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江北1890 » 第四十七章 血色兵变督抚府

第四十七章 血色兵变督抚府

    话说上一章,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袭击张长泰和孙露,由于准备充分,两人迅速被捕。得知消息的尤容与急匆匆的走进孙云锦的书房禀报道“大人,大事不好,长泰和孙露被抓了。“孙云锦吃惊道”谁这么大胆子,敢抓宣慰使?“尤容与道”是骠骑大将军李耳。“孙云锦道”什么?“尤容与道”今日早上军营第一次全体将军、千总议事,李珂鸣带头闹事,故意拖延上会,不仅当众羞辱长泰,还让大家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后被长泰以违反军令为由,当众斩杀。“孙云锦大吃一惊道”这也太快了。“

    尤容与道”是啊,李珂鸣是骠骑大将军李耳的儿子,掌管陕西军权,现盘踞亳州,拥兵十万,他儿子被杀,岂会善罢甘休。“孙云锦道“是啊,虽然我们在朝中政见不合,但从未有过直接冲突,长泰这样一搞,我们算是彻底撕破脸了。你觉得该怎么办?”“尤容与道”老朽不敢说!“孙云锦道”有什么不敢的。我让你说,你就说。“尤容与道”我有两策供大人选择。“孙云锦道”那两策?“尤容与道”第一策,把张长泰砍了,提着他的头颅去向李耳赔罪,并让全城为他儿服丧七日。“

    这一策让孙云锦表情严肃,沉默不语。正当两人商议对策之时,张长泰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向督抚府走来。仆人禀报道”启禀孙大人,宣慰使张长泰求见。“孙云锦道”他不是被抓了吗?“尤容与道”可能消息有误,但不管怎样,让他进来,一问便知。“孙云锦道”好,让他进来吧,你告诉他,让他跪进来。“仆人道“遵命。”片刻后,被背着荆条扎的血迹斑斑的张长泰,一步一个脚印跪了进来。孙云锦呵斥道”你可知我为何让你跪进来?“

    张长泰道”我砍了骠骑大将军李耳的儿子李珂鸣。“孙云锦猛拍桌子,大声训斥道“你好大的胆子!你可知罪?”张长泰道“我初次上任,就给大人惹事,实属不该,我有错,但无罪。”孙云锦道“你······”尤容与道“有人亲眼见你被李耳的人所抓,你是如何逃脱?”此时他的脑海浮现一幅画面,原来孙露和张长泰被抓后,孙露急中生智,以内急为由,打晕守卫,解开绳子,故顺利逃脱。

    两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孙露深知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的道理,于是问道“你杀了李珂鸣,李耳必不会放过你,你打算如何?“张长泰道”李珂鸣嚣张跋扈,公然违背军令,按令当斩。他死有余辜,如果他爹前来找我麻烦,我必定奉陪到底。“孙露呵斥道”愚蠢!你忘记我之前跟你说的了吗?官场最重要的是势力和站队,你根基未稳,就得罪军政大员,这是大忌。“张长泰道”小姐说的对,请小姐明示。“孙露道”你立刻向我爹负荆请罪。若有他支持,必能通关。“

    有孙露的建议,才有现在的画面。面对张长泰的争辩,孙云锦道“我问你,如果我现在拿你的头送给李耳,你会如何?“张长泰道”李珂鸣酗酒闹事,按令当斩,我依法治军,依法杀人,并没有罪。但如果你非要拿下我人头,我也认了,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孙云锦道”好一个按令当斩。不错不错,要的就是这个态度。我认为你没错,治军者,当令到即行,明令禁止,若飘忽不定,朝令夕改,岂能统领三军。至于李珂鸣,他借权势,欺压百姓,强奸名女,早该当斩。至于他爹那边,你不用管。我来处理就好。你记住,以后在军中,谁敢违背军令,无论是谁,都可依法行事,不用向我禀告,我是你坚强的后盾。“张长泰伏地大拜道”谢大人。“

    孙云锦道”尤先生,说说的你的下一策吧。“尤容与道“正如大人所说,李珂鸣在亳州嚣张跋扈,占着权势和军工,不仅欺压百姓,带头圈地,还走私盐铁,强抢民女。这么多罪名,都可以让他死上十几次。我们可以立刻安排监司搜集相关证据,坐实他的罪名。“孙云锦道”好,你立刻去请监司王大人。“片刻后,王大人来了。两人礼毕,孙云锦开门见山道”王大人可知李珂鸣。“王大人道”知晓,他是骠骑大将军李耳之子。“孙云锦道“听说百姓对他的反应很强烈。?”王大人道“回禀大人,他欺压民众,强抢民女,非法圈地,还纵使属下走私鸦片、盐铁等朝廷违禁物品,百姓们反应都很强烈。“

    孙云锦道”那你还任他逍遥法外?“王大人道”不是我们不想,他爹是骠骑大将军,祖上还曾是皇上乳母,我们根本抓不动他。他还扬言道,就连大人您······“孙云锦道”我什么?快说!“王大人道”就连是大人您还要让他三分啊。“孙云锦道”混账的东西。我告诉你,不管他爹是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他还不是王子,只是个臣子。从现在起,你立即成立专案组,搜集他祸害百姓的证据。越快越好!“王大人道”遵命,下官立即去办。“

    孙云锦争分夺秒的搜集证据,而此时的李耳正在府内,坐等张长泰的到来。此时一个官兵连滚带爬的走进来禀报道“将军,大事不好了。“李耳道”你们这是怎么了?怎么个个都鼻青脸肿的,张长泰呢?“官兵道”张长泰那小子逃脱了,我们这都是被他打的。“李耳揪着官兵的衣领,怒斥道”一群废物,这么多人去捉他,都让他跑了,我要你们有何用。你快说,到底怎么回事。“官兵道”我们本在南通码头已经抓捕,可孙云锦之侄女孙露以内急为由,打晕守卫,助其逃脱。“李耳简直不敢相信,他立刻站起来,一阵抓狂道“我的儿,你死的好惨,我一定要让他血债血偿。“

    随着一声令下,李耳带领三千精兵,头戴白绫,将督抚府围的水泄不通。门口侍卫拔刀相向,大声呵斥道”这里是督抚府,容不得你们这样放肆。“李耳二话不说,迅速出击,侍卫那是这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对手,在一瞬间,便被制服。李耳擒拿着侍卫呵斥道“没看见我们头上的白绫吗?张长泰杀了我儿子,我与他不共戴天。你快去转告孙云锦,我给他半个时辰,让他交出张长泰,若半个时辰还不见人,我血洗督抚府。“李耳放手后,侍卫立即跑去禀报相关情况。得知情况的孙云锦,猛拍桌子,大声喊道“反了,反了,这是大清的天下,他竟敢围攻督抚府。”尤容与道“这个李耳号称李疯子,在战场上杀起人来像发了疯一样,他这样,我们必须要妥善处置,否则闹出兵变,我们没法向皇上交差。”孙云锦道“你说的对,不过,我要看看这个李疯子到底敢怎么样。”

    此时的李耳正在府外等候,看着太阳偏移的轨迹,官兵道“启禀大将军,时辰到了。”李耳做出手势,所有官兵准备就绪,准备强攻督抚府。此时,褚新月和秦昂驹正在不远处,观察这一场景,心中暗自大喜。就在千钧一发的最后一刻,孙云锦带着尤容与出来了。孙云锦道“李耳,你好大的胆,竟敢包围督抚府,你要造反吗?”李耳道“好大的胆子是你吧,你竟敢窝藏罪犯。”孙云锦道“谁是罪犯,我又几时窝藏罪犯。”李耳道“张长泰私自斩杀朝廷命官李珂鸣,他不是罪犯又是什么?你最好交出张长泰,否则我一声令下,这里片瓦不存。”

    孙云锦大声吼叫道“李二愣子,我是皇上亲自任命的督抚,与你同是朝中三品大员,你要是敢围攻督抚府,皇上一定饶不了你。”李耳道“我儿子死了,我还管那么多干什么,况且现在是太后做主,到时候大不了闹到太后哪去。“孙云锦道”你敢!“李耳大声喊道“你看我敢不敢,兄弟们,抄家伙。”随着一声令下,所有官兵利剑出鞘,做好进攻准备。双方都绷紧神经,都不愿退让一步。李耳杀机已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张长泰走出来大喊一声“住手!“

    秦昂驹、褚新月、李耳、孙云锦都向他聚来了目光。张长泰道”我跟你走。“孙云锦道”长泰万万不可。“随后,府丁向张长泰围去。张长泰掏出匕首,做出自刎之态,以死威胁道”站住!大人,你与李将军各有几十万兵马,若因为我引发内讧,自相残杀,实不为明智之举,我跟李将军走吧,谅他不敢杀我。“孙云锦道”你······“正当两人僵持不下,李耳的士兵抓住机会,立即走到张长泰身边,将其绑好。就在得手之时,孙云锦眼神示意,尤容与立即出手,使出玄天九绝之第三式海底捞月,向李耳迅猛攻去,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李耳无处可逃,一眨眼的功夫,李耳被死死擒在尤先生手中。李耳大惊道”难道是江湖失传已久的玄天九决吗?“尤容与道”将军果然好眼力。“李耳道”玄天九决已失传多年,你怎么会?“尤容与大笑道“李将军忙着打战,岂会管江湖中事。”李耳道“孙云锦,没想到你身边竟有江湖如此顶级高手。”

    孙云锦道“没有顶级高手,我会来见你吗?”李耳道“卑鄙无耻。”孙云锦道“对付你这样的莽夫,我只能这样。”李耳大骂道“算你厉害,我是朝廷三品大员,你敢对我怎么样?”孙云锦道“你敢围我督抚府,我有何不敢抓你?就算杀了你,闹到朝廷哪儿去,也可以说是在你围攻督抚府时,被乱兵杀死。”李耳道“你······”孙云锦道“要不这样吧,你和宣慰使都是朝廷命官,我们来做个交易。”李耳道内心独白道“他要是杀了我,顶多被朝廷撤职,毕竟是我出兵在先。我还是先放了这小子吧,如果鱼死网破,我们都不好交差。过几天就是朝廷例会,所有外官皆入朝参政,到时,我再组织群臣弹劾他。“

    想到这些,李耳道”好,我放了张长泰便是。“孙云锦道”这是你说的。为表示诚意,你必须先放人。“李耳眼神示意过后,官兵立即释放张长泰。此时,尤容与和孙云锦互相对视,显然没有要放李耳之意。李耳质问道”还不放了我,莫非你想食言?“孙云锦道”为防止你再生祸乱,必须将你六营官兵撤到亳州城外三十里扎寨。“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怎可不低头,在万般无奈之下,李耳只好答应。在不远处茶楼喝茶的秦昂驹和褚新月,看着妥协的李耳,极为震惊。褚新月激动道”李耳对外号称李疯子,怎么这么不作用,就这样妥协了。“秦昂驹道”我早就听说孙云锦身边有个绝世高手,没想到就是尤先生,李耳遇上这样的人,只能妥协了。“褚新月道”难道李耳就这样了事了?“秦昂驹道”不会的,好戏还在后头。“秦昂驹没说错,平息祸端后,李耳虽按照约定,撤出六营官兵,但他已经准备好在入朝参政之时狠狠弹劾。

    今天是文武百官上朝议事的日子,按照惯例,光绪皇帝出场后先是一阵寒暄,然后切入议题。李耳率先出列,又哭又跪的大喊一声冤屈。光绪皇帝道”李将军是我大清之勇将,祖上三代镇守边疆,有什么冤屈就说出来吧。“李耳道”我儿李珂鸣被人杀害,可是作为父亲的我,并不能为他主持公道,现在只求皇上能为我儿做主。“光绪皇帝道”何人这么大胆,敢杀我大清功臣之子。“李耳道”张长泰。“光绪大吃一惊,在扫视四周后,问道”孙云锦今天为何没来啊?“

    翁同龢道“皇上说过,剿匪为大清之要务,孙督抚初上任,若有事,可以不入朝议事。”光绪道“哦,我是说过。那我问你,李将军所说是否属实?“翁同龢道“启禀皇上,张长泰是杀了李珂鸣。”光绪道“你······”翁同龢道“皇上,但李珂鸣死有余辜,毫不足惜。”李耳大骂道“你放屁。”光绪道“放肆,作为朝中大臣,岂能用如此粗鄙之语。这里是菜市场吗?”

    李耳立刻道歉道“是,皇上,微臣谨遵圣命。犬子李珂鸣虽不才,但也为大清立下过汗马功劳。光绪十二年,西捻军首领张洛成将安庆围的水泄不通,我儿率领五千骑兵,百里奔袭,猛攻紫锡,这才解了安庆之危,哪一战,我儿大腿差点被废。皇上因为此事,还亲自嘉奖我儿,感叹我儿为大清忠勇之士。可就这样一个忠勇之士,只不过在八月十二日的一次军中会议来晚了些,就被张长泰滥用职权,无情杀害。张长泰这样滥杀忠良,蔑视朝廷法度,臣建议皇上将张长泰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翁同龢道“李耳,你儿子在安庆之围中表现的确忠勇,但自从哪一战后就开始堕落,整日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他不仅勾结盐商,破坏法度,还在地方欺压百姓,圈占民田和皇庄。在亳州搞的民怨沸腾。根据大清刑律,理应当斩,而你还有脸面跑过来要皇上为你主持公道,真是厚颜无耻至极。”李耳道“翁同龢,你是朝中大臣,说话是要负责的。”翁同龢拿出一份奏折说道“早就知道你会这样说,我早有准备。皇上,这是李珂鸣在亳州、滁州圈占皇庄、民田,欺压百姓的所有罪状,请您过目。”李耳这下急眼了,他知道,李珂鸣在地方的确欺压百姓,参与了走私盐铁。看完奏折,光绪回应道“李爱卿,你也看看吧。“

    李耳看完后,全身塌了下来,无力道“这不可能,我不相信我儿会这样做。”翁同龢道“证据齐全,事实清楚,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李耳道“就算如此,我儿也是朝廷六品命官,应该交付刑部定夺,张长泰岂能私自动刑。”翁同龢道“亳州军营纪律严明,早有规定,不听号令者斩无赦。李珂鸣不但不听,还在众将士面前酗酒闹事,出言不逊,藐视上司。如果不施重刑,领兵者如何在军中竖立威信。李珂鸣当斩,张长泰无罪。“李耳道”张长泰滥用职权,私自杀害朝廷命官,臣建议皇上,定要严查不待。“

    事实其实很清楚,皇帝知道李耳那些事,也知道李耳和翁同龢之间的矛盾。但对皇帝来说,政局稳定和朝廷稳定,比违反大清律法本身更重要。因此,他跳过李珂鸣本身的罪责,给双方互打五十大板。光绪道“李将军,翁师傅,你们都是朝廷的栋梁,我不包庇谁,也不偏袒谁,既然李珂鸣已经触碰了刑律就应该受到该有的惩罚。至于张长泰,他私自斩杀李珂鸣的确不符合程序,但念在他忠心耿耿的份上,朕决定罚他一年俸禄,并为李珂鸣守灵一年,以表罪过。”翁同龢叩首谢恩道“皇上英明,谢皇上。”听到这里,李耳大喊道“皇上!”光绪道“退下!”翁同龢道“皇上,老臣还有一事相求。”光绪道“翁师傅,还有何事?”

    翁同龢道“李将军虽然忠勇,但儿子死在亳州,显然不适合在亳州领兵。为防止触景生情,悲伤过度,臣建议,将李将军调离亳州。”李耳道“你······”光绪道“你倒是提醒我了,现在沙皇与新疆形势日益严峻,那边正需虎狼之将,李耳作为朝廷忠良,着你立即前往,不得有误。”翁同龢叩首谢恩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就这样,李珂鸣之事在孙云锦和翁同龢的努力下顺利被摆平,接下来张长泰会遇见什么样的困难呢?请看下一章叶志超游说清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