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聊斋版东厂 » 第十二章 搭船

第十二章 搭船

    说来奇了,不管两个姐儿怎么动,都给汉子拦得正好,四只白嫩的手,一个都没拉,全给汉子摸了一遍。

    季少游摆脱不了的纠缠,就这么解决了,两个姐儿受了气,还没地发作。

    当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赵牧正看得高兴,忽见季少游施了一礼,又啰啰嗦嗦道谢起来,他话虽说得漂亮,妇人却是半听半不听,神色也略显不耐。

    正喝茶的赵牧吓得不由自主地出口道:“糟糕,我得拦住他的嘴。”

    话音刚落,人已到了近处,一拍季少游的肩膀,朗声说道:“好小子,你好潇洒啊。”

    “哎!赵兄!”

    惊喜过后,季少游正要解释刚才的经历,赵牧连忙揽住了他的脖子,小声说道:“别说了,你没瞧见那个婆娘听得不耐烦了吗。”

    说罢,扭头笑着说道:“多谢两位,我跟我的兄弟还要赶路,先行别过了。”

    不待季少游出口絮叨,赵牧拽起起小青驴就走,一刻头也不回,急急匆匆,他并没有发现妇人被汉子拉得十分紧的胳膊。

    “咱们孩儿眼看就有救了,你拦着老娘做什么,先跑了道士,又走了这小贼,你安得什么心。”

    “朝廷鹰爪孙追的紧,咱们得小心办事,嘿嘿,你不要着急,为夫自有打算。”

    直到走了很远,赵牧才松开了季少游,这家伙被拉得气喘吁吁,好不容易喘了两口气,嘴巴又开始不闲了。

    赵牧嫌他烦,法力凝聚,随手一指,正中哑穴,点穴法在修行者身上是没用的,但在普通人身上,还是有些作用。

    “你没瞧见刚才那位大婶烦你的很,恼了人家,少不得给你两巴掌。”

    话音刚落,穴道自解,季少游吓得立刻捂上了嘴巴,呜呜呜不知道嘟囔了些什么。

    “好了好了,都已经走远了,咱们买点东西,赶紧赶路吧。”

    买了些吃食,两人牵了小青驴,出得城门,从这里往东走三里地,正有一个河湾,因为距县城也就三里地,当地人就叫它三里弯,它的东南,正对着一处沙洲。

    汝阴县有两条河,一条乃是城北的泉河,正于汝阴县边汇入颍水,两河交汇处,便冲刷出了这座不小的沙洲,沙洲荒芜,三里湾却甚是繁华,码头林立,一天能走十几条满载大船。

    两人正是要到此搭船东行,水路自然是比陆路快一些。

    修行多年,赵牧眼力已非普通人可比,快到河湾时,早早就看到码头上正停泊了一艘大船,他顺着方向一指,遂急忙奔去。

    到了码头,一问之下,得知是本地的一个大户包了这条船,要去下蔡省亲,从各地买了了许多东西过来,里里外外,足有十几箱,从吃过午饭开始搬,搬到此时,方才搬完。

    “真巧了,我们两个正是要往下蔡,还请船老大行个方便,搭我们一程,船钱我们照着规矩给,绝不少一分。”

    多收几个钱,船老大自是愿意的,但总得问过主家,便领着两人到了船头,敲了敲中舱的门,不久便听得一个姑娘问道:“有什么事吗?”

    “还请姑娘传话,有两个少年想搭船同行,不知可否给他们行个方便。”

    过了一会儿,一个姑娘出得舱来,二十上下年纪,长得颇为俏丽,她将赵牧两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又回得舱中。

    赵牧耳聪目明,虽有木板相隔,仍是听得清楚,只听姑娘说道:“夫人,确实是有两个少年,与公子差不多大,一个是个书生,另一个,小碧瞧见他背上背着把刀,是不是叫船家不要......”

    赵牧顿时暗骂自己怎么没把刀收起来,一般人家的家眷,哪敢让带刀的上船。

    不过出人意料,这位夫人却是个胆子大的,说道:“无妨,就让他们上船罢。”

    她语气温柔,声音也极是好听,听得年纪似乎在三四十之间。

    姑娘出来传了话,说是夫人答允了,季少游顿时大喜,姑娘又道:“我家公子正在料理一些急事,还请两位在船上稍待。”

    “等得,等得,多谢夫人。”

    话是赵牧说得,人家心肠好,礼数自然不能少,谢过之后,他便让季少游先把小青驴牵上了船,小家伙倒是稳稳当当,踩着跳板慢慢走到了船上,也没见怕,也没叫唤。

    船老大瞧了不禁啧啧称奇,说自己跑船多年,还真未见过如此漂亮如此灵气的驴子,便问是个什么来路。

    当然是问不出来了,咱们季兄只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个夏夜,家里突然就买了一头小青驴。

    三人胡乱说了一会儿,船老大忽然神秘兮兮地问到:“你们说它会不会是那种什么灵兽。”

    赵牧心说你当我龙傲天呢,走哪里都能碰到灵兽,不过嘴上却是说道:“哎,大叔也懂得修行?”

    “哪里,我哪里会啊,话说回来,这家的公子却是个了不得的,说起来,好像跟你们差不多大。”

    “是嘛?”

    “怎么个了不得了。”

    “就是早个时候,他正要上船,忽然念叨了句怪哉,怎么有人斗法,就嗖地一下化作一道光反了回去,跟他一块来的人,还没这份本事呢。”

    “彷佛有点熟悉?”

    赵牧有些呆滞,船老大没看出来,兴奋地说起了刚才见到了事情,就是刚刚开始搬运货物的时候,蒙蒙细雨笼罩下的县城,忽然闪烁起了青红两道光芒......

    码头上,一位少年匆匆奔来,见到船,又见到船上呆坐的赵牧,顿时叫道:“兄台也在此啊,匆匆离去,我正为无缘结实苦恼。”

    “没成想,柳暗花明,咱们竟在此处又见面了。”

    “呃,周兄你好......”

    原来这位船老大并非本地人,不识得阜阳侯府,只当是个一般大户,这下听得是侯府,顿时吃了一大惊。

    人到齐后,船就开了。

    那小侯爷与赵牧季少游见礼后,便先走进了中舱,不多时,赵牧便听得先前好听的声音说道:“快过来让我瞧瞧,没有伤着吧。”

    “娘,你说得什么话呀,太瞧不起你儿子吧。”

    “好好好,咱们明山有得是本事。”

    明山?赵牧记得小侯爷是叫周绍,明山八成是小名吧。

    “娘听得你刚才说话,你与外面的两位少年是相识吗?”

    “是也不是,儿子回城相阻两人斗法,这位带刀朋友,正是其中之一,我本想请他喝一杯薄酒,可惜未曾请到,谁知峰回路转,竟上了船。”

    赵牧心说这话怎么听得那么别扭呢,上了船,差一个字就成了上了贼船。

    “今日咱们省亲,你怎能请酒,我看你请酒是假,不愿去下蔡是真,哎,那王家姑娘,当真是......“

    接下来母慈子孝,赵牧也不好再偷听,而且人家也不会让人听,于是就去找季少游聊了起来,刚好他想起在卫真县的时候,这家伙说了个什么宝物。

    季少游拿出老本行,一阵掰扯,说得天花乱坠,后来就连船老大,几个船工,甚至是侯府里的下人,也都围了过来。

    说到后来,季兄索性放开了,把那些个从书本上看来的东西,捡了许多精彩的,都一一将给众人听。

    听得人各有精彩,说的人得意洋洋。

    赵牧顿觉自己有点傻,竟然放着这么一个宝不用,往后再路过那些个人多繁华的地界,就摆个摊,让他说书,故事嘛,有的是,就算他说完了,咱不是还有呢嘛。

    话说回来,季少游所说的宝物,赵牧倒真觉有些意思,若真如他家老仆那般叙述,这样东西可真是了不得,只是它到底是个什么模样,都不知晓,自然也难以寻觅了。

    来到此方世界七八年之久,赵牧也听闻过许多故事,曾有一个让他印象深刻,说是有一味天才地宝,服了能增强功力,可惜修士虽与普通人有一定隔阂,却都深处这天地之间。

    因此,不少天才地宝,都会被人误采,服之生了气感,却又不懂修炼之道,白白浪费,甚至到了头,都不知有这么回事。

    那个故事中的主角,也是如此,但这位仁兄运气极佳,在其一生中,竟服用过接近百种不同的天才地宝,不仅让其延年益寿,活过了两百岁,甚至死后不腐,而且容颜永驻。

    这就不免引得许多修士注意,怎么就我们找不到,他一找就这么多,虽然其中很多是效力不高的宝物。

    好奇心驱使人行动,最后也没有个结果,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家里就是几间房,几堵墙,还养了些鸡鸭什么的,他的家人,也早早逝世。

    但是,其中有一个修士,是出了名的做事诡谲之辈,他竟掘坟挖墓,挖开了棺材,取出了尸身。

    在其后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他隐藏了起来,只做一件事情,炼丹。

    正是一念起,万恶生。

    这位修士后来岁得了大神通,但其行为着实令人发指,因此又引出了一阵动荡。

    后来诸般邪法中,便多了这么一样,但不止是此,让修士极为厌恶的血食邪法,也是由此分化而来。

    在这些邪派人眼中,既然都是凝聚天地灵气,修士与天才地宝,又有什么区别呢。

    万般邪法,都因此而生,其因,皆在持心修行之艰苦。

    修行,拆解开来,便有一个行字,逆水行舟,小心翼翼,就是得了大道,长生不老,仍要承受天劫躲避三灾,说起来,其实也是十分辛苦。

    踏遍青山人未老,人未老,心却老,所以又言大道无情,太上无情,人因有情而为天地之灵,又为追求长生而断情。

    为何要长生,师父的疑问,随着滔滔河水,再一次敲击赵牧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