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江北1890 » 第四十八章 叶志超游说清云寨

第四十八章 叶志超游说清云寨

    一日,紫锡天王府按惯例召开会议,云叶秋禀报道“启禀天王,张长泰最近正做两件大事。一是进行迁民禁商,让我紫锡外六十里地内全部住进兵勇,对我们进行囚禁。二是在孙云锦的全力支持下,斩杀李珂鸣,击退李耳。不但如此,他还得到孙家支持,拉拢了李尚恕等人,总而言之,他在亳州的势力越来越大。“张洛成道”哦,看来还真是个人才,那两个纨绔子弟呢?没给他使绊子?“

    云叶秋道”天王指的是褚新月和秦昂驹吧。在张长泰击杀李珂鸣后,他们蛰伏起来,未有新行动。“张洛成道”我果然没看错!接下来,我要亲自考验他,你让死灵立即执行“丧钟计划“。“云叶秋道“遵命。”张洛成道“迁民禁商虽不像战争,具有毁灭性的力量。但时间一久,我们恐怕难以为继。”云叶秋道“天王目光如炬,一针见血,一眼便看出迁民禁商的作用,那我们是否有所行动?”张洛成道“不用,为了看看这位后生到底有多少实力,我们务必要顶住压力。”云叶秋道“遵命。”张洛成一方面要顶住压力,检测张长泰能耐;另一方面,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损失降低到最少。

    而张长泰正考虑纵横捭阖,思考如何巧妙利用东捻军南寨和北寨的矛盾,从而为稳住后方提供保障。叶志超带着几位随从,正在山路艰难前行,他们不知在不远处有一密探秘密跟随,直到走进南寨。蒋中清怒斥道“你好大的胆子,敢来我这儿。你不怕死么?“叶志超道”我当然怕死,但我冒死也要前来给大当家指明一条道路。“蒋中清道”你搞不清楚这是哪里吗?你算什么东西,给我指一条明路?“叶志超道”在西方,有一本书叫《资本论》,书上对人的定义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是人,而非东西。“蒋中清道“那你的意思是,你不是个东西?“

    这番言论惹得其他小土匪发出鄙视的笑声。叶志超丝毫不以为意,说道”你不能认为人是个东西或者不是个东西。因为人与东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相提并论。“蒋中清道”我且问你,你在孙云锦哪儿官居几品。“叶志超道”正九品。“蒋中清大笑道”一个九品芝麻官,想必也没什么才学。难道朝廷没人了吗?派你这么个废才来我这儿。“叶志超道”大才们在办大事,像我这种小才,只能来这儿办小事了。“蒋中清道”你来这有何企图?“

    叶志超道”我过来是希望招抚大王和寨中兄弟。“蒋中清鄙视道”招抚?呵呵。“作为二当家的黄侩自然是忍不了这等侮辱,大骂道”叶志超,你好大的胆子,敢来招抚我们。我们拥兵十万,占据大半个龙山,进可取亳州,退可守住寨门。你竟然说招抚,你信不信我把你煮了!“叶志超道”想必这位是二当家,二当家不可急躁。我们表面上是招抚,其实是帮你们,帮你们灭掉孔清野,控制整个清云寨。“蒋中清道”你打算怎么支持我们啊?“

    叶志超道”敢问大王是不是在和孔清野争夺地盘。“蒋中清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叶志超道”那就算是吧!按寨中人口计算,你是他两倍;按照兵甲来说,你们也占据优势;按作战勇猛,多谋善断,他孔清野哪怕在练上十年,也不是你的对手。而你为何久攻不下呢?“蒋中清道”你接着说。“叶志超道”是因为他得到了张洛成的支持啊。现在,我们朝廷愿意支持你们,给你们兵马钱粮,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他张洛成厉害,还是我们朝廷厉害。“蒋中清道”我们与朝廷作对那么久,你们不怪罪我,反而还要支持我?真是天下掉馅饼啊。“

    叶志超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朝廷可以接受一切利国利民之事。”蒋中清道“条件呢?“叶志超道”接受朝廷招安!“蒋中清道”除了这,没有别的了吗?“叶志超拿出一份文书说道”只要你接受招安,朝廷可以让你在此地自治,并封你为清云寨的清王,总领南、北寨一切事物,从此你再攻打孔清野,算是师出有名了。这是皇上的任书,只要你同意,可以立即任命。“蒋中清思索片刻后,大笑道“此等好事,我岂能错过,现在就可以签订协议。”叶志超道“你不和寨中兄弟商量吗?”蒋中清道“没必要了,这种好事,兄弟们都会支持。大家说是不是啊?”

    寨中土匪一致回应道”我们以大哥马首为瞻。“两方达成一致后,进入签订协议阶段,经过繁琐复杂的程序,协议迅速达成,蒋中清也被顺利封为清王。为表朝廷心意,叶志超掀开红布,打开箱子,几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展现在大家面前,惹得众人大吃一惊。叶志超道“这里有白银两千两,粮食一千石。这些就作为朝廷对你们的嘉奖。“蒋中清大笑道”孙大人和张大人太客气啦,不过,你们如此热情,我也却之不恭,只能勉强收下啦。“叶志超道“大当家的,哦,不,清王殿下,日后我们同朝为官,望能多多指点。”蒋中清大笑道“好,好,好。”

    叶志超走进南寨,面见蒋中清的消息迅速传到北寨孔清野耳朵里。孔清野道“你可确定?”探子道“小的一直跟着他们走到南寨大门,千真万确。”孔清野一脸愁疑道“张长泰派人过去是想干什么呢?”二当家孟杜若道“莫非朝廷插手了?”正当一脸疑问之时,一位归来的兵甲打破大家的疑虑,他跪地禀报道“报告孔王,蒋中清被朝廷封为清王,节制整个清云寨。蒋中清还送来了要我们称臣纳降的书信。”

    孔清野接过书信,念到”孔兄别来无恙,你我争斗多年,却依然保持南北两寨,分庭抗礼的局面。我心有不甘,却毫无办法,无奈之下我率领全寨弟兄向朝廷称臣。朝廷为表彰我之功绩,封我为清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我同住华夏神州之地,望你能洗心革面,早日俯首称臣,实没必要做无谓的牺牲。从你接到本王书信起,三日内前来投降,本王将在虎牢关恭候你的大驾。如若不然,我就用朝廷给我的二十门红衣大炮为你送上一锅钢铁热汤。“

    看完书信,孔清野破口大骂道”蒋中清,你这个贼子,如此厚颜无耻,我要给你碎尸万段。“故事发生到这儿,不得不说张长泰的离间计高明至极。用几千两白银和一个虚名封号,彻底激化南北两寨的矛盾,只要清云寨一乱,他们便可以一门心思对付声势浩大的西捻军。几天过后,叶志超急匆匆的跑进张府禀报道”好消息啊,大人。“张长泰道”什么好消息?“叶志超道”蒋中清真的要派兵攻打孔清野了。“张长泰惊讶的回应道”哦!是吗?“叶志超道”千真万确。大人真是神机妙算,末将佩服,实在佩服。“

    张长泰道”你佩服什么?“叶志超道”当时大人上奏皇上要封匪首蒋中清为清王,我甚是不解,不过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封蒋中清为王,节制清云寨,再将孔清野的土地封给蒋中清,彻底激化两人矛盾,让其水火不容,互相残杀,而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这一招实在是高,真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张长泰道”你说的没错,不过,我们不要高兴的太早,还是要看看他们两打的如何。“

    正当谈话间,孔、蒋二人已在虎牢关开始交战。说到虎牢关,不得不说它所位置的特殊性。虎牢关由两处隘口组成,一处由孔清野控制,另一处由蒋中清控制,在地形上呈现“吕“字形,可直通双方腹地。两处相距不到两里,双方争夺数年,但都无法吞并彼此。蒋中清本次出击的前锋将军为刘基隆,此人武功高强,屡建战功,当年从孔清野中分家时,他提供了很多支持。随着一声令下,二十门红衣大炮先向孔清野的隘口射去,在连续轰击近一个小时之后。炸得孔军阵地人仰马翻,血流成河。一时间孔军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待炮火结束,孔清野手持战刀,身披铠甲,亲自上前参战。在他的组织下,弓弩手、火铳手、炮手迅速集结在一起,朝着刘军阵地打去。双方互相轰炸一个时辰后,刘基隆开始出击。士兵们前仆后继,强力攻打。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交战打的是勇气,打的是士气,蒋军势大,孔军最终损失过重,退回关内,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

    由于虎牢关四面环山,隘口险固,易守难攻。刘基隆深知若是强攻,损失极为严重的道理,于是组织敢死队,进行夜间偷袭,并承诺,谁若捷足先登,谁可赏金百两,连升三级。可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全军士气一时间大增,攻势进一步迅猛,可孔清野的防御依然坚强。战斗持续三天三夜,刘基隆未推进一米。看着伤亡逐渐增大,刘基隆只好暂停攻势,原地驻扎。而他本人也灰头土脸回到隘口禀报战况”启禀清王,我们损失太大,一营、三营的兄弟损失过半,二营基本全军覆灭。“蒋中清激动道”损失这么多人还拿不下虎牢关,损失就更大,跟我走。“话毕,蒋中清提着战刀亲自上战场指挥,众将士在蒋中清的激励下,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在强大的攻势下,孔军难以为继,最终被蒋军登上隘口,顺利攻占。虎牢关失守,孔清野立即撤回青龙关,并不惜一切代价加固工事,防止蒋军长驱直入,兵临寨门下。

    孔军战败后,冯知忆立即前往张府禀报前方战报“启禀总兵,前方传来战报,蒋中清以三个营,伤亡六千人的代价攻克了虎牢关。”叶志超站起来,激动道“看来蒋中清动真格了,大人真是英明神武。”张长泰道“虎牢关都被打下来,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冯知忆道“是啊,我以为他只是装模作样,没想到动真格了。孔清野经过本次大败,起码一年内都不敢出山。”张长泰道“好,你立刻拟文,上奏皇上,表彰清王在此次战役中的突出表现。”此时,孙露也前来贺喜道“恭喜你啊,初战大捷。”张长泰道“我们同喜同喜。”孙露道“虽然这个消息很振奋人心,但我还是要提醒你,蒋中清没那么简单,你要小心应对。”

    这番话说到张长泰心坎里去了,蒋中清封王后就为朝廷立下如此汗马功劳,实属不易,但他真的是忠肝义胆,苍天可鉴吗?这还需要后续考验。不过张长泰的离间计出具成效,的确值得庆祝。正当大家欢喜之时,秦昂驹和顾新同却愁眉苦脸。他们被迁民之重任,压得透不过气来。顾新同道“距离迁民三月之期,已过大半。虽多数百姓已迁入鹅城,但是还有一些怎么也不肯搬,我们该如何是好?”秦昂驹道“这些人为何不搬?“顾新同道”有些领了银子的想要明年迁走,理由是已过春种,一旦迁走,一年内无农活可干。“

    秦昂驹道”老百姓这样考虑也没错,毕竟农田和稻谷是百姓的根基,一旦错过春种,这一年就废掉了。“顾新同道”还有些干脆不领银子。他们觉得钱给少了。当然,还有些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这儿的,以后死了,也要在这里下葬。前几天,下面报上来一起惨案,有一位老人服毒自杀,就是为了能让他儿子赶在最后期限前下葬。“秦昂驹道”看来迁民之令激起这么多民怨。“顾新同道”是啊,这个巡兵大臣没来之前,百姓还能安居乐业,来了之后,百姓们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秦昂驹道”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完成这项任务吧。“顾新同道”百姓不搬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又不能暴力迁民,更不能出命案。你说,我们该怎么办?“秦昂驹道“是啊,这是典型的又想马儿跑的快,又不给马儿喂草。”顾新同仰天长叹道“这该如何是好啊。”秦昂驹做出手势,秘密说出一个办法。听闻后,顾新同带人立即前往各县衙调查人员档案。原来秦昂驹的办法是,通过各级县衙档案,查出与拒绝搬迁百姓有关的社会名流以及官吏名单,等拿到这些名单,秦昂驹逐个劝说,让社会名流去劝说剩下的百姓。

    思路很清晰,方法也比较好,接下来就到执行层面。此时,秦昂驹将名单上的社会名流召集起来,准备进行一次大的思想洗礼。说来也巧,秦凌粼在皖、苏等地盘踞多年,接触面极广,因此这份名单上的人或多或少的接受过他的恩惠。只要之前有联系,事情办起来就顺畅的多。秦昂驹开口道“今天高朋满座,我格外高兴。各位不是在经商,就是在大清各地为官,可以这样说,你们都是大清的精英。可你们一出生就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我举几个例子,刘四铁早年丧父,靠哥哥刘岚养大,写的一手好文章,在光绪二年被主考官秦凌粼点为举人,现为新宁县县丞,可谓是光宗耀祖。”刘四铁听闻此话,伤情的落下泪水道“是啊,如果没有秦大人赏识,我哪有今天啊。”

    秦昂驹道“王华贞本是地主家的儿子,奈何六岁家道中落,后来恰巧遇见秦凌粼大人,靠着秦大人批复的救济专项银子长大成年。十几年过去了,现如今官至参知政事,既富又贵啊。”看着王华贞落下的泪水,晨裕起身说道“大人别点我们的痛处了,难道你想让大家都哭丧着脸吗?我们个个都受了秦大人恩惠,可以说,没有秦大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大伙说是不是啊?”大家一致回应道“是啊,是啊。”晨裕道“大人就直接说吧,想让我们干什么?”秦昂驹道“都说受到了秦大人的恩惠,可秦大人是受到皇上和朝廷的恩惠,所以大家伙不是感谢秦大人,而是要感谢朝廷和皇上。”

    大家一致回应道“是啊,是啊。”秦昂驹道“如今朝廷有难,希望大家都能帮衬帮衬,如何帮衬?很简单,你们有些沾亲带故的社会关系或多或少生活在紫锡与亳州交界处。朝廷正实施迁民禁商,我希望你们出面说服他们,让他们不要执迷不悟。”大家一致回答道“秦将军,别说只是劝他们搬走,就算是让我们下刀山,下火海,我们也在所不惜。我们拿朝廷俸禄,受朝廷恩惠,这等小事,何足挂齿!”

    就这样,秦昂驹顺利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此消息迅速传回督抚府,让孙云锦大吃一惊。尤容与解释道“在座的人或多或少都受过秦大人的恩惠,他以此为突破口,结果事半功倍,提前完成任务。”孙云锦道“不错,有想法!”尤容与道“是的,本以为他没有得到宣慰使之位而嫉恨,没想到他不但不嫉恨,反而还一门心思完成任务,真是难得。”孙云锦道“话又说回来,秦大人多年盘踞苏、皖,关系盘根错节,这未必是好事,毕竟除了剿匪,还有其他任务。”

    尤容与道“大人说的没错,不过现在还是以剿匪为主吧,只要清除匪患,其他事水到渠成。”孙云锦道“好了,不说了。这件事他儿子干的不错,值得嘉奖,但接下来还有一块硬骨头,看他如何处理。“尤容与道”大人指的是花木镇吧。“孙云锦道”说的不错,这里农田肥美,经济发达,号称苏北和皖北的粮仓,要是给这里变成一块焦土,谈何容易。“尤容与道”这里是迁民禁商的关键,如果解决不了这里,迁民之策难矣。“

    说的没错,接下来秦昂驹会如何面对这里呢?请看下一章智取花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