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四十章 罢兵

第二百四十章 罢兵

    赵与芮带领着宋军拿下了辽东半岛地区,这里有着优良的港湾和不少的资源储备。

    当然了,现在的人们还没有对这里进行开发,对于宋人来说这里还是一片比较荒芜的地界。

    宋军云集在辽东半岛的北部地区,蒙古大军溃散之后,只有少量的游骑还在四周游弋。

    要想开发这里的地界,要做的就是填充人口,然后调集资源搞建设。

    可惜,现在是宋蒙开战的时刻,更多的是要发挥战略职能而非经济职能。

    若是有朝一日,天下太平的话,那个时候倒是可以着重进行经济建设。

    现在一切都为了宋蒙之战而准备一切都为了服从大宋的战略决策,暂时的牺牲一些经济上的职能来保证战略的重要性。

    辽东半岛是大宋进攻三大部地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它能够为前线补给。

    三大部地区未经开发,仍然可以说是不毛之地,大部分地区都是草原,还没有进行广泛的种植,人烟稀少,在那里作战非常难以补给粮草、军械等物资。

    大宋虽然占据了辽东半岛的有利态势,但并不可以说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对于如何进攻三大部地区,赵与芮没有任何的把握。

    三大部地区和辽东半岛不一样。三大部地区的战略纵深非常的长,足足千里之远,如果宋军远程奔袭作战的话,很容易就蒙古骑兵给全部歼灭掉。

    迄今为止大宋从来没有打过一场巨大的长距离奔袭作战。

    可以发现宋军的作战大部分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作战的,从来没有长距离的迂回运动奔袭作战。

    一旦距离过远的话,蒙军的铁骑就会抄击宋军的后勤及退路,将宋军围困在大平原之上难以动弹。

    宋军一般不会和蒙古铁骑进行这样的作战,但是现在蒙军已经没有那种城池林立的地区让宋军来攻打了。

    蒙古现在控制的地域是漠北草原和三大部的草原,这两块地方非常大,其中很多的地区都没有什么人,基本都是一些游牧部落,所以宋军的进军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困难的。

    如果宋军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三大部地区,最好的方法就是攻入漠北,活捉蒙哥,那样的话倒是很快就能将三大部地区纳入版图。

    可惜这只是一个不可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宋军,虽说铁骑的数量比蒙军还多了一些,但是目前宋军的物资已经十分匮乏了。

    这次出兵辽东半岛地区又把大宋一年的家底给耗的是个干干净净,再也没有一分钱,一粒粮食拿出来支援战争了。

    原本计划的北上三大部地区的作战行动被迫取消,赵与芮率军返回了幽云地区,辽东军则负责在辽东地区着手建立防御工事。

    辽东半岛的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蒙哥的蒙古铁骑在三大部地区游弋,让宋军也没有机会攻进去。

    于是这一年的冬天,蒙古的使者前来大宋求和,双方暂时同意罢兵两年,各自恢复实力,以现有的疆域为界限。

    蒙古的兵源严重不足,因此需要两年的时间来训练,以期再恢复一支可以作战的主力大军。

    大宋的部队虽然不少,但是物资十分的匮乏,粮食储备,金银储备,军械物资储备都严重的亏空,很多的储备甚至还出现了负数。

    像金银钱帛这些东西,很多都是向富商征集的,粮草也有几个大的米商,将粮食无偿捐赠给了大宋朝廷。

    这种情况必定不能持久,为了维持朝廷的威严,朝廷是不能够失信于民的,即便是义商们无偿捐赠的东西,大宋也会要给他们一些补偿,最好的情况还是能够把这些东西还回去。

    一个国家若失信于民,那必定不能长久,很多的朝廷之所以覆灭便是源于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无论如何都不能轻视人民的力量。

    端平四年的大宋就是在此等环境下度过的,这一年,虽然朝廷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但也夺回了辽东半岛地区。

    这进一步的激发朝野的士气,百姓和将士们越发的对大宋有信心,并且认为大宋可以完成驱逐漠北的伟业。

    大宋的将士们越发的意识到,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了,留给大宋将士们斩敌立功升级爵位的空间也不多了。

    蒙古大军的士兵总数也只有三十余万了,就算是三个是宋军士兵分一个蒙军士兵,那也不够宋军士兵升一级爵位的。

    现在大家作战都能够得到爵位,都能够光宗耀祖,一旦蒙军被彻底被歼灭的话,大宋的士兵又该如何升爵呢?

    以前在家种地未必能够生活富足,现在参军了,只要能够斩一级敌军就可以升一级爵位,此等好事大家都抢着来做。

    因此在这几年和蒙古铁骑的作战当中,不少的士兵升官得爵成为了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平时说话也硬气了许多,站在外面腰杆也挺直了许多。

    往常他们的战斗力十分的低下,乡亲们都在背后戳着他们的脊梁骨来讥讽他们。

    现在他们走出门,乡亲们一看是大宋的士兵,无不打心眼儿里敬佩他们,这种受人尊敬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士兵们都是大老粗,不懂得什么诗书礼仪教化,他们只懂得为家里挣更多的钱财田亩,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功。

    就算是士兵的家眷们也不落人后,他们并不是依靠的士兵们在战场上的拼杀才能够过上富足生活的。

    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也有着自己的方法,只要他们上交给朝廷的粮食超过规定数目的一倍,也可以升一级爵位。

    人人都能立功得爵,这样普通老百姓才能更加的有干劲。

    得到爵位,除了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之外,还会享受到一些福利待遇,比如说,学堂的优先进入机会。

    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识字,大宋的识字率并不高,但是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和自己一样是大老粗,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文化水平。

    只要立的功够高,升三级爵位,就可以有专门的教书先生负责教他们读书。

    虽说未必可以成为一名大儒或者是非常有文化的人,但是基本的识字,认字,写字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识字率低下的年代,哪个国家的识字率更高,那么他们就会诞生更多优秀的人才。

    大宋的识字率,还不到十个百分点,因此大宋还有着巨大提升的空间。

    若是赵与芮在自己的任职期间将大宋的识字率给提上去的话,说不定未来的大宋还能够更加的繁荣昌盛。

    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继续的推进,大宋的北方部分地区没有修建水泥道路,因此运输有着诸多的困难。

    正好有着趁着这两年的停战时间,大宋可以将基础设施建设铺满大宋的每一寸土地。

    不断的加强地域之间的联系和商品之间的沟通,是让大宋的经济实现不断的飞跃。

    打仗打的就是钱,没有钱的话,怎么打仗呢?

    尤其是三大部地区的草原和漠北地区的草原都需要非常多的铁骑部队,他们消耗的粮食钱财那可不是步军能够比拟的。

    宋军的步军开始裁员,甚至是直接由步军转换为骑兵部队。

    大宋目前的铁骑数量总数约为二十余万,要想真正的彻底征服大蒙古国,那就需要更多的铁骑,压倒性的铁骑优势,才能让赵与芮有把握获胜。

    赵与芮打算在幽云地区、辽东地区,以及原本西夏的地区,募集一些士兵开始训练铁骑,由他们组成的体积部队战斗力必将十分强悍。

    现在朝廷的资源比较紧张,可是穷什么都不能穷骑兵的建设。wu

    赵与芮打算在这两三年的时间之中训练出总数超过四十万的铁骑部队,这支铁骑部队将是赵与芮踏平漠北草原最大的依仗。

    大宋这边已经来了不少的蒙古战俘他们可以帮助改良培育马种,同时提升大宋的骑马技术和射箭技术。

    一旦大宋的铁骑部队训练完成,那就是蒙古人最后的决战期限。

    当他们彻底丧失草原的主场作战优势和铁骑部队的优势时候,他们的一切骄傲都会被彻底的践踏。

    到那个时候宋军就可以来去自如的进入漠北草原就可以出现在大汗王庭面前向他们耀武扬威。

    当然,这还是比较久远的事情,没有几年时间很难达到那种程度。

    蒙古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也会恢复实力,并且会去整合四大汗国,如果没有四大汗国的支持的话单凭蒙古人自身是很难以抵抗大宋的进攻。

    四大汗国,距离大宋非常的遥远,如果可以拉拢的话,可能唯一能够站在大宋这边那边是察合台汗国。

    当然外交上的努力只能够是暂时的,最重要的还是谁的拳头够硬。

    蒙古的铁骑强悍归强悍,可远远没有当年百战之师的模样,他们已经没有那么强大的战斗力,让人畏惧,让人胆寒了,现在的大宋铁骑足堪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