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七十五章 徐家

第七十五章 徐家

    看徐辉祖答应下来,朱允炆很高兴:“今天我们哥俩喝几杯。”

    “好!”徐辉祖很爽快,“臣这就让下人去准备。”

    “哥,谁来了啊,门口这俩护卫很面生。。。”声音戛然而止。

    “臣徐增寿参加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增寿跪拜道。

    朱允炆瞥了一眼徐增寿:“徐爱卿看到朕不高兴吗?”

    徐增寿道:“臣不敢,臣看到陛下很高兴。”

    “平身吧。”

    “谢陛下。”

    徐增寿,徐达的幼弟,目前在参谋部当值。

    朱允炆并不喜欢徐增寿,能力不错,但他并不站在朱允炆这边。前世的朱允炆曾就朱棣是否会造反向徐增寿问计,徐增寿说朱棣不会造反。

    后来朱棣的三个儿子入京,徐辉祖说把他们全都留下,徐增寿又说他们没什么威胁。

    更重要的是作战期间徐增寿多次向朱棣密告京中部署,最后被朱允炆亲手所杀。

    现在朱棣没有叛乱,徐增寿还是一副忠臣的样子,但朱允炆知道徐增寿不喜欢他,所以他也不喜欢徐增寿。

    登基以后他就让徐增寿从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的位置上下去了,也没有安排差事,后来参谋部成立,多人举荐朱允炆才让徐增寿进了参谋部。

    不管他在参谋部发挥的作用如何,朱允炆迟早会找个借口让他致仕的。

    徐增寿坐在徐辉祖和朱允炆旁边如坐针毡,一会就起身告辞:“臣去后院看一下是否有事。”

    朱允炆摆了摆手:“去吧。”

    徐增寿走后,徐辉祖道:“陛下不喜臣这弟弟。”

    朱允炆叹了口气道:“不是我不喜他,是他不喜我啊。”

    “此话从何说起啊?”徐辉祖有些疑惑。

    “徐爱卿平日里可有在辉祖面前说起过朕?”朱允炆问道。

    “这,臣弟未曾说过。”

    想着徐增寿的所作所为,朱允炆道:“为何徐爱卿不喜朕,你有空可以问一下他,朕也很疑惑。”

    见朱允炆并不想说原因,徐辉祖也没追问,只应了下来。

    两人边喝边聊,徐辉祖不知想到了什么,又说到:“不如让臣带着增寿去编练水师?增寿曾在陕西练兵防边,也曾在都督府做事,虽对水师不熟悉,但有臣在一边教导,他不会出什么岔子。”

    朱允炆没说话,对这种没什么忠诚度的人,朱允炆还是想放在眼皮子底下的,这样也好监视。

    现在徐辉祖提了要求,朱允炆就感觉有些难办,不答应的话会寒了他的心,答应的话又怕徐增寿出什么幺蛾子。

    看出朱允炆的犹豫,徐辉祖说道:“臣可以立下军令状,保证增寿不会惹是生非,若是出了事,臣愿意一并担责。”

    徐辉祖表态了,朱允炆也不能不说什么,“不用辉祖立军令状,我觉得徐爱卿还有些不足,让他跟在你身边历练一下也好,以后必然如辉祖一样成为臣的左膀右臂。”

    “谢陛下。”

    一顿饭吃的君臣尽欢,朱允炆也带了些许醉意。

    为什么徐辉祖跟朱允炆关系这么好,首先是因为徐家跟朱家的关系也别好。

    朱元璋一直对将领不错,徐达死的又早,品行也不错,所以朱元璋一直念着徐达的情,对徐家都很好。

    且不说徐达的前四世祖都受到了追封,但说徐达的子女,就能看出朱家和徐家关系有多么好。

    徐达长子徐辉祖就不说了,朱元璋亲自赐名。

    次子徐添福是勋卫,看起来级别不高,但真当皇帝的侍卫是想当就能当的吗,有一半是勋戚子弟。

    三子徐膺绪,现在是中军都督佥事,正三品。

    幼子徐增寿,现在是参谋部的参谋,也曾做过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二品。

    至于徐达的四个女儿,长女嫁燕王朱棣为后,二女嫁代王朱桂为妃,幼女,嫁台王朱楹为妃,三女不嫁,但一直受到朝廷的优待,朱允炆见了也得喊一声姑姑。

    现在燕王,代王,台王全都在边境,两个在北一个在南,负责为大明开疆拓土。

    可以看出徐家是真正的军人世家,连女子都和军队有扯不清的关系

    当然这样的世家在大明还有不少,在军中的势力也很大。

    朱允炆要和儒家开展,首先要依靠的是老朱家的子弟,其次就是这些勋贵,也就是军队。

    如今五军都督府都督和参谋部参谋绝大部分都是军二代,朱允炆不依靠他们能行?

    朱允炆吃饱喝足以后并没有回宫,而是继续和徐辉祖聊天。

    现在朱允炆和徐辉祖多了几分醉意,说起话来也更加肆无忌惮。

    “陛下,臣对您登基以后的举措有些看不懂。”徐辉祖喝了一口茶道。

    “哪里不懂?”

    “就说这藩王,陛下为何削藩,反而重用他们呢?先帝可是不让他们进京的。陛下刚登基就忘了先帝的叮嘱。”

    朱允炆眯了一下眼睛,问道:“你不明白还是其他有些人不明白?”

    徐辉祖大着舌头说道:“陛下,很多人都不明白,还以为陛下登基以后就会削藩呢。”

    朱允炆打了个嗝:“看来我不解释不行了,你也去和他们讲一下我的良苦用心”

    “你觉得谁和朕是站在一边的?忠心耿耿的那种。”

    徐辉祖不假思索的说道:“文官和将领都对陛下忠心耿耿。”

    “错,大错特错。军队和皇室才对朕忠心耿耿,文官嘛。”朱允炆嘿嘿一笑,“看看先帝的对文官做了什么,他们会对朕忠心耿耿?鬼都不信。”

    “他们只想要保住自己的饭碗,保住整个儒家的饭碗,至于是姓张的还是姓朱的当皇帝,他们才不在乎呢。”

    徐辉祖连忙说道:“陛下,这话可不能乱说啊,让那些文官知道了又要弹劾朝廷有奸臣了,竟然教皇帝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他们就想天子垂拱而治,事情都让文官去干,这样就天下太平了,看看宋朝,简直是垂拱而治的典范,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朕要引以为戒。”

    徐辉祖听了汗都下来了,这皇帝的想法与先帝一模一样啊。

    正待朱允炆想要接着往下说的时候,李元匆匆走进来,小声说道:“陛下,北边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