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三十四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

三十四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

    众人又听得他继续说道“一旦被搜出不该有之物。所受的惩罚想必诸位已经清楚,贡院外带枷示众一月,永久取消学籍。所以我再给个别人一个机会”。停了一会他命令到:“所有人,闭上眼睛,我数到拾开始搜检。这里他说了算数,众人都闭上眼睛,只听他数着,一,二,三,四。。。。。。等到他数完数字,大家睁开眼睛,便见地下多了几个小蜡丸,小纸团,等等。

    那曾大人看也不看这些东西,下令到“开始吧,”此中经历周璋不想多说,解试已经经历过一次了,只是这次更加严格仔细,搜身的过程嘿、黑,众考试出来后都保持沉默,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

    但仍然有一个心存侥幸之徒被搜出干货来,哭的花天酒地的被拖了出去,众人只觉得此人咎由自取,却也心有戚戚,特别是丢纸团,蜡丸的人暗之庆幸,也暗暗感激这位曾大人。

    周璋和方明自然不会有问题,顺利的通过搜检,进入了龙门。贡院为了防止认识的人串通作弊,所以将一路的考生都打散开安排座位,在位次图面前找到自己的座位,周璋和方明还有一干同学互道好运,各自分开。

    周璋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打开试卷袋。三月的汴梁春寒料峭,考场因为人多的缘故温度稍微好一点,倒也不是觉得特别的寒冷,只是晚上会很冷,又不能带很厚的被子,所以考生抗冻能力也变成了一个考核项目了。考试变也成不光是脑力劳动,还有一部分是体力活。

    省试考策,论,诗赋。策,考察考生是否关心国家大事,对当前的国事的看法和应对措施,需要一定的实务能力。论,偏重与理论多一点,主要是考生对一件事或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论证,考察理论水平怎么样。诗和赋,不用多说了,自然是考察考生的文学水平了。

    周璋一看,新皇帝亲自出的策论,“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神宗皇帝有点急了,把这个事情都拿到省试上来考了,看来国库的情况不太妙啊,周璋暗暗的嘲笑了一下皇帝。不知皇帝陛下要是知道他的想法会不会直接把他赶出考场,扔到黄河里把鲤鱼喂得更肥点,跳龙门也就更有力了。周璋止住了自己不着边际的想法,题目还是要好好做的。

    回忆了一下以前看过的北宋的资料内容,以及这几年从几位师长那得来的信息,宋朝是商业极其发达的时代,而且大宋一年的岁入高达亿两白银,比后来的大明要强太多了。问题是大宋各位皇帝和大臣门太会花钱了,三冗之下搞的国家两积。周璋对这个问题思索了很久很久了,冗兵冗官冗费,没有一个好解决的。

    都是砸人饭碗,断人财路的事情,做这些事情的难度和阻力可想而知,在一个固定的系统内重新分配注定是不可能的,权力来源也决定了你所能采取的方法,也可以预见的最终的结果,人不能拎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做大蛋糕,在不动和少动原先的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的前提下,用新做的蛋糕培养新的利益群体,新的利益群体逐步壮大成为新法的最大基本盘,成为最坚定的支持者,现在既得利益者是官僚士绅地主。新的利益群体是什么人呢?不能是农民,他们的觉醒太慢了,而且现在的力量不足以让如此大群体获得可以坚定支持变法的利益,农民最大的利益是土地,但土地不在国家手里。

    大宋发达商业让周璋看到了希望,用发达商业带动工业的发展,工业逐步规模化再从土地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把土地从国民生产资料的重要性降低降低再降低,在工商的发展过程中相比农业高额的回报也会吸引人才和资金,相对也就消除了冗官和冗费,那么冗兵也就水到渠成的解决了,工业化需要的人力不是农业可比的。消减冗兵的同时也就得到了精兵。当形成一个强大的工商阶层后,将打破农民对土地极端依赖,将极大消弱以土地为后盾的官僚士绅地主阶层的社会控制力量和话语权。工商阶层的开拓性也不是官僚士绅地主阶层可以比拟的。历史周期律和马尔萨斯陷阱也很有可能被打破。

    周璋按照这个思路,尽可能用委婉的语言阐述了以上的观点,并且提出了国家债务和经济循环的概念,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概念,以国有矿产资源可以和民间资本合作开发为例,阐述了国有民营,国家分红的模式,不用启动资金又能够获得分红,真正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有一个问题周璋没有放开讲,锲约精神,这个问题牵涉太多,只希望自己能有权力来保护锲约精神的成长,直到有一天权力也必须遵守锲约精神。

    周璋又仔细的校对了文章有无表达歧义和犯忌讳的字眼。觉得文理通顺,字正腔圆,这才工工整整的抄写在答题纸上。此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三天考试已经过去一半了。

    后面的论就好写多了,后世网络上稀奇古怪的观点有的是,不让你拍案惊奇再三拍案惊奇都不算本事。周璋想了想不太尖锐,又切合当前情况,还能稍带微微拍拍马屁的观点。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就他了。其实不难理解从现在的国际政治来看,蔺相如确实干的莫名奇妙,弱国无外交,赵国应该韬光养晦,对内加强内政建设,训练士兵。对外采取忍让,非原则性问题不予理睬,一个和氏璧真不是大问题。而

    蔺相如一番操作给秦国极大的借口。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哗众取宠的表演确实于国无益,联系到当下无底线的道德攻击,因为一些废纸对范仲淹的君子党攻击,无中生有对欧阳修的泼水,都是典型的事件。伤害性不大,侮辱性较强,对庆历以来形成的文人气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一篇洋洋洒洒的论将相和之蔺相如新鲜出炉,王世贞已经论证的很好了,周璋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论点论证论据更充分有理,一篇自我很满意的文章完成,干干净净规规矩矩的抄写完毕,已经是万家灯火,满天星斗了。

    晚上,周璋没有点蜡烛继续考试,有点累了。闭着眼睛思考明天的诗和赋,有点纠结抄哪一首诗更贴切一点。想着想着周璋慢慢的进入了梦乡。一夜无梦,早晨起来用冷水洗了一把脸,吃了些干粮,又开始最后一场考试了。赴京赶考途中所见所闻写诗七言律诗一首,周璋想了想,游游,对不起了。去岁赴京省试途中,日暮月出,投宿山村,时维腊月,秋收冬藏,人寿年丰。题诗宿东山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嗯,拄杖,有点太老气横秋了,游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好像七十多了吧。改吧,从今若乘闲时月,花落无声夜叩门。这样才符合本才子青春年少的气质嘛,游游对不起啦,不过可能以后还要继续对不起,但是我保证不会让你再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你长大了你喜欢去贝尔加湖噢咱们叫北海游泳,还是去夏威夷去游泳都可以,不用再陆游了。周璋很不负责的对陆游许下承诺。

    写完了这首诗,考试也接近了尾声,还有最后一篇赋,坡哥对不起了,我向你保证你不会去干黄州团练副使,所以你也没机会见到赤壁了,万一见到赤壁你也不是那个心情了,所以你还是写不出赤壁赋的,文章千古事为了这千古文章能流传下来,我只好帮你写出来了。东望夏口,西望武昌又得改,唉,还得把刘禹锡先生的“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事情拿出来写写。我容易吗,不就是想考个进士吗?周璋心里愤愤不平的唠叨着。自此基本原封不动的赤壁赋高仿版的燕子矶赋横空出世,此赋一出后世再无赤壁赋。

    还是老套路,仔细校对有无犯忌之处,所有都得确认无误,抄作业也是一门学问啊,别把人家的名字也抄上去啊,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看看没有写成苏子,周璋放了一点心。仔仔细细看了几遍,确认抄袭成功,工工整整规规矩矩用一手漂亮的柳体,把文章抄在了答题纸上,最后又检查了姓名,没有漏下和写在不该写的地方,一切无误。看看时间也所剩不多了,已经有考生陆续起身交卷,周璋也站起来示意交卷,完成了这三天三夜的人生最重要的考试。这次考试到的结果,很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周璋未来的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