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追风五月 » 402班

402班

    我小学四年级在大理入学,再到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所有的年少皆与这座城市有关。开学前一天,老爸带我来到了新学堂,学校在大理喜洲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老街上,街面宽窄不一,青石水泥般不协调的道路一段接一段,老街的两旁,有很多老人在晒太阳,和零零散散的小店小吃摊,学校门口的米线店还有臭豆腐和炸洋芋摊,也成了我上学之后经常光顾的地方。

    学校入口,是个有个有些年代感的门楼,石头砌起来的阶梯直通到半山腰上,登上一个小广场,唯一的一栋水泥楼房就是教学楼,老爸和报名处的老师礼貌的交谈了一番,算是给我的学海无涯找了个新地方。那天我没见到我的教室,领了教材后,老师告诉我教室就在水泥教学楼后方,沿着的石头阶梯上去就是我明早要去报道的402班。

    上学那天,起了个大早,觉得自己的状态精神抖擞,我很好奇自己的新同学长和师长是啥样。来到教室,教室是两层木头的土瓦房,看起来和这个学校的门楼一样,有些年代感,上学第一天我就在想,万一房子塌了怎么办。一楼是4年纪一共4个班,楼上是5年纪的地盘,左手边一排一层的瓦房是小学食物链顶端6年纪大佬闭关的地方。

    迎接我的老师,姓杨,当了我三年的小学班主任,基本每天上课都穿着深蓝色的中山式工作装,年近50模样。刚转学来的第一天,她在课堂上笑着问我的名字,和我聊起了我的家乡,开课前,和以前学校其他转学生转到我们班一样,我介绍了下自己的名字去,和来的地方,老师叫我做到的第三排的位置上,之后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开讲。

    坐在我课桌旁的同桌徐勇,外号徐9斤,是我们班最瘦的同学,同学都叫他这个外号是因为他生下来的时候9斤,他母亲高兴,就直接叫了9斤,我们去他家玩,也见他母亲这么喊他小名。几天之后我们就成了好搭档,他家就在来学校要经过的那条老街上,他父亲在自己家的门面经营着一家家电维修店,母亲在不远的集市上有个豆腐摊,家里也有豆腐加工坊。他母亲煮的豆花炸酱米线异常的香,我经常一顿能嗦两碗,烤豆腐加上辣椒酱也是美味满满,经常蹭完饭回家,他母亲还不忘给我捎上满满一袋的老豆腐,叫我带给家人分享。

    或许是因为地方小,或许是凑巧,402班的好几个同学,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在一个班,所以那些年我也没少去徐勇家蹭饭。

    从小学班到初中班再到高中班,很多同学也共同见证了徐勇的一路辛苦,或许我们都觉得爱情不值一提的时候,徐勇的爱一直货真价实。他从五年级开始就喜欢我们班上一个女生,叫杨晓琳,杨晓琳是五年级转学来我们班的,老师嫌弃我和徐勇坐在一起经常捣蛋挑事,严重影响班级秩序,让转学来的晓琳和我坐在一起。为了和我换位子他请我吃了一个学期的炸洋芋,后来老师死活不让换,这也成为了他童年的唯一遗憾。

    不知不觉,我也成为了徐勇的送信通讯员,每次上课想传纸条,都是经过我,送到晓琳手里。我劝徐勇,为了我的前途能少写点吗?他总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为了我以后的幸福,你就成全我吧。

    徐勇当时是真的喜欢晓琳,每天早餐也不吃,省下来的钱只为给晓琳送零食,以至于成年以后,晓琳始终比徐勇高五厘米。高中时的徐勇还打过好几次架,打的都是喜欢晓琳的男生,可是所有的一切都不妨碍晓琳不喜欢徐勇。我问过好几次晓琳,问她为啥不喜欢徐勇,他说:“徐勇哪都不错,就是太张扬,恨不得全世界知道他喜欢我”。

    时间就这么过去,只要上学路上徐勇遇到晓琳,永远都是徐勇再说话,他经常见到他对晓琳说:“晓琳,我个子是不是快赶上你了,你可以做我女朋友了吧”,徐勇之所以缠着晓琳这么问,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晓琳告诉他,要让我喜欢你,你就要比我高。所以徐勇上学的岁月里,不是吃鸡蛋就是打篮球,不管徐勇如何努力,晓琳愣是比他高五厘米。终于有一天,徐勇发现晓琳不在长个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发现自己也不长了,所以他们身高始终差五厘米。

    高中毕业后,晓琳考上了昆明的一所大学,徐勇没考上,差了300多分,就像她和小米的身高一样,一直有差距。那时候其实徐勇不知道,她如果脱了鞋和他一样高,可是没人告诉过他,他也没敢去问。晓琳在昆明上大学,徐勇也为了她也到了昆明追逐,摆过地摊,修过车,当过司机,什么赚钱干什么,每到周末就去找晓琳玩。

    我因为高考落榜,一年以后才混上了昆明的一所大学和他们相遇。大二的时候,晓琳交了男朋友,不是徐勇,听说她男朋友很帅气,用一束玫瑰就拥有了晓琳的爱情。徐勇失恋了,找了我好几次。说:“晓琳喜欢玫瑰,为什么不和我说,我也可以给她买”。

    直到后来,徐勇和我说:“有些事勉强不了,久了,我看他们都觉得般配”。可能有些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另一个人很重要,他会用长久的时间证明自己用心良苦,迄今为止,我都在想,晓琳那段时间是不是在故意错过徐勇,所以我那时候觉得爱情一点都不好玩,是爱情啊,都带着一丝悲剧性,会让人受伤,那段时间我也感觉徐勇丢失了信仰。

    和我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几个班的还有几个同学,何毅也是其中之一,瘦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肤,小学到高中都没变的平头短发。他父亲在街道上的银行上班,和我老爸的做的钢贸有些业务上的来往,加上我和何毅的同学关系,我们两家人走的很近,两家人会经常约在一起吃饭,看着他父亲和我老爸,喝着酒欢快的吹着牛p,我们看着也很无语。

    他父亲当过兵,还参加过越南保卫战,瘸掉的右腿就是在战争中受伤,记忆中他父亲对他学习方便要求都很严格,何毅小学到高中的成绩也都名列前茅,书法字体全班写的最好,会骑自行车,还会做饭,是所有同学父母眼中好孩子的模样。

    不过我想着好孩子大概都是被揍出来的,或许是他父亲当过兵的缘故,对他也是说一不二,对他很好,也很严厉,毕竟多年同学,我见证了他父亲揍了他好N多次,也或许当过兵的真有两下,他父亲每次揍他的时候火候也拿捏的非常准,揍他的棍子很粗,下手如果没有分寸我觉得搞不好腿要被打断,何毅被棍棒揍完,有时候会给我看受伤的地方,总是红而不淤青的皮外伤,但我从每次他父亲揍他的神态中,看的出父爱的慈蔼。虽然不可取,但是好孩子吗,总要付出点代价,谁让他在我们父母和老师家长面前戴着别人家优秀孩子的高光。

    高考的时候很意外,何毅却没有考出很优异的成绩,像大家期望的那样,考出个高光,分数平平常常,刚好上个大专。其实我们那代人那时候的学生学习学的很迷茫,学校和老师还有大部分家长只会告诉你成绩很重要,有了成绩,书读多了就能见到书中自有的黄金屋,遇到书中有的颜如玉,那个年代的学校的老师不会和你谈自由和理想,似乎上学读书就是为了读书,出好成绩,要求你们努力读书,考试得不到第一,就去努力做到第一,似乎在告诉你,你以后的豪车豪宅和靓丽的伴侣,都和成绩有关系。我和何毅直到高考也没想明白,读书的目的。

    李东,402班坐在我后排的男孩,个子很结实,对每个同学都很好,我爸妈对她的评价,就是很又乖又老实的小孩。每次和他一起值日打扫卫生,扫地倒垃圾,所有的活基本他一个人全干完,学校组织春游,重的东西总是他一个人从山下背到山上。

    李东的父亲是位木匠师傅,李东也从小耳听目染,有点手艺活,不过在我看来一般般。每次到我家玩,我家的桌子窗户,好几次都是李东动手修好的,在我家玩耍,要是看瞧见我家有活要干,总是发挥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默默帮忙。我对我爸妈说过,他这叫笨,爸妈一脸鄙视的对说我,那叫诚恳,他身上的品质和优点,我身上没有,也很难学,学不到。

    我们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班主任看其他同学的眼神,或是敷衍,或是不耐烦,看的的眼神不一样,感觉很近亲,有光。可能也是因为更大人能感受到他诚恳的那股劲,因为大人的世界缺少这样的诚恳。其实我也知道虽然他笨拙的像个三岁小孩,但他却把深沉的气藏在了我们生活的点滴里。

    我到现在还清晰记得在402班第一次见李东到他的模样,黝黑的皮肤,他总爱笑,我忘不掉。学生时期最后一次见面,是高二暑假在学校门口的冷饮摊,给我带了我要借好久都没借给我的战斗机模型,说借给我玩一段时间,然后的日子就没了踪影,高三开学就没见到他来上学,之后我问了很多人,也问了班主任,始终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他就这样消失在了我的生活里。

    他说我是他这一生最好的朋友,因为我是他人生当中,我是第一个请他看电影的,所以对他来说,我很重要。我很想跟他重逢,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但我为了期待和他的重逢,做好了所有努力,如果还能重逢,那一天他一定别来无恙。

    毕业时我以为天南地北也会有联系,可事实上有些人只能从回忆里去寻找了,有些人我已经忘了他们长什么样。成年以后的人与人之间会有着许多美好的约定,而最纯粹的约定,我感觉来自那一句:放学之后去不去小卖铺,所以学校门口的小卖铺记录了我们许久的美好光阴。

    故事里的少年们生活在一个不算遥远的过去,一个青瓦小巷,时间过得很慢的小城,那里阳光温暖却不浓烈。校门口的街边总是弥漫着煎炸小食油腻腻的香,男生踩在发出各种声响的老旧自行车上高声谈笑,女生永远穿着宽大的校服,在婆娑的树影里谈笑,风吹过身旁,才能看见他们瘦小纤细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