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十八 青云有路终须上 (二)

十八 青云有路终须上 (二)

    周璋等人走进村里只见二三十人围坐在大山家的晒谷场上,两个军官模样的壮汉被众人恭敬的围在中间。看样子是接大山去军营的军官,此时武夫的地位低下。这二位难得受到如此的恭敬,两人也非常开心享受这种尊重。一边和众乡亲说着军营的轶事,一边向众人保证种校尉一定会保护和提携大山的。周璋和大山走进人群是,听得津津有味的众人并没有注意到几个小孩。但是周璋听到种校尉心中不免一震,种家在西北可是威名赫赫根深蒂固的将门世家;能够得到种家的照应和提携对大山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天已中午,众人开宴吃饭;农家也没什么好吃的,无非你家的腊肉,他家的野味,山上的野果菌菇而已,再加上自酿的果酒,倒也是颇为丰盛的一桌宴席。周璋谢绝了大山父母让他坐席的安排,趁着大人们喝酒的时候,拉着大山走到外边安静的溪水边。细细的和他说起了军营的注意事项,又一再强调了一定要毁掉小册子,并且要牢记其中的内容。着重告诉他种家在西军的影响里,希望他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能力和品德获得种家的认可;在军营里尽快的站稳脚跟,开创一片自己的天空,能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将来也许能为兄弟们遮风挡雨。二人啰啰嗦嗦的讲了很多,直到有人喊大山,马上就要出发不然就要摸黑赶路了。两人这才洒泪而别,看着大山远去的背影,周璋心里真诚的祝愿,兄弟一定要保重啊!

    送走了大山,又安慰了舍不得儿子远行的大山父母。周璋几人这才怀着满是别离的伤感,在一声声鸟鸣的声音中,踏着夕阳的余晖;在漫天彩霞中返回了县城的住处。

    学习的压力让周璋没有过多的闲情去伤感大山的远行。开学两个月后,第一次考核开始了。虽然这次考试不很重要,也不涉及班级的调整,只是对学生做个摸底测试。但周璋是第一名考进来的,当然不希望被别人超过,更不能接受被很多人超过。这次考试包括了经史子集,书法和数科。县学开始学习君子六艺的‘数’了。周璋只是想了解学习内容是什么那些知识点,难度对他来说还是太简单了。因为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学科,所以老师也只能讲解一个个的问题。基本是照本宣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是除了周璋和方明外,其他人都学得七零八落。这门课上周璋绝对有压倒性的优势的。经史子集和书法没有绝对的优势但也不比别人差,所以保持第一名的可能还是很大的。结果也没出太大的意外,最终周璋以数科第一,经史子集第一、书法第二获得了绝对优势的综合第一名。让他在整个县学了小小的露了一下脸。

    周璋这里顺风顺水的拿下了第一名,父亲周先生那里却碰到了麻烦。周先生两个月来用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学问功底赢得了学生和同事的认可。但也更让韩泰不快,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他加快了赶走周先生的进度。在测试结束后他以数科成绩太差为由,调整了数科的郭冬老师,县学唯一的数科老师。并且以周先生能教出周璋和方明这样的数科第一、第二的学生为由,说要让周先生勇挑重担大力培养,让周先生承担起整个县学的数科教学任务。其实他已经知道周先生在乡下私塾读的书,没有系统的学过数科。等着周先生拒绝,他就可以以不服从调度为理由孤立和赶走周先生了。如果周先生答应,他又可以用周先生教的太差不能胜任赶走周先生了。所以不管周先生如何选择,他都可以实现隐藏在背后的目的。

    周先生在两难之际,只好恳请韩泰让他考虑一下。韩泰怕他去找王教谕说情,只给了一顿饭的时间,吃过饭就要决定决定如何选择。吃饭时周先生心事重重,周璋一再追问这才知道此事。联想到以前韩泰安排父亲教甲班的事情,周璋明白父亲的到来肯定妨碍了韩泰什么事情。如果只有父亲一人,真的很难解决此事;就算找王教谕可以摆平此事,以后在县学的日子也肯定很难,毕竟周先生也不是王教谕的什么人。不过现在有周璋在此,倒是一个大大的机会。他编制的数学课本,可以堂而皇之的让父亲拿出来教学了。只是父子二人可就辛苦了,特别是周先生,白天做先生晚上做学生,还要现学现卖赶个新鲜。不过周璋确信循序渐进的教学,父亲肯定可以学会并且可以很好的再教给学生的。于是他告诉父亲,你答应韩泰;没关系的以后每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和准备第二天的教课内容。周先生无奈的只好相信儿子,希望儿子数学第一名的能力可以帮他度过这一关。

    刚刚吃过饭,韩泰就笑眯眯的走过来;和声细语的询问周先生考虑的如何。周先生望了周璋一眼,周璋坚定的点点头。周先生这才犹犹豫豫的答应韩泰教授县学的数科。这个事情倒也没有出韩泰的预料,估计周先生此时的想法也是挨过一时算一时吧。这也符合韩泰的设想,教的一塌糊涂的时候赶走更加名正言顺了。

    吃过晚饭周先生来到四人的书房里,眼巴巴的望着周璋说道:“儿啊,明天就要上课了,你父我什么都不会教啥啊”!吃饭时周苹林芝三人也知道了此事,一个个也知道周璋的数学功底;所以一点都不紧张。现在看着周老人家六神无主的样子很是难得,于是几个无良的小家伙很想多看一会。最终是女儿心疼自的老爹,转身在书堆里找出周璋编写的数学书对着父亲说道:“爹爹,弟弟几年前就编写出这本书了,只是不让我们和你说。我们都已经学会了,现在拿出来给你学习;老爹、你喜欢谁教你啊”;周苹说完露出得意的笑容。

    周先生听完放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很多;还是女儿好不愧是父亲的小棉袄啊。“就你教吧,我才不想看那两个小子的得意模样呢,以后每天晚上你和林芝一起教为父学习吧”。周先生想也没想做出了选择。于是在昏黄的蜡烛火光下,周先生一笔一划认真的写着1、2、3、4、5---9;周先生毕竟是成年人,也会基础的计算,一晚上就学会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足够明天上课用了。两个女孩又留下了课后作业给先生,说好明天要检查的;二人笑眯眯心里不是一般的得意。

    周先生做完了题目已经过了三更了,先生长叹一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说的是男儿啊,不是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老男儿啊!先生心里忿忿不平的想着。好困啊、想去睡觉,嗯哼、想的美。还得准备明天上课的内容,又花了半个时辰准备好明天上课的内容,这才带着美好的心愿上床睡觉。天亮时,第一次被人叫醒的周先生用冷水洗了洗脸,吃了口早饭;精神抖擞的去迎接全新的挑战。

    上午没有周先生的课,他又认真的复习了知识要点;还仔细的检查了备课内容。确认一切无误后,这才满怀期待的等着下午数学课的到来。中午吃饭的时候周璋又给老爹打了打气,不负责任的大包大揽道:“一切有你儿子,你儿子可是数科第一名喔”。周先生心里又安定了很多,却不知道周璋的数科第一名和他教好数科有什么关系。

    下午,甲班的第一节可就是数科。周先生走进熟悉的教室;看着熟悉的学生;还有学生满怀期待的眼神,心里慢慢的静了下来。前面的数科老师太拉垮了,终于换成了周先生;那可是教出数科第一周璋师弟和第二方明师弟的先生啊!有如此优秀的先生来教我们数科,实乃吾等之幸运也;在座的学生们心里如是的想着。如果他们知道他们期盼敬仰的先生,昨天晚上刚刚学会的,正准备现学现卖的教给他们;不知道这些学生会不会在失望至极的情况下把先生拒之门外。

    不过先生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建设,清了清嗓子说道:“以前的数科我不做太多的评价,只说一点、太重视于问题的解决,没有想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先生我经过多年的思索,创造了一套新的数科体系,我们把他叫着数学吧。现在我把这个体系传授给你们”。人和猫都有足够的好奇心,学生们一听有新的学问可以学习,都充满了好奇、聚精会神的的听先生上课。

    “我们先从数字符号开始,为了区分和书写方便,我们数学采用横列写法,不使用原先的竖直的写法”。周先生从0开始一个个教学生们认识、书写数字和加减符号。又教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如此新颖神奇的书写方法和符号,如此简洁深刻的运算规则让学生们大呼神奇,这一下子让数科好学了无数倍。更有聪慧的学生,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个体系的伟大。杨晋就是这样的学生,他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成为先生的亲传弟子;学通这门数学,也许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不管学生们如何想,周先生的伟大数学教学生涯从此拉开了帷幕,周先生伟大的数学家生涯也从此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