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颠覆红楼梦 » 第十节 “甄士隐”和“贾雨村”是相对的

第十节 “甄士隐”和“贾雨村”是相对的

    为什么说《红楼梦》里的两个“梦幻”,也能证明《红楼梦》写的是真事?我们先来看《红楼梦》里的文字。

    《红楼梦》第一回的第二自然段: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此回”:因为这句话,就是《红楼梦》第一回的第二自然段,所以“此回”特指《红楼梦》的第一回;

    “此书”,这本书、这部书,特指《红楼梦》;

    “立意本旨”:写作目的;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这段话的意思是,《红楼梦》的第一回中凡是用了“梦”“幻”等字,都是用来提醒读者们的;《红楼梦》的第一回中凡是用了“梦”“幻”等字,就是《红楼梦》这本书的写作目的。

    曹霑在《红楼梦》的第一回,用“梦”“幻”等字,是提醒了读者们什么事?为什么《红楼梦》第一回里的用“梦”“幻”等字,会是《红楼梦》的写作目的?

    笔者这么想的同时,笔者注意到这句话里的“此回”、“此书”、和“梦”“幻”。

    笔者马上又想到了《红楼梦》第一回一开头的那三句话,这《红楼梦》整部书一开头的那三句话,也都有“书”、“第一回”和“梦幻”。

    《红楼梦》第一回,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它们都有“书”、“第一回”和“梦幻”。

    因此,“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实际上就是指“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中的“梦幻”二字。

    也就是说,“梦”“幻”=“梦幻”。

    然后笔者再想到《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在“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这件事里,甄士隐是“梦至一处”,听见茫茫大士提到“警幻”,见识到通灵宝玉,甄士隐正看通灵宝玉时,茫茫大士“便说已到幻境”,茫茫大士便把通灵宝玉“强从(甄士隐)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甄士隐梦醒后,“所梦之事”便忘了一半。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这件事里,出现了五个和“梦”“幻”相关的词语:“梦至一处”、“警幻”、“便说已到幻境”、“太虚幻境”、“所梦之事”——可见,“梦”“幻”=“梦幻”,并不是笔者的牵强附会。

    所以,《红楼梦》第一回第二自然段和《红楼梦》第一回一开头的三句话,都有“书”、“第一回”和“梦幻”,“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确实就是指“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中的“梦幻”二字。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

    那为什么曹雪芹要提醒读者们“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

    为什么“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就是《红楼梦》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此书立意本旨)?

    我们知道,补天遗石、通灵宝玉、贾宝玉都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化身。

    曹雪芹为了“隐藏”真事——“故将真事隐去”、掩人耳目,把他自己变成了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块补天石,补天遗石再幻变成通灵宝玉,通灵宝玉又随着同是曹雪芹化身的贾宝玉下凡入世,旁观了贾宝玉的一生后,重新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重变回了补天遗石,以它自己的一生(也即贾宝玉、曹雪芹的一生)写了一部叫《石头记》的书。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这一番“梦幻”经历,虽然是没有经过加减的、原原本本的、不折不扣地真事,但是经过了作者曹霑的“隐藏”掩饰,却变成了一番“梦幻”。

    因此,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一开头的三句话,以及《红楼梦》第一回的第二自然段,其实就是在暗示读者们,《红楼梦》里的“梦幻”不是梦幻,而是真事。

    正是因为“梦幻”不是梦幻,而是真事;所以读者们看到《红楼梦》里的“梦”“幻”时,要特别小心注意——“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

    正是因为“梦幻”不是梦幻,《红楼梦》里的“梦幻”其实是真事;而写真事,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所在——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正是因为“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的“一番梦幻”,就是真事,就是作者曹雪芹亲身经历的一生,所以“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才会是《红楼梦》这部书的立意本旨。这说明了,《红楼梦》写的就是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