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五十三 姚江风雨浪淘沙(六)

五十三 姚江风雨浪淘沙(六)

    五十三姚江风雨浪淘沙(六)

    周璋讲完以后默默的望着师父,半天又开口到:“师父,我们如何推广新法,如果强行推广必然破坏现在良好的秩序,如果不推行这是王安石公推行的第一部法令,他们必将全力以赴的推行,任何的动摇和迟疑都将成为他们的敌人,司马光,韩琦富弼等等都前车可鉴,而且我们远远没有这些人的深厚根基。——————”。周璋打住了话,意思已经表达清楚,就没有再说下去。

    周敦颐思考了很久,缓缓说道:“我修书一封,你马上去杭州见你的范师叔,现在就出发,关城门前还能赶上”。周璋点头,这两年虽常有书信来往,但还没见过面。于是周璋带着师父写得信,和几名护卫飞马赶向杭州,度过钱塘江来到艮山门外太阳已经西下了,还好进了城,避免了在城外露宿的苦头。

    没有时间和心情领略杭州天堂般的风景,很快来到了府衙。一会儿有人领着周璋见到了阔别三年的师叔范大人。范大人是看着周璋从一个小屁孩成长起来的,二人见面自然是一番深情,热情商业互吹一通。周璋把周敦颐的信拿出给范师叔。看着信的范大人神情渐渐的严肃起来,信看完后沉声对周璋说道:“我们先去吃饭,饭后你去休息,我写一封信你带给濂溪先生,他会告诉你怎么做的”。周璋点头应下,自然有人带他去客房休息,第二天天没亮就有佣人给了他一封信,并转告他,范大人叫他立刻出发,不用再向他告辞。

    周璋又飞马赶回绍兴,一路舟车劳顿,赶到府衙是天已经过午。没来得及喘口气赶紧去见师父,把信交给了师父。这才去胡乱吃了一点,又回来等师父指示。此时,周敦颐已经看完信件,对周璋说道:“我和你师叔一致认为你对新法的看法是正确的,你采取的银行的办法是非常好的办法,净得其好,而无其所害,是不可多得的良法。你现在回去立即整理成正式奏章,交给皇帝。我和你师叔也会同时上书支持你的主张,并在越州和杭州推行你的方法”。周璋听罢,顿时觉得压力山大了,余姚一县之地,这么折腾都无关紧要,现在杭州,越州跟进这个事情就大了,公然挑战王安石的权威啊。我可以不玩了吗,师父。周璋眼巴巴的望着师父,期望师父点点头应允下来。

    ‘可以不玩啊’,周敦颐笑吟吟道,“我马上再写封信给你师叔,叫他严格执行新法,我这边也马上下令严格执行新法,你马上回去余姚,也开始严格执行新法,你看如何,文玿”?周璋苦笑道:“师父,咱们小胳膊小腿的能都得过他们吗”?周敦颐面色严肃起来说道:“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说说的,要去做的。另外我相信以陛下和王安石的智慧和道德应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以我对王安石的了解,他是个道德之士,不会为政见不同而打压报复的”。周璋默然无语,虽然知道新法绑架着很多的利益所的者,这些人为了维护新法的权威,是不论对错的不允许不同声音的。但还是希望皇帝和王安石真的有睿智啊啊啊!

    他们三人小看了权力对人性的扭曲,高看了人性。一场风暴在悄悄的蕴量着,不知把周璋带向何方?

    大宋首都东京汴梁开封府,夜已经很深了,城市里万籁俱静。只有更夫打更的声音时不时远远的传来。靠近宫城的一个大大的院落里,一个房间里亮着灯光,五个年纪不同的男子围着桌子,在不停的说着话,五个人中显然以一个五十多的老者为中心,只见这个老者,身材不高,略显消瘦,眼角布满血丝。在脸上却看不出丝毫的疲倦,夜深了看上去还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穿着朴素不是很干净的官服,面色严肃的对着其他四个人说着什么。

    这个清瘦的老人就是大宋参知政事,熙宁变法的主持人王安石。边上的四个人,三个四十岁不到的男子,身材不高面黑短须的是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吕惠卿。年纪稍轻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是太子中允,检正中书五房曾布。边上一个相貌俊美的是在士林中以文雅洒脱,才智出众,学问广博出名的章惇,现在任职中书检正,编修三司条例官,还有最后一个面若冠玉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便是有神童之称的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王雱。也是王安石的长子。

    屋里的五人是当前变法的核心力量。王安石不用说是变法的支柱,他的思想和目标经过这几个人谋划,完善,在编制成文,进行推广。此时五人正在讨论青苗法的事情。

    ‘青苗法在京都附近州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安石说道:“黎民百姓都从中得到了收益,官府也获得了相当的收益,所以开春后我行文各路州府全力推行,全国绝大部分州县已经开始实施,我想效果应该会不错的”。顿了顿又说道“现在余姚知县周璋上奏余姚已经在实施‘银行借贷条例’,并附上条列全文,同时杭州知州范懿,越州知州周敦颐同时上奏在两州范围试行‘银行借贷条例’。暂不推行青苗法。同时二人分别就青苗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安石把奏章上的关于实施青苗法害处的分析说给了四人听,基本上就是围绕周璋给周敦颐分析的那三点,二位知州大人又展开了讨论,希望引起陛下和参知政事王大人重视,以免青苗法变成害民之恶法。

    四人拿起手边的文书,王雱翻了一下扔到了一边尖声说道:“父亲,这个不用考虑,必须强令他们推行青苗法,第一,我们在京都附近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全国去推广。第二,我们必须维护法令的威严,即使青苗法有问题,也不是他知县可以评论的。第三,法令的推行要有雷霆万钧之势,绝不能允许地方上犹犹豫豫,找借口和理由推诿拖延。所以父亲应该马上否决他们的提议,并去文申斥请,强令他们必须无条件马上推行青苗法”。王雱发表了意见后,吕惠卿也说道:“相公,元泽言之有理。这种风气绝不可以助长。但凡有苗头必须迅速的遏制住,这才能保证新法的威严,相公的威信”。曾布接着说道:“我看了‘银行借贷条例’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呢?”王雱立刻反对道:“当然不行,法令已经颁行天下,岂能说改就改。那么置法令的威严与何地,不成了朝令夕改了吗?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水平不如一个小小的知县吗”?身为同科进士,王雱对状元周璋还是充满了敌意的,才高八斗的神童,输给了一个乡下的书生,特别结果还差很多,这是王雱不能忍受的。所以得知周璋写的条例,肯定要大加鞭挞的,无论如何不会让他通过的。

    章惇接着道“我赞同元泽的意见,我们殚精竭虑写出的条例,他一个阅历资历都很浅薄的知县就可以搞出比我们还好的条例,这是不可能的。我看是别有用心的的人在借机拖延和反对新法”。王安石听了他们几人的话,停了一会沉声说道:“陛下都此事很是重视,我们如果轻易的否决,恐怕陛下会有不同的看法,此事必须慎重处理,况且周敦颐乃当世大儒,学问和见识都是一流的,不会做轻率之事的。周璋状元出身,省试,殿试两篇策论深得陛下赏识,外放知县也是想看看他如何实施文中说论的方法。以上几点使得我们不能轻易的否决,诸位再仔细讨论,拿出一个处理办法,明天我到政事堂讨论决定此事”。

    几人又商讨了好一会,最后决定由政事堂派出官员去余姚进行实地调查,再决定如何处理此事。在调查报告未出来之前维持现状,暂缓推行青苗法。驳回越州,杭州试行银行借贷条例的奏章,让两州加强青苗法的推行力度。这样既维护了陛下的面子,又确保了青苗法的推行。惯于玩弄人心的吕惠卿,王雱等人果然名不虚传。他们谋划着只要派出自己方的官员,调查报告稍微倾向性明显一点,就可以让他们名正言顺的否决银行借贷条例了。人选他们同时想到了一个人,监察御史里行蔡确,此人是新法的坚定支持者,处理事情果断精干,实在是新党一把不可多得党同伐异的利刃。

    翌日,大宋政事堂两相三参齐聚共商国是,现在支持新法力量已经在朝堂占据了绝对的多数。保守的司马光,富弼,文彦博都聚集在西京洛阳,韩琦外出大名府,所以朝堂之上再无和王安石抗衡的大佬了,再加上皇帝神宗赵顼的绝对支持,此时的王安石是无敌的存在,向余姚派个官员去调查对这些大佬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至于越州和杭州知州对青苗法提出异议,也不是什么大事,提出异议的知州不少。处理也简单去文申斥,改了主张推行新法的继续留任,不改的换个肯推行新法的知州。大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