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五十章 汪古部激战

第二百五十章 汪古部激战

    大宋调集了超过六十万的部队,向着汪古部地区进发。

    而蒙古大军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集结了三十余万铁骑,向着汪古部地区增援而去,他们都知道汪古部地区是大宋向北进军的必经之路,那里的战略意义还是非常重要的。

    蒙哥可以容忍那里成为一个中立地带,成为大宋和蒙古交战的地带,但绝对不允许那里成为大宋掌控的地带。

    否则的话大宋朝着漠北草原进军将再没有任何的阻拦,再也没有任何的绊脚石能够阻拦大宋向漠北草原发起突击。

    更有甚者,蒙哥察觉出了大宋想要步步蚕食的战略,汪古部和弘吉剌部等地区都是蒙古边边缘的地区。

    若是大宋采用了步步蚕食的战略,每次都推进个几百里,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蒙古都会被蚕食干净。

    当初在黄河流域,蒙古已经多次吃了大宋蚕食战略的亏,如果不进行防备的话,就会让大宋,一直蚕食下去,最终覆灭。

    想要对抗蚕食战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一开始就给予对方以沉重的打击。

    让他们支撑不起蚕食战略,实施这个战略所耗费的代价太大,从而让他们知难而退,让他们损失惨痛。

    大宋这次云集六十余万部队,气势汹汹,就是为了蚕食这么一块地方,如果蒙军能够在汪古部地区击溃宋军,那吗宋军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士气必将溃散,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

    可若是反过来,宋军将蒙军彻底击溃在汪古部地区建立了坚实的防御前线,并且建立了稳固的城池,那么,大宋以后再向漠北草原进军将会有一个扎实的落脚点。

    或许大宋并不能将整个汪古部地区划为自己的牧场,因为即便建立了十几个城池,实际上也并不能防御什么东西。

    蒙古铁骑照样可以来去自如照样可以在这附近的草原目地奔驰奔腾。

    但是最根本性的一点,汪古部的战略态势将会完全偏向大宋,大宋或许无法统治这里,却可以将这里变成一个物资转运站。

    所有的物资都可以朝着汪古部地区的十余座城池囤积,步军主力也可以发挥用场,步兵可以驻守在这些城池当中看守物资,前线骑兵以物资上的支持。

    宋蒙双方超过百万兵力在汪古部聚集厮杀。

    这里即将成为血染纷飞的主战场。

    九月初八,第一只大宋军队从东胜州出发,九月初十,东胜州、大同府等地的部队开始相继朝着汪古部方向进军。

    西京路的全部宋军都投入到了作战序列当中,宋军声势规模浩大,车马在道路上都挤的走不动,百万大军所消耗的物资,那是惊天数字。

    同样的,蒙军也早已离开了哈拉和林地区,从北部的漠北草原走向了汪古部的草原地区,他们在那里,准备与宋军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决战。

    九月十四,第一支宋军铁骑三万人抵达了汪古部地区,开始在那驱赶当地的牧民,将牛羊马匹迁回内陆,同时与一部分的蒙古铁骑进行交战,并派出了斥候侦察当地的情况。

    蒙军丝毫不畏惧,一支三万铁骑的蒙军与宋军交战在一起,双方激战两昼夜之后不分胜负各自撤退,蒙军除了在汪古部地区搅扰之外,还派出了数万铁骑,向着黑山威福军司方向进军。

    为了牵制宋军的有生力量,蒙军打算从黑山威福军司方向突击,然后绕道从西京路的西部地区,进入西京路的东胜洲,从而截断宋军的后勤补给路线。

    可是在黑山威福军司驻守的宋军丝毫不畏惧蒙军的进攻,他在那里边有构筑了有效的防御工事,同时数万的宋军步兵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宋军步兵虽然机动力不足,但是经过数年的训练,他们完全有能力应对蒙古铁骑的冲击,和蒙古铁骑在对抗中仍能不落下风。

    铁骑的优势还是在于能够利用骑射进行骚扰,去拖垮敌军,而不是正面的冲击。

    现实就是铁骑部队甚至连一支完备的弓弩手部队都无法进行冲击,铁骑的冲击距离极短,大概只有几百米左右,并不是那些话本戏剧当中的几万米长途奔袭,铁骑冲击如风。

    纯骑兵的作战其实只适合于草原地区,若是在一些特殊地区作战的话,步兵的稳固扎实程度以及阵势的杀伤力完全比纯骑兵优势更加强大。

    总之,蒙军在黑山威福军司方向并没有讨到便宜,反而吃了一点点小亏,不过也无关大局,他们本来也没有希望那么轻易的打穿宋军的防线。

    不过蒙军还是希望能够尽快的威胁到宋军的侧翼,于是派遣了另一支铁骑部队从横州和临潢府的中间方向突破,越过滦河,绕道西京路的东南方向,从西京路的东南方向袭扰宋军的后勤,这一地带宋军没有着重的防御,是故蒙军突破了两州地界。

    九月二十二,宋军率领的第一支部军携带着建筑设施,来到了汪古部地区,并在那里建筑了坚实的防御阵地,开始构筑城池。

    蒙古铁骑见势不妙,立刻派遣出了八万铁骑朝着宋军建设城池的方向发起了攻击,宋军也集结了六七万铁骑部队以及数万步军展开正式与蒙军开战。

    双方交战三昼夜,最终的结果蒙军并没有击溃宋军,可建设城池的计划也彻底泡汤,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在战火的硝烟中被销毁,没有任何的残留。

    蒙军的伤亡虽然更大一些,但是给宋军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让宋军原本计划中建设的一三个城池瞬间少了一个。

    这对于宋军的后勤压力来说,还是很伤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些材料没有办法迅速的补充,这些都是从江南地区征调而来的,没有办法在快短时间内集结,至少也要几个月后才能重新调集。

    蒙军在这一地区的作战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在西京路的东南部,也就是滦河附近遭遇到了曹友闻以及孟珙率领的六万铁骑围追堵截,这一支蒙军铁骑与宋军铁骑交战之后损失惨重撤退回望湖地区,双方在汪古部地区战成平手。

    九月底的时候宋军再度开始修建城池,蒙军也开始再度派出铁骑进行拦截,可是这一次宋军全面出动,二十余万宋军于城池附近,布下了许多的战阵,只要蒙军敢来就能再次展开围歼战。

    宋军拿起了自己步兵和骑兵相配合的老本行,在草原上与蒙军交战的蒙军骑兵毕竟具有机动性的优势,甩开宋军步兵之后便扬长而去,蒙军虽然没有损失太大,但是却让宋军建立起了了第一个城池。

    这一个城池犹如一颗钉子一般扎进了汪古部地区,成为了宋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

    这个城池建设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终于建设完成无数的物资开始朝这里囤积,铁骑四散而出,寻求与蒙军主力作战,而步军则开始朝着其他预定的方向建设城池。

    十月二十七号,宋蒙双方在汪古部的北部地区展开了一场大会战,二十万的蒙古铁骑和二十余万的宋军铁骑以及十余万的宋军步军在那里交战。

    蒙军全力以赴,企图以最快的速度打垮宋军构筑的壁垒,宋军数量太多,以数量的优势强行将蒙军的铁骑压制了回去,并且开始修筑第三座城池。

    第二座城池已经在汪古部的西南地区修筑完成,那里依托黑山威福军司的有力支持,很快的就能完备自己的防御力量。

    而这个城池在汪古部的北部地区将是最难以修建的地方,只要修建完成其他的城池就可以在三座城池的三角地带进行修筑,www.uuansh.cm相互依托,互为犄角之势。

    这一战也是最艰难的一战,蒙哥深知如果让宋军将这颗钉子给扎进来的话,那么蒙军将再也没有可能打穿宋军的防御。

    这是蒙古铁骑无法容忍的存在,蒙古人绝对不允许宋军在自己的草原上,建立牢固扎实的防线。

    十月底,当寒冬再度来临的时候,气温下降,天空飘零而下,这里已经成为了作战极为坚强的地方,气温的骤降让蒙军看到了一定的希望,蒙古铁骑企图依靠在极端天气作战的强大能力,迫使宋军撤出稳固地区。

    气温的骤降给了宋军以极大的麻烦,他们修筑城池的速度开始变慢,更困难的是宋军的作战士气开始下滑。

    原本计划在这个时候已经将城池修筑完毕,可是蒙军铁骑竭力的阻挠让他们并没有按照预期的计划修筑完成。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城池的建筑已经完成了一半,总不能现在收回去。

    赵与芮等人咬了咬牙决定在这里继续再坚持半个月的时间,如果还不能将城池修筑完毕,那么全军将会向东南方向撤退。

    而蒙哥则在这里决定发起最终的决战,如果在这里能够战胜宋军的话,他们的城池计划将彻底泡汤,两个较南地区的城池根本对蒙古漠北草原造不成任何的威胁。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