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三 书山有路少年游(一)

三 书山有路少年游(一)

    家人疼爱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幸福,夏天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到了。该上学了,这天父亲对周璋说,周璋听得一愣一愣的,突然想起他才六岁,躺平的日子太爽了,都忘了这个茬了。背着书包上学堂,小呀莫小二郎,心里冒出的儿歌,我要再体会一遍。周璋心里有点荒诞的情绪升起,哈哈,陪着一帮小屁孩读书有趣,我来也娃娃们。

    翌日一早,跟着父亲走了好几里路来到镇上的学堂。镇子不是很大,一条青石板铺就的东西走向的主街道,两边分布着几家店铺,买些生活杂货。还有几家饭店和几家小吃铺,还有摆在街头空地上的小贩,买点针线,糖果小孩玩具等等。学堂在街道的东头,是镇上三个大家族捐款修建的,有点象后世的四合院,前后加东西厢房大概有二十几间的样子,学堂里有三个先生和大大小小的三十多个学生。

    周璋跟着父亲一路向东穿过了街道,来到一个周边长满了树木极为安静的院落,走到门前,周璋看见门上面悬挂着一个匾牌,上面写着书院两个字,进到里面是个不大的院子,角落里长着一些竹子和花木,中间放着六张石凳和一张石桌,东边有三间厢房算是先生的办公室吧,五间朝南的是学堂的正房。走进西边的两间正房,只见一张书案对着四五排整整齐齐的书桌,显得平时要求较严格,此时已经有十几个不大的孩子在温书。

    这些孩子看起来大的约十一二岁,小的只有六七岁。手里背的书多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书声琅琅童音清脆,在这个安静的院落回荡,听起来别有韵味。教这些孩子的先生姓林,周璋的父亲和另一位姓方的先生教另外十几个稍大的孩子,要教稍微高深有点的学问论语,尚书等等。父亲把周璋领到一个空位让他坐下,然后走了出去。

    周璋坐下后,拿出父亲给准备的书放在书桌上,时隔多年重新坐回教室的感觉还变成了一个小孩感觉真有点怪怪的味道,正在回味之时,读书的声音忽然停了下来,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周璋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林先生。

    “先生,早上好”。一帮小孩全部站起来,高声喊道。林先生笑着点点头,双手下压,示意大家都坐下。等学生们都安静下来后,先生和蔼的说道:“今天我们来了一个新同学,希望你们能够和睦相处,和善相亲,尽量帮助新同学”。然后让周璋走到书案前面,周璋礼貌的向先生鞠躬行礼,正式开启了在这个时空的学习生涯。‘人之初性本善-----’周璋跟着先生读了五遍,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一个人默默的背诵,当然是装装样子了,三字经还是会一点的。

    讲台上先生在抽查其他同学的功课,有的背的很流利,有的背的结结巴巴。先生根据每个人的错误情况,一一纠正并施加惩罚。周璋听着啪啪啪啪的板子打在手心的声音,心里一紧一紧的,看着自己的小手,心里暗自琢磨轮到自己能挨得住吗?最后只剩下一个年纪看上去最大的学生了,这个学生明显比别的同学高上一头,脸上带着满是紧张惶恐的神情走到林先生面前,开口背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结结巴巴使出了洪荒之力也也没有挤出下文来。林先生无奈的摇摇头举起了手中的戒尺,啪啪的声音清脆却不悦耳的响起。这个学生的脸上露出倔强的神情,眼泪忍着没有掉下来。先生收起无奈的心情,又认真的带着他读了几遍书中的内容,又做了一些讲解。才让他回到自己的的座位。恰好,座位就在周璋的傍边。周璋对着他友善的笑了笑,他也对着周璋憨厚的笑了笑,因为此时正在课堂上,二人没有说话大招呼,此时天已经快到中午了,上午的学习也到此结束了。

    午餐在学堂的餐厅里吃的。在教室的后面有一个作为生活区的院落,有先生的三间寝室还有为部分路远的学生提供的宿舍。当然还有厨房和餐厅。学生们从家里随意的带些瓜果蔬菜,鸡鱼肉蛋,家庭条件好写的就多带点,家境不太好的就少带些,家境实在贫穷的不带也可以。带来的食料在厨房里统一做好,分成三桌每桌十几个人一起吃饭。此时民风淳朴,倒也没有你多我少的斤斤计较。条件再好的同学家里还会做一些好吃的带到学校里来。

    周璋没有和父亲在一桌吃饭,先生们的饭食明显比学生们的要好不少。估计先生们不想自己的子弟特殊化吧,索性一视同仁所有的学生都在一起吃饭了。散学后在去餐厅的路上,周璋知道了大个子同学名叫陈大山,今年十二岁。大山友善的对周璋说道:“你第一天来学堂不熟悉路,我带你去吃饭的地方”。周璋也笑着告诉了大山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两个一高一矮相映成趣的学生,一起走进了餐厅。

    周璋和大山还有其他八九来个同学围成了一桌吃饭,饭桌上放着四个盆子,三盆蔬菜和一盆红烧肉。吃了好一会,周璋发现大山只吃蔬菜,一块肉都没有吃,以为他是太拘束了。周璋就主动拣了一块肉,放在了大山的碗里。大山有点局促的看了看周璋,正要开口说点什么。这时对面坐着的一个约摸八九岁的白白的小胖子,脸上露出了不快的神色,小胖子边上一个黑瘦的学生开口了:“周璋,肉是我们方少爷带过来的,你是先生的儿子,所以少爷允许你吃。可是没有允许陈大山这个山里的笨蛋吃啊”。周璋闻言一愣,大山脸上露出羞愤的神色就要开口说话。周璋看看大山制止了他说话,然后望着小胖子说道“今天这碗肉算是我向你借的,下次我从家里带两碗还你”。话已如此,小胖子也没有多言。边上的大山露出感激的神色,周璋摆摆收示意大山一起吃饭,多多的吃肉。大山没有说话,但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今天的一幕,从此终身矢志不渝的追随周璋。

    吃过饭,大山告诉周璋他加住在里学堂有十几里的偏僻山村,进出很不方便。家里世代务农,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在家里务农。通过辛勤的劳作,这几年家里稍微有点余粮,父母就像家里也能出一个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所以一咬牙,就节衣缩食的把大山送到了学堂里。不知道是年龄偏大还是遗传的问题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一年多了百家姓,三字经半生不熟,现在开始学习更难的千字文。对大山来说就是糊涂他妈给糊涂开门糊涂到家了。周璋静静的听着大山述说着读书的艰辛和苦闷,以及学不好对父母家人的愧疚。笑着不痛不痒安慰了几句,没有说太多的话。

    下午,林先生让周璋拿出笔和水牌,一种浸润过桐油的光滑木板,是学生在上面练字用的,毕竟没有那么多纸张可以用来练字。人之初性本善-----周璋慢慢的写着,一行墨宝出现在眼前。看着细嫩的小手写出的稚嫩的毛笔字,周璋有点怀疑人生了。作为以前的书法爱好者,也拿过硬笔书法的等级证书,在幼儿园的书法比赛中拿过参与奖的小朋友,现在写出这么丑的字,实在是叔叔可以忍婶婶不可以忍了。林先生看着这几个东倒西歪却不缺胳膊少腿的字,甚是惊奇。第一次写字就能全对,虽不是什么天才,却也不常见。转而一想,周先生在家里可能教过周璋写字,林先生也就释然了。周璋如果知道先生对着着几个歪巴斜扭的字,正在内心里狠狠的夸他是个小小的天才。不知是否会羞愧的直接穿越回原来的时空,实在无颜在这里呆下去了。先生又教了周璋一些握笔的要领,横平竖直的书法基础后,便让周璋自行练习,三字经前十句要做到会背会写,明天早上检查,不完成当然是要挨打了,不过周璋觉得先生打自己的机会不多。

    周璋耐心的写着这三十个字,慢慢的寻找着感觉。随着遍数的增加,终于下笔变得流畅起来。同时心里也在暗自庆幸,幸好现在只有六岁,可以从头学起这些见面多数认识,却基本不会写的繁体字。否则还真不知道如何应付,难道把简化字给整出来,好像不太对。

    专注做事的时候时间总会过得特别的快,不知不觉中到了放学的时间。大部分同学都是回家的,三三两两的同学欢笑着冲出了学堂。学堂里只有六七个住宿的同学,校园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此时离吃饭时间还有好一会,这段时间是学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因为周璋太小,每天来回太累了,也太耽搁时间,所以父亲就让周璋住在了学堂里,在他的寝室里又放了一张小床给周璋睡觉用。

    大山离家的路很远所以也住在学校里。那个小胖子大山告诉周璋叫方明,是林先生的外甥。家里是附近有名的富户,颇有一些店铺土地等资产。小胖子家就在镇上,不过因为父亲方德员外经常外出游学访友。为了不让小胖子不被家里的夫人宠坏了,就把他托付给妻兄林先生管教,所以小胖子也就住在了学校里。由于家庭富裕,所以经常有家人送很多好吃的,有几个学生经常吃他的东西。另外学堂也大部是方德员外出资建造的,所以学堂的先生和学生都会惯着他一些,结果未免让小胖子养成了一些骄气甚至霸道的性格。周璋了解到这些,心里暗自吐槽自己,难道自己要和这个小屁孩一般见识,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