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吉时出生 » 第五章廖海生

第五章廖海生

    两个月前神秘现身的廖海生,和许维华共同经历了“尿盆事件”。

    他当时说:也许有一天,我面对的突发状况比你的更难堪,你要给我力量!

    今天,他重新回到这里,并且要在这里扎根。那件隐藏在未知时空的大事件,将破茧而出,揭露谜团。

    他是本市第二医院新上任的院长。

    廖海生,北方人,大学四年,主修外科。毕业时由学校推荐,加入了一个医疗援助机构,得到国外深造的机会。

    回国后,被省立医院留用,是外科“一把刀”,声名远播,为人低调。

    去年,百根市第二中医院公开在全省招聘院长,廖海生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了海试、综合考试和面试,一路过关斩将,居然成功入围。

    上次突然现身百根市,是来参加市里主管医疗卫生领导出席的恳谈会。三位入围者,领导单独会见,听他们讲对第二中医院的改革设想,和具体实施办法。

    廖海生就中医的状况,结合列举了中医在国外的崇高地位,获得领导一致赏识。

    后来他被通知,任命为第二中医院的院长,主持全面工作。

    用电报传递消息,确实是廖海生开的一个玩笑。省立医院交接工作结束,他得空四处游历一番,联络了一些同学,竟然有了施桐的消息。

    他想立刻发电报告诉许维华,与他共享喜悦,又担心施桐已经结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斟酌再三,草草发了个电报。

    孰料,这次接他的又是齐珏。上次,她送他去工地找许维华,一起见证了“尿盆事件”,看到了庞大工程、笨重器械、合伙人以及鲜嫩的乳鸽。

    席间,许维华紧缩眉头,话不多,频繁给他夹菜,以掩饰“尿盆事件”带来的不爽情绪。

    廖海生好几次将手搭在他肩上,个中滋味,只有同班兄弟才能领会。那意思大约是说,兄弟不止看辉煌,还共担落魄。

    廖海生回绝了齐珏的细心安排——吃饭和住宿,只是请她和司机把他送到美薏花园C座201。单位分配的住房,钥匙就在手里。

    美薏花园是百根市的样板工程,阶梯式结构,价格昂贵。绿化格调高雅,依据四季变幻,配植应季植物:春季山茶花,夏季半支莲,秋季木芙蓉,冬季腊梅。

    再加上一些本地植被,一年四季,景色怡人。常有年轻人到小区拍婚纱照,保安格外开恩,允许他们进去。

    第二天一大早,许维华上门看廖海生时,感叹不已,他被廖海生的魄力深深折服。

    许维华很忙,坐了二十分钟,接了好几个电话。

    后来的日子,一座城市的两个老同学,各自忙得焦头烂额。

    百根市第二医院,原名第二中医院,有着二十年的光荣历史。

    第一天上班,廖海生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举动令人瞠目。他来自外地,用不着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管理层改组很快结束。依据民意,缩编减员,修修砍砍,扶正根基。

    哭爹骂娘也没用,没有真本事的,就安排去生活部门。

    在对外宣传上,医院突然加大力度,重申中医国粹,历史久远。

    他们在报纸、电视、广播上,开辟了养生专栏,医院中医大夫轮流做客专栏,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宣讲四季养生的方法,内容涵盖养生常识,养生产品,养生食谱,养生美容,中医养生,中药养生,保健养生。

    廖院长思路敏捷,成立了百根市中医养生协会,请祖传太极拳师王老先生任会长,自己从旁协助,扩大民间养生团体。

    数月时间,百根市太极盛行,公园、广场,到处都有老年太极拳队。

    在初秋的清晨,鹤发童颜的长者,身着白色太极服,举着反射光芒的剑或香竹扇子,翩翩而动。

    与此同时,廖海生要求中医师重新拾起四诊问病方法,挽救逐渐低迷的中医。

    当时医院有两派:院派和民派。院派是专业院校毕业的正牌军,理论经验丰富。民派源自民间,来自祖传的医技,被中医院特招进来。

    矛盾源自学术,知识与知识的碰撞,革新向传统的挑战。

    院派说民派不是科班出身,没接触过中医理论,纯粹凭个人经验治病。

    民派说院派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匮乏,不能真正运用到临床。

    廖海生对他们进行了说服,揉合,将他们整合成一个团体。

    院派表现大度,民派表示反对。民派不愿把技术拿出来,他们认为,密方是祖先的心血,也是他们的立足之本,不能随便示人。

    在民间,中医向来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现在,院派民派同在一个屋檐下,竞争难免。

    他们拒绝切磋,传帮带更不可能,年轻医生得不到实践机会。医院只好派他们出去走师访友,将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尽快独立出诊。

    为了学一种针灸疗法,年轻医生们去了山东,但老师还是有所保留,关键针法仍然学不到。

    在兰州学习时,他们全凭自己揣摩,老师一个针法只讲一遍,错过了就错过了。

    有的老中医,退休后被医院返聘,继续工作。有的把祖传密方传给后代,他退休了,儿子顶上来干。

    很多地方的中医面临断代,百根市中医断层的现象也很突出。

    就一家中医院,就业岗位少,实践期长。一些中医学子,难以坚持到底。

    让中医院起死回生,是廖海生的使命。中医回归大势所趋,廖海生跟上了这种趋势,只等开花结果。

    他偷偷的酝酿着一件事,这件折磨了他很久,他要在第二中医院创办一个新科室——心理科。

    这个设想来自施桐。他四处游历的时候,得到了施桐的消息,说她在广州开着一家“同心话吧”,小有名气。

    他想,心理诊疗室能开在广州街头,说明人们多么需要。经济欠发达的百根市,经济上落后了,不能连信息也一并落后了。

    他看上了过去的锅炉房,锅炉闲置多年,但却是个好所在。住院部后面左角,独立的二层小楼,环境清幽。

    办公室立刻行动,找来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廖院长亲手绘制了装修草图,要求一切从简,但不能寒酸。

    半月后,办公室请廖院长过去验工:小楼变成浅绿色,纯白色大厅光亮洁净。几间咨询室,以浅绿色为主调,间或夹杂一点淡蓝。

    大型活动室没有涂色,将来由各式各色的运动器械来填充。二楼的住院部,色彩定位为海蓝色,窗帘为葱绿色。

    一切皆如意,只等东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