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星记 » 第三十三章 巍巍五千年

第三十三章 巍巍五千年

    …

    皇帝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坐禅毫无动静。

    皇城内殿的结构奇特,人只要稍微大声一些说话,就可以响彻殿内,像王芝这样的大喊,当然是经久不衰的回荡在大殿之中。

    李年捂着耳朵,他就在老匹夫面前,首当其中自然是差点被吼聋掉,皇帝旁边的二皇子也是龇牙咧嘴的掏着耳朵。

    见皇帝没有说话,自然是有人说话了。

    断鸿面无表情的淡淡问道:“小蛤蟆,王芝所言可属实?”

    甩了甩头,李年又拍了拍耳朵,一脸难受得说道:“既属实也不属实,一半一半吧。”

    王芝怒目圆睁说道:“敢说就不敢认吗?”

    李年摊手问道:“敢问老先生,学生刚才是如何说的?”

    王芝哼了一声,开口说道:“你说问老夫要王度的舌头…”

    “打住…”

    李年挥手打断道:“原话原话,老先生莫不是年纪大了,记不住学生刚才如何说的,罢了罢了,学生尊老爱幼,再说与大家听便是,众人都评评理…”

    “刚才学生是这样说的,只要老先生将族人,也就是刚才那个人的舌头…………”

    李年小嘴巴拉巴拉说完,面上并无异色,就好像要人舌头就像是找人要一块南城王婆婆家卖的麦芽糖般简单。

    “如何,陛下与众位大人也都听到了,此人年纪不大却如此狠毒的人,有何资格站在这里对圣贤之言侃侃而谈…”

    “打住…”

    李年故态复发,又插嘴说道:“老先生,虽然我知道大多数读书人都如你这般,总喜欢把丁点大的屁事,无限放大。您这是典型的读书太多,明理太少。学生要人舌头,就没资格谈论圣贤书啦?那学生请问诸位,是圣人能吃饭喝水,还是诸位王公大臣能吃饭喝水?”

    “要学生说,只要你是人,都可能吃饭喝水,我大魏的死囚,死前还能吃喝一顿。”

    王芝气恼道:“这是两回事!”

    李年极为认真的说道:“这是一回事。”

    “道理万千,殊途同归。我是怎么样的人,并不能决定我能不能读圣贤书…同理,我要人舌头,自然是有要人舌头的道理。我怎么不要别人的,偏偏要你族人的?”

    “这么说,你是承认要我大魏御史的舌头了?”

    李年转身对断鸿回话说道:“太监伯伯,学生说的是要这位老先生族人的舌头,可不是要朝廷命官的舌头。”

    王芝厉声说道:“此二者为一人。”

    李年摇头,说道:“是一人,但是身份不一样,学生若是问陛下要王御史的舌头,那就是谋害朝廷命官。可学生只是问老先生要他族人的舌头,那就是私事,公私分明还请大家明断。”

    众人面面相窥,皆是说不出来话,这小子说得好像挺有道理的样子。

    老祭酒幽幽说道:“唉…得饶人处且饶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唯以怨报怨尔…”

    抱着小立春的老祭酒,长叹一声,连番的舌枪唇战,圣人的微言大义,老祭酒无不心生赞叹,在这尚未弱冠之年的李年身上,他像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

    也是这般才华横溢却呲呲必报,得理不饶人。

    还记得当初与那人论道,那人怎么说来着,好像是说,古来成大事者,脸要厚心要黑,妇人之仁要不得。

    …

    小小的插曲,自然不会影响到此时已经‘杀红眼’的李年,他乘胜追击道:

    “太监伯伯,听闻大家族中都有家法,族人犯事都不送衙门,都是有族规管着呢,想来我问这个老爷子要个把舌头,也是简单的事。”

    断鸿心中笑骂,好个会上眼药的小滑头。

    王法不下乡,这些大家族有哪个把大魏律法放在眼里。

    想到此处,断鸿看了一眼嘴角上扬的皇帝,心中有数,开口说道:

    “论道辩题就好好论,莫要再扯什么舌头不舌头。”

    王芝心中此时已经悲愤填膺,真是四顾茫然不见帮手,此时殿中不是没有其他族中为官的人,但都默然无声,皆是因为不是他一脉的人。

    ‘难道老夫为族中打理生意,就不是族中之人了吗?’

    李年瞧着这老匹夫的样子,这般大的年纪要是被气死在这,可就不是他想要的了,当即说道:

    “原本就是一场交易,做生意嘛,你情我愿的事,老先生不愿意就算了,我接着论就是了…”

    哪成想王芝一听生意二字,更是怒目圆睁,死死盯着李年不放,李年摸了摸头,看着他一副死给自己看样子,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给你台阶,你还不下?

    王洛白脸色苍白,长叹一声站了起来,走过去将自己爷爷扶着坐下。

    “兄台请继续。”

    然后就在王芝身边落席坐下。

    李年想不通,也就不愿再想,理了理思绪接着说道:

    “咱们接着讲,咳咳…老爷爷再赏一杯水喝…”

    ………………………

    ………………………

    众人无语,你事情是真他妈多。

    ……

    “咳咳…”

    喝完水的李年再次谢过了太监哥哥,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亚圣的学术治国为王道之术,若是这位王公子之言完善之后,毫无疑问,乃是真真正正的圣贤之言。”

    此话说得斩钉截铁,信心当然是源自于前世的荀大圣人,如果昧着良心就把人家说得一文不值,岂不是也否定了那巍巍五千年的辉煌?

    这种事李年可不敢做,怕遭雷劈。

    王芝听闻此言也是面色一缓,身旁的王洛白更是正危襟坐。

    老祭酒更是抚须欣慰,亲昵得对两眼放光看着李年的小立春说道:“要多多向你年哥请教学问。”

    “恩…”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转瞬又恢复平静。

    二皇子心中却还在埋怨着某人的称呼。

    唯有大殿角落,自认熟悉李年的赵仲来轻叹暗道,但是…

    …

    “但是,此言说可开儒家学术新的一脉,但也还是取的另外一个极端,亚圣言善,王公子言恶,自然是可以相持不下,就如同东城游侠儿打擂台一样,若是实力相当也就不分胜负了。可若论治国,只取其中一法当然是不够的。”

    皇帝面露不满之色,沉声喝道:“小蛤蟆废话真多,两种言说皆有破绽,那你就赶紧说。”

    大魏扛把子说话了,李年自然要赶紧呼应,狗腿一笑说道:

    “说来也简单,既然两人都各持一理东西奔走,学生不用跟着跑,只需立于中间就可。”

    “其实亚圣性善论中,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了…”

    有人低头思索,有人面露茫然,少数人眼中一亮。

    唯有王洛白幽幽说道:“告子?”

    李年点头:“不错,就是这位不知名的先贤。”

    说道此处,李年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对着坐在老祭酒身旁的小立春招手示意他过来。

    看到所有人都看向自己,不过五岁的赵立春顿时窘迫,在老祭酒的鼓励下,这才起身小跑过去,心乱之下却跌倒在地,好在穿得厚没伤着。

    自顾爬起来,涨红小脸如同小夫子一般四方拱手。

    怯生生的说道:“学生失礼了。”

    殿内肃然的气氛顿时一松,众人被一个五岁孩童老学究的样子,逗得笑出声来。

    皇帝也是嘴角上扬。

    老祭酒指着小立春,对众人开怀大笑道:

    “吾这徒孙,他日定然也是头角峥嵘之辈。”

    赵仲来欣慰点头,对着周围啧啧称奇的同僚拱手示意。

    这可是入陛下的法眼,不是谁都有机会的。

    …

    李年蹲下身子,摸了摸小家伙的头,低声说道:

    “跟着年哥学,我说一句,你说一句。”

    早就成了李年的死忠粉的小立春,重重的嗯了一声,而后大殿内便响起了孩童稚嫩之声。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水流决口于东,便向东流,决口于西,便向西流。人性又何尝不是,都说君子小人在一念之间,善恶又何尝不是,修行中人利用天地元气扶老奶奶过马路是善,拿去滥杀无辜就是恶,那这天地元气究竟是善是恶呢?可惜呀,告子这位先贤口齿不利,说不过亚圣他老人家。”

    目送小立春回去之后,李年叹声说道。

    王洛白摇头,表示疑问:“五百年来,为何无人以此言立学?”

    李年眼眸深邃,慢慢说道:“你当真不懂?”

    王洛白也是聪明人,略微思索便恍然大悟,却不敢将心中所想说出来。

    这涉及到帝王牧民的根本,前朝之人不敢说,大魏倒是可以说,可他的身份,意味着他不能说。

    “人无不善,亦无不善,我站于两点之中,长袖挥舞间,恪守本心自是能运转自如。”

    此时的李年虽然身穿绿色的五毒褂子,两层棉衣的加持下他如同一个肉球,但这些并不影响他这时候的意气风发。

    在心中,默默的感激某人给后辈留了点东西可以抄之后,李年肃穆开口说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