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七十一章 腊八日

第七十一章 腊八日

    “腊”的含义有三个,首先是“腊者,接也”,这里的“腊”有新旧交替的含义。

    第二个是“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也就是“冬祭”。

    第三个是“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被称为是“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

    腊八粥的来历也有很多传说,一个是说腊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所以寺庙会在这一天用豆类、干果和大米等煮粥上供给佛祖,并分给僧人,名曰“腊八粥”。

    另一个和朱元璋有关,说是朱元璋小时候被地主关禁闭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眼冒金花,顺着老鼠洞往里挖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红枣、芋艿等。朱元璋煮成了一锅乱七杂八的粥,就是腊八粥。

    现在朱允炆可以确定腊八粥跟朱元璋一点关系都没有,佛教徒对此倒是挺热衷的。有的寺院甚至会给流民乞丐施粥。

    腊八在两汉时期是大祀,和冬至日一个级别的,无论民间还是朝廷都要举行盛大仪式以示庆贺。

    唐宋时期的腊八节也会放三天假。

    不过到了元朝就不流行了,蒙古人不吃这一套。

    朱元璋说是尊崇古礼,但在给官员放假这种事上特别的抠门,礼仪全都恢复了,假期取消了。

    朱允炆现在给官员们放一天假,真可以说是仁君了。

    所以说凡事就怕比,与朱元璋一比,朱允炆对待官员简直不要太好。

    朱元璋对腊八节不重视,所以朝廷也没什么庆祝活动,《明史》中倒是记载说“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

    现在不是永乐,以后的腊八也不会有啥活动。

    皇宫内和民间一样,这一天做腊八粥。

    现在皇宫里都换上了玻璃窗,比以前敞亮多了,就是各个宫殿的窗户都太小,照不进多少阳光来。

    今天也是一个好天气,中午朱允炆抱着朱文奎溜了一圈回来后,腊八粥差不多就做好了。

    太后亲自做的。

    “母后,腊八粥做好了吗?”朱允炆迈过门槛,喊道。

    吕氏嫌弃的看了朱允炆一眼:“喊什么喊,一国之君,如此不成体统。”

    “嘿嘿。今天没有一国之君,只有一个儿子。”

    朱允炆将朱文奎放在床上,“恩慧呢,她不是说要跟你一起做吗?”

    “一碗粥而已,老身还做得来,皇后回坤宁宫拿东西,说是要给老身的礼物,腊八节送什么礼物。”

    说话间的功夫,皇后就回来了,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搬着一个大盒子。

    宫女在旁边絮叨:“小心着点,这东西金贵着呢,若是摔了你们可担待不起。”

    朱允炆迎上去,“这是什么东西?”

    “给母后的礼物,很快你就知道了。”皇后俏皮的笑了一下,没说是什么。

    等小太监把盒子搬进万安宫,皇后便把他们打发下去了。

    朱允炆有些愣神,就这样放这了?谁来打开盒子。

    “小晴,小夏,你们来把盒子打开。”皇后吩咐道。

    “是。”

    小晴和小夏走过去,从两头把盖子揭开。

    嚯,差点晃瞎了朱允炆的眼。

    朱允炆眯着眼看了一下,这不是镜子吗?

    “我来看看。”朱允炆也顾不得这是给吕氏的礼物了,走过去把镜子抬了起来。

    还真是镜子,一人多高的落地镜,跟后世的镜子没什么两样。

    “恩慧,这是?”

    “陛下,这是镜子啊,用玻璃做出来的。”皇后笑眯眯地说道。

    旁边吕氏看到镜子也惊讶了:“这是玻璃做的?不是铜镜?”

    “是玻璃做的。”

    皇后看到朱允炆询问的眼神,接着说道:“那天内官监在融化银子的时候,不小心把洒在了玻璃上,然后就发现玻璃竟然变成了不透明的,而且能照出人影,内官监赶紧来禀报,陛下正好不在,内官监就将此事告诉了妾身,妾身看了以后也觉得新奇,而且腊八节也快到了,就让内官监做一块大的,给母后做礼物。”

    现在镜子已经摆在了边上,吕氏笑呵呵的站在镜子前面,说道:“恩慧有心了。”

    “母后喜欢就好。”皇后也走过去,与太后一起说话。

    朱允炆听了这个故事都震惊了,这也太扯了吧。

    太监们出了事故不是第一时间打死吗,竟然还会禀报,这是哪个太监,是个人才啊。

    “小晴,是谁出了事,又是谁禀报的?”朱允炆悄悄地问。

    “回陛下的话,犯错的是赵凡,禀报的是刘锦。”

    “刘锦?”朱允炆追问道,“哪个锦。”

    小晴看朱允炆好像是吓到了啊,连忙答道:“是锦缎的锦。”

    朱允炆的确是受到了些许惊吓,不过是听到刘锦这个名字的自然反应。

    朱允炆将此事记在心里,说道:“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看着大殿里的镜子,朱允炆笑了,又有进项了。

    没见过世面的豪富们,乖乖把你们的小钱钱掏出来吧,哈哈哈哈。

    “陛下,陛下。”

    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中的朱允炆惊醒过来,看到皇后正在叫他。

    “陛下怎么了,该吃腊八粥了。”

    朱允炆咳嗽了几声,冷静的说道:“走吧,朕有些饿了。”

    转过头擦了擦嘴角,刚才没有口水流出来吧,那可丢人了。

    皇后看朱允炆奇怪的样子,只当是看到镜子的欣喜,摇了摇头,也跟了过去。

    还别说,吕氏做的腊八粥味道还挺好,火候掌握的不错,水米融洽,柔腻如一,入口软糯。

    朱允炆多吃了好几碗。

    朱元璋在《女训》中规定天子和亲王的嫔妃都要从民间良家女中选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最起码没有骄奢淫逸之气。

    至于气质这种东西,好养成多了,好习惯却不是那么易得的。

    不管是吕氏还是马氏,虽然都是官员的女儿,但都秀外慧中,通情达理。

    有明一代,后宫的事真不多,不像清朝那样乌烟瘴气。

    后世脑洞大开的作家都写不出明朝的后宫文。

    因为是真的没什么可写的。

    所以这种规定朱允炆决定保持下去,就从民间挑选嫔妃。

    吃完腊八粥,太后和皇后继续守着朱文奎。

    朱允炆没那兴致。

    他准备出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