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四十三章 进军三大部

第二百四十三章 进军三大部

    斥候任务是最能锻炼士兵综合素质的任务。

    一般当斥候的士兵无不是一个部队里边的绝对精锐,因为一个斥候他要有侦察情报的能力,判断地图的能力,还要能够对战局做出一定的分析。

    在没有雷达和无线电的古代,斥候就是一支军队的眼睛,一支部队如果失去了眼睛,那么如何才能够取得作战的胜利呢?

    一般在大宋部队里,每一个将官的提拔都是先从斥候做起的,如果他想成为一个营指挥使,或者是更高级别的将领,那么他必须要有斥候的经历。

    大宋之所以非常的重视斥候的训练,原因就在于此。

    和蒙古铁骑相比,宋军在机动性上以及迂回作战的战术应用上都不如蒙军。

    因此如果想要追上蒙古铁骑的迂回作战,机动作战的话就需要斥候发力。

    一个优秀的斥候,他能够判断出敌军运动的方向,从而给自己的指挥官以正确的情报,甚至是警醒。

    斥候虽然是战场上的小人物,但却是能够影响一个战局的关键。

    除了这些军事上的准备和物资上的准备,大宋开始按部就班的规划县治。

    一些民生上的建设也被重视起来。

    比如黄河的走向,原本是流向淮河流域的,而现在大宋准备将黄河引向北清河,也就是近代黄河的流向。

    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黄河的泛滥,减少河水对周边环境的冲刷,从发展附近农业,减少黄泛区的影响。

    百工商贸在大宋的倡导下,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一些外国的使臣前来朝贡大宋的时候,都想与大宋的港口通商。

    赵与芮领导下的大宋丝毫不排挤外来的商客,主动的开铺和外来的商贩进行贸易。

    这些年的战争让大宋损失还是非常大的,从外部收取一些金银财宝,正好能给大宋朝廷补血。

    大宋的丝绸,茶叶,瓷器,都是那些商客们非常向往的东西,他们都大力的收购这些物品,而大宋并不缺这些东西,因此赚取了大量的金银。

    端平五年的岁月就是和平的发展,没有其他的事情,大宋主要是进行了一些商贸和农业上的建设。

    一些地方部队开始裁撤,比如说水军。

    接下来大宋要在漠北草原和三大部草原作战,因此不需要太多的战船。

    但是大宋并没有打算放弃这些船只,这些船只稍加改造就能够变成优良的商船。

    现如今的大宋并非对外界一无所知一些,商人甚至涉足了南方的一些大陆和岛屿,对那里有着一定的认知。

    大宋开始积极的鼓励海上商贾,让他们购买船只,从而出海,去寻找财富。

    大宋可以借给他们船只,并且征收低廉的关税,让他们能够有空间去大展手脚,从而为大宋谋求福利。

    大宋的战船超过六千多艘,而现在用处并不大,因此将其中的四千五百艘战船全部转化为了商船。

    同时征集了四千多名商贾以及一些大商会,让他们派遣探险家前往远洋进行探索。

    将水军的战船解散四分之三后,大宋可以节省一笔巨额的水军维护费,然后这笔经费就能够运用到民生或者是骑兵的组建之上。

    虽说现在大宋的重点在骑兵作战,但是大宋并没有完全的舍弃掉步军,步军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比如说防守关隘,城池以及后勤的运输保障。

    步兵除了在作战以外,还可以进行屯田帮助边境的百姓们进行种植,可以有效的减少蒙古铁骑在外围的骚扰。

    当然这些都是小道了,真正的战争即将到来,宋军的士兵早已枕戈待旦,他们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唯一还欠缺的就是完整的体系部队建设完毕。

    端平五年期间,大宋的铁骑部队从原来的二十四万出头发展到了三十二万,已经开始具备大规模骑兵作战的能力。

    而且原来的和步军协同作战的骑兵全部被调离了出来,成立了单独的骑兵军团,他们开始熟悉纯骑兵作战的战术,摆脱步军的影响。

    骑兵的整体作战的要求更高,协同性要求也更高,虽说大宋的士气很高涨,但是战斗力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端平六年年初,大宋的铁骑部队人数继续上涨,但是训练的新兵还不宜迅速的投入作战。

    实力上涨的宋军已经认为自己可以朝着蒙古发起一定的试探性进攻。

    宋军调集了二十二万铁骑云集在辽东地区,随时准备向三大部地区挺进。

    蒙古也不是没有任何的准备,蒙哥在这几年间励精图治,将原本残缺不堪的蒙古大军进行整合,现在的蒙军士兵总数超过了三十五万,而且全部都是铁骑部队。

    现如今蒙军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的步军,他们需要重组骑兵,需要在草原上,与宋军决一死战。

    他们有他们的社会体系,有他们的部落架构,一旦宋人来统治他们,他们就将会失去自己的自由。

    这些牧民从来都不希望被宋人所统治从来都不希望纳入宋人的版图。

    蒙哥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情绪,将他们集结了起来,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三大部地区人烟稀少,宋军的铁骑在辽东半岛云集,同样的蒙古也调集了二十五万铁骑朝着三大部地区挺进。

    宋军剩余的十万铁骑在长城防线以南。

    借此来威胁漠北草原,不让蒙军的全部主力向三大部地区出发进发。

    双方争斗的焦点终于云集在了三大部,这里是两年前的宋军就想拿下来的地方,如今再次成为了赵与芮和蒙哥大战的焦点。

    宋军的二十二万铁骑自端平六年三月初出发,从幽云地区到抵达辽东半岛的辽阳府。

    蒙古的二十五万铁骑也于三月出发,从弘吉剌部向东行驶,越过了嫩江,越过了草原,越过了山脉,一直抵达了上京和会宁府地区。

    双方主力相距甚远,谁都无法猜到对方的进军路线,但是他们共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占领更多的地盘,而是为了打击到敌方的主力大军。

    三大部地区草原太过繁茂,暂时占领实际上经济意义收益其实并不大。

    他们选择在这里决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击溃敌方的主力部队。

    宋军纯骑兵作战实属首次,因此宋军的将士们都十分的紧张,并没有太多的经验。

    可以说这一次想赢实际上十分困难,在赵与芮看来,这次以练兵的可能性更大,只要不大败而归,实际上都可以接受。

    但是为将者在面临作战之前,不能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大军取得胜利。

    二十二万万铁骑部队分为七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拥有三万铁骑,赵与芮所在的中军拥有四万铁骑。

    七支骑兵作战主力,由各自的将领负责管辖自己的铁骑。

    霍青云,曹友闻,王坚,彭大雅,余玠,孟珙,赵与芮此七人各率一支主力体系,在宽大正面上肆意突击自行选择作战目标进行作战。

    七支主力大军,分为七路,从不同方向出击,从而让蒙军摸不清宋军的主要动向。

    蒙军的铁骑数量跟宋军相当,甚至更多一点,但是骑兵作战从来不能将骑兵窝做一团,一股脑地聚在一起。

    骑兵作战必须依靠宽阔的地形在宽广的正面上,梯次冲杀展开最大规模的冲击优势。

    如果将十数万铁骑窝在一团,看似规模宏大,实际上反而限制住了自己最大的优势。

    抱团作战并不是骑兵的理想作战方式,这样反窝兵力是在自己对自己动手。

    蒙哥也不傻,他自然知道这样是不适合骑兵作战的,于是他也将二十五万主力铁骑分为了五个部分。

    每个将领各率领五万铁骑,他自己也率领五万铁骑,从五个方向出击,寻找宋军作战趁机将宋军部队全部歼灭。

    蒙古铁骑在战场上的把握还是十分强悍的,他们有着充足的情报以及对地形充分的了解。

    宋军虽然在天网帮助下,对这一片草原地区的地形有了一定情况的了解

    但是之前毕竟是纸上谈兵,哪里有在战场上学习的快呢?

    地图就算再精确也没有亲眼所见来的真实只有自己感悟过才是真正自己的东西。

    因此在第一天出击的时候,宋军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余玠率领的三万铁骑部队在咸平府以西的江边遭遇到了一支蒙军铁骑。

    蒙军铁骑数量更多,战斗力更强,双方一交战,蒙军铁骑就利用自己骑射的优势游弋风筝宋军,让宋军损失惨重。

    好在附近彭大雅的骑兵距离很近,向着蒙军铁骑的后包抄,两军合围之下才让这支蒙军铁骑撤走。

    若是彭大雅的援军距离太远的话,蒙军铁骑极有可能歼灭余玠的主力铁骑部队。

    每一路进击的宋军铁骑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干扰,这让宋军铁骑的前景充满了灰暗。

    同一时刻蒙哥充分的利用自己优势调兵遣将,对于他们的作战状态蒙哥还是十分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