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十三 学海茫茫引路人 (五)

十三 学海茫茫引路人 (五)

    大宋承平日久,泗州又地处南北要冲,自古是南船北马来往的繁华之地。所以县学修的很是不错,考场的设施的确还可以。八九十个考生坐定后,还是显得很宽敞。周璋环顾四周,边上都坐满了考生,年龄看上去大小不一,大的看上去有二十出头,小的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待所有考生坐定安静下来后,一行五六个穿着官府的人走了进来。一个面容清瘦胡须花白的老者首先发言:“本人是本县教谕王昭,在开考之前请本县知县范大人训诫”。说完走到一边,躬身请一位年纪不大,看上去三十五六岁相貌英俊的男子走上前来。这位英俊的男子真是都梁知县范懿,范仲德大人。只见范知县上前一步面带微笑说道:“县学考试是你们迈向科考生涯的第一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你们认真考试,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这里也祝你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范知县言简意赅的说了几句。可能知道考生的心思,都不想多听废话吧。范知县快速的结束了自己的讲话,让衙役发放考卷。王教谕赶紧带着几个衙役,抬着一箩筐的考卷,按顺序发到每个考生的手里。

    试卷拿到手以后还不能马上开始答题,要等到监考大人一声令下,才能正式开始答题。周璋拿到试卷一看,经义都是长期读熟了的。诗也是平常的写景诗。五言八句律诗和七言四句绝句各一首。文章是类似后世议论文的格调,孟子说‘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以此为中心写一篇五百字的文章。这个是孟圣人的微言大义,也是教学中的煌煌真言,整张试卷倒也没有任何难为学生的地方。

    卯时中,大约后世八点钟;王昭教谕宣布考试开始。周璋先在考卷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开始做经义题目。方先生重点教导过周璋临考的要点,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吧题目读清楚,仔细思考慢慢的落笔。字一定要写正楷、要写得工整清晰,切记不能涂改。周璋经过几年的练习,现在的书法已有小成,比起同龄人已经算出类拔萃的了。现在更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认真写完经义部分,自己看看觉得还颇为满意。看看时间也就过去半个时辰不到。喘了一口气,又开始思考两首诗起来。写景的诗无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近年来周璋、林芝等人没少模仿王维的诗作练习写诗。想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思考片刻写下了‘山村春晚’

    山村芳草野日暮杏花飞。

    石屋炊烟起牧童横笛归。

    临溪黄牛饮绕篱黑犬追。

    二三灯火处乘月几人回。

    一首写完,沉吟良久又落笔写道‘桂花’

    满园白露漫飞花晓月晨星照霜华。

    清香凉凉潜入夜点点秋思进万家。

    写罢,又仔细推敲琢磨片刻,然后才工整的誊写到答题纸上。

    两首诗写罢,时间差不多过去了一个时辰,此时已经快到中午了。周璋又对着文章题目慢慢的思考。午时正。有差役送进吃物过来,两个大郎炊饼和一碗放点盐的凉白开。为保证考生不会吃坏肚子,那可是一滴油都没有放啊。好吧,看在不收钱的份上,就原谅你们了。周璋早上吃得很清淡也很早,此时真的饿了。两块人脸大小的炊饼,就着白开水很快的吃进肚皮。周璋满意的拍了拍肚皮,真是肚中有粮,心里不慌啊。看看到酉时中还有两个多时辰,时间应该很充分,为了保持头脑清醒,周璋决定休息片刻。再说了刚吃完,都忙着消化呢,脑子此时肯定是混沌的,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于是,把笔墨纸砚收拾好,小心翼翼的趴在桌子上睡了起来。

    范知县本来对这个眉清目秀的年龄明显偏小的考生很是关注。希望是一个可造之才。结果倒好,考试也能考睡着了,不免略有些失望。很想走过去看看小家伙的答卷。可是按照规定监考人员不得和考生交流,也不得在考试未结束时看考生的卷子,以免中间有舞弊的现象。所以知县大人有点无奈的等着。心里琢磨着,等会看你的卷子,如果狗屁不通的话,连你的先生都要训斥一番。范大人脑海中显出方先生清瘦的面庞,想起小时候被师兄训斥的场景,默默的收起了训斥周璋先生的想法。心里默念道:“师兄,我不能教训你,我还不能教训你的弟子,再说也是我的师侄啊,教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不过收拾教训以后,看在师兄的情分上县学还是要给进的,知县大人心里默默的打定主意。

    完全不知已经被知县盯上的周璋,美美的睡了半个时辰。好香啊,嗯哼,这是在哪里?睡眼惺忪的周璋定了定神,这才想起现在在考场里面呢。赶紧收拾心情认真的写起文章来。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这种历史观对长着红旗下的周璋太熟悉不过,兴奋的就准备大写特写了,正准备得意的大笑三声,突然觉得得意的太早了。这里可不是大学里政治学习,写学习心得啊。现在写这些观点的文章,估计直接被赶出考场都是轻的。于是静下心来重新整理思绪,理了一下,民,社稷,君王,三者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嗯,君权天授必须写的,否则不会得分,意识形态是大事,不能模糊。但是没有民,天干嘛要授权给君王呢,管理空气吗?所以民最重是基石,有了民,天也授权给君王了,但是如何管理和造福民,这就要通过组成江山社稷大致可以理解为政权吧。使得君,民在同一个政权下形成一个利益整体。周璋基本理清了三者的关系。民是决定有无的问题,社稷是决定稳定和时间长短的问题,君是前两者都没问题才有存在的意义。确立了文章的核心思想,下面只要做好论证就行了。要论证这种观点的论据那真是汗牛充栋,千年以来的王朝兴废,盛衰变化;都逃脱不了三者关系的变化。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写了一个时辰,周璋一看,太嗨了,字写得太多了。于是又认真的修改,删减了许多语气助词和感慨。又仔细阅读有没有违禁的用词,看看大约已经精简成五六百字的文章,已经是文笔流畅、清理通顺。这才认真的誊写到空白的答题纸上。等誊抄完毕,一看已经离交卷时间不多了,已经有考生陆陆续续开始交卷,周璋也就起身交卷,走出了考场。

    知县大人令人把周璋的试卷拿过来,县学不太严格、所以也没有糊名制度。手下衙役赶紧把试卷拿来递给知县大人,范知县接过试卷一看,便被试卷上一手工整有力的毛笔字所吸引。就冲着这手字给你个县学的名额也算交代过得过去了。范知县想不管后面考的多垃圾,给周璋一个名额也算理直气壮了。也就狠狠的松了一口气,虽说师兄的为人他是很清楚的,不会盲目夸奖自己的弟子。但是万一这小子发挥失常,考个稀巴烂;答应师兄的事情不就有压力了吗?

    范大人心里一边打着自己的注意,一边开始批改周璋的答卷。经义部分,嗯、完全正确、看来这个小家伙平时还是认真刻苦,在学业上花了一点功夫的,也算孺子可教了。有接着看完两首诗,噢、这个小朋友还有点灵气,细心打磨一下可能成为一个人才。看来师兄倒也没有夸大其词,考个县学名额还是足够的。范大人心里给师兄点了一个赞,看人的眼光还不算差。再看看这小子的悟性如何,文章写的怎么样,范知县捻须想着。范知县怀着极大的兴趣和期待,打开了周璋的文章。看了一个开头,手捻胡须面带微笑的范知县脸色严肃起来。看到一半,范大人突然站了起来。把边上的王教谕和衙役吓了一跳。看完文章,小范大人想了想,没有把到嘴边的心里话说出来‘此篇文章可为吾师矣’。在这文章多求词句华丽、对偶工整,而内容多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的时代。这种词语精炼,质朴无华却观点鲜明道理深刻逻辑严密的文章,看着确实有让人神清目爽发人清醒的功效。也深深的符合了欧阳修,苏轼等大家提出的文章合时而著、言之有物的精神。有此文章给个案首也是理所应当了,绝不怕有人说我徇情枉私,照顾自己人了。范知县心里嘀咕着确定了今年的案首。

    新鲜出炉的县试案首,现在还不知到这个事情。周璋走出县学的大门时,方先生和方家的仆人正在外面等候。见到周璋出来赶紧大声的招呼。知道考试辛苦,他把店铺的板车也带了过来,车上面还放着瓜果零食。周璋走到车边坐下,过了不大一会小胖方明也走了出来,二人疲惫不堪的坐在车上,虽然腹中饥饿却也懒得动手去吃东西了。方先生没有问二人考的如何,只是毫无诚意的安慰一句‘尽力就好了,好坏不是最重要的’。当然能考好是最后的,方先生在心里默默的补了一句。后面还有一句最好能考好吧,周璋在心里默默的替先生补充了一句。周璋和方明在先生的带领下,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住所。二人都没有吃饭,上了床就沉沉的睡着了。弄得老怀笃定的方先生都有点小小的紧张了。

    二人睡了一个多时辰这才起来,都是被饿醒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中午那点事物早已消化的干干净净。此时是真正的腹中空空,家人早已准备好晚饭,就等二人起来用餐。夏日白昼较长,此时太阳落山已经好一会了,院中还很明亮。一阵阵晚风吹过,给人不少的凉爽。周璋和方明谢过方先生,狼吞虎咽的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吃饱喝足,在此静等考试的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