看了兰埠菁写的报告,评价这字太丑了,不匹配,字不如人。

    韩霄云素来看不惯况战的“半生熟”,觉得奚落兰埠菁的字的用意在隔山打牛,于是怂恿抽时间练练字。

    曾用“半生熟”称谓过况战一段时间,只是后来被吴载育喝止了。

    韩霄云特意解释过来由,因为况战身型瘦弱像牛排,脸上话上都不够热乎。

    说练就练,不过兰埠菁硬拖着一起练。

    一人一刀打印纸,大小三种签字笔。

    头一天,除了练签名,韩霄云练的是“同意”,兰埠菁练的是“属实”。

    第二天,兰埠菁改练“呈批”,韩霄云还是练“同意”。

    到了第三天,兰埠菁也练“同意”,还开始组合练“属实,呈批,同意”。

    一看韩霄云练的,傻眼了,竟然是“复核,重报,再批”。

    兰埠菁作悲戚状:“老子自学成才之路生生被你带沟里去了。”

    自学,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曾经与自考及自费这类词一起大热。

    平时遇着后生晚辈,康德助喜欢讲两句话,还越讲越顺溜。

    一句是:一万个小时专心于某事,就让你达到专家级的水准。

    另一句是:教一箩筐知识,不如讲透一个自学的好习惯。

    写字写材料,唱歌唱京剧,再到下围棋,都是易学难精费时间的事,对自学颇有心得。

    尽管所有的五线谱看着都像蝌蚪文,也不影响康德助一路学唱歌。

    最近一首名为《离岸》的同名电影插曲大火,但并未像以往那样第一时间学唱,因为正为错过出差锦港而郁闷。

    这事还得从《城镇化研究学报》组织笔会说起。

    上回按单位一把手所嘱,写投了一篇《建一机制,破三难题》的稿件。

    《城镇化研究学报》刊载后反响不错,杂志社觉得务工人员技能培训这项工作富有内涵,决定先明确通讯员和联系负责人,再加大调研组稿力度。

    当王棠锵接到杂志社电话通知后,最初呈报名单上的通讯员是自己,联系负责人一栏填写了康德助。

    隋峰朗提笔将名单作了修改,将自己作为联系人,把通讯员改成了康德助。

    所以当《城镇化研究学报》组织各单位联系人赴锦港学习考察时,是隋峰朗而非康德助跟团前往。

    更窝火的是,得知此事不但晚,渠道还非正式。

    隋峰朗已经跟团出发锦港两天了。

    康德助中午去食堂排队打饭时,才碰巧听到已有孕型的何田田被同事调侃,你就不怕你老公到锦港开洋荤去了?

    于是把王棠锵叫到办公室。“一个通讯员与联系人的小事,哪有报两个名字的道理?隋峰朗想去锦港旅游,我不反对,但不要拉我当垫背。”

    近来王棠锵因与老公关系紧张,也不在工作状态,直言自己垫背又不够格,是隋峰朗讲的,通讯员是要写稿子的,还特意提到,如果报你做联系人,那通讯员由我这个办公室主任来当就不合适,那就只能报协作中心的人了。

    王棠锵两手一摊,隋峰朗还敲着桌子讲,必须全局一盘棋。

    “什么一盘棋,他这是两盘棋,典型的双重标准,报我和你就不行,无外乎强调办公室是由他主导的,而报他与我就行得通,就来强调全局一盘棋。”

    正抽烟顾着说话,一不留神被烟气熏了眼睛,没有心思起高腔,也知道于事无补。

    康德助佯装恼怒,把没什么城府还吃吃笑的王棠锵往门外赶。“还厚起脸皮笑,快莫扯这号小九九了,你也莫在我面前一口一个隋峰朗,树草懒得争。”

    经多了接待工作的王棠锵人情练达,举重若轻地转移话题,到太远的地方玩受拘束,还不如在铜峰周边游个自在,正好单位在打报告买一台大客车,以后可以自主安排周末游。”

    王棠锵又一拍脑门,拔腿就走,因为还差点忘了要抓紧请调一个客车司机。

    提到客车司机,就想起了有换单位开车意愿的易致宁,于是先叫住王棠锵,再撕一绺纸,将易烁的手机号码写在上面。“你听我提过这个人的,有个亲戚可能适合调来当司机。”

    康德助的心思刚从锦港出差一事移开,随即又被郑瑜发的朋友圈动态拉回到了锦港。

    看来郑瑜已到了锦港,动态配发图片是著名的空中花园玻璃天桥。

    康德助特想询问此次去锦港是临时还是正式,以及是长是短,但犹豫一会还是打住了,只点赞之后再附发了一个竖起的“大拇指”。

    锦港,对生长内陆的康德助来说,儿时印象就是发达洋气的象征。

    对爱好唱歌的而言,锦港更富有音乐色彩及偶像情结。

    前一段听郑瑜讲,因为去F国的签证目前被拒,只好暂以锦港作为过渡地,让康德助对锦港多了一丝莫名之感。

    对以前的郑瑜,内心是七分自在三分作痒。

    内敛缜密的郑瑜并不难得到认同,尤其是那种看似清淡实则浓烈的感情洁癖充满个性,让人觉得彼此能够接近是多么难得,甚至觉出责任来。

    除此之外,郑瑜对自己有崇拜也有箴言,还带着独到释放的善意,也薅到了康德助的爽点。

    经过一年多内心的激荡沉淀,情理已初步止息纷争,如今再看到郑瑜时,内心已无痒意,只有满腔感念,半腔温暖,半腔道义。

    止步于那层窗户纸,断然是对郑瑜的一种成全,内心已有定论。

    郑瑜婚变辞职出国,陡转的人生航向,不啻再三提醒康德助慎初持重。

    “忍痛让鞋底沙砾一点点填满。”这正是最近大火的同名电影插曲《离岸》的一句歌词,郑瑜发动态时作了引用。

    在锦港的郑瑜第一时间看到了康德助给动态的点赞,主动发问,看来你也学会了唱《离岸》?

    康德助没有及时回复,不是因为没看没学会,而是还没有参透歌词。

    一回到家,康德助就猫进书房,打开电脑,戴上耳机开始再听《离岸》——

    还记得那一晚

    憋着劲的问号暗藏多少喟叹

    何用叫板

    怎样扛过去才能算够胆

    宁愿抻起断了来处不问归途的桅杆

    独自离岸

    啊独自离岸

    忍痛让鞋底沙砾一点点填满

    不再笑自己怕与自己作伴

    街灯下那一盏

    分享青涩故事随由酒意聚散

    止于泛滥

    惶恐窗户纸某一刻就范

    决意挥别潮来无声汐去汹涌的港湾

    就此离岸

    啊就此离岸

    困守怦然心门又一道道设槛

    管以后谁对谁枉错的希罕

    ——

    闭着眼睛正听得入神,肩上突然被搭上一双手,吓了一大跳,原来是温婉丽进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