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五十四 姚江风雨浪淘沙(七)

五十四 姚江风雨浪淘沙(七)

    五十四姚江风雨浪淘沙(七)

    大宋朝堂的事情现在离周璋还很遥远,他不知道新党的快刀监察御史里行蔡确正领着钦命和王雱的密令日以继夜的向余姚赶来,也不知道驳斥周敦颐和范懿的文书也快马从东京向两地飞来。余姚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春水盈盈的四明湖,郁郁葱葱的四明山,都昭示着余姚沉浸在美好的春天中。

    周璋没有沉浸在这春风里,第一届余姚产品博览会在余姚县城和临山镇举行。浙江自古商业发达,从来不缺经商的人才,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酒旗风道出了江南的商业繁华。所以周璋把产品博览会的概念一说出以后,马上就得到了全县上下的支持,有县衙主办,开发司协办的为期一个月的产品博览会马上开始筹办,计划在农历三月三开幕。三月是江南最好的时节,无论春风杨柳万千条,还是石桥烟雨一叶舟,还是撑一把雨伞走在青石巷,说着吴侬软语的年轻姑娘,都能把最美的江南呈现在往来客旅的面前。

    四明山是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地方,山里面有各种独具特色的特产,茶叶,竹笋,各种各样的水果,花木,木材,包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毛竹,都是大受欢迎的产品。过去苦于交通闭塞,山路难行,好东西运不出来,真是抱着金山挨穷。现在因为交通的改善,山里的货物可以大量的运出来,山民的收入自然也大大的提高,有了钱的他们自然也就大量的购买各自吃穿用品。这里是余姚县城的农产品交易区的景象,只是富庶的余姚黎民百姓的一个缩影。

    县城会场主要以食品,服装,家用品等等围绕衣食住行的生活用品为主。为了吸引人气,深知国人爱吃的天性的周璋等几位大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设置一条美食街,各种各样的的吃物让大人小孩忍不住口水直流,柿饼,四明山大糕,绍兴臭豆腐,慈城年糕,明州汤圆,杭州桂花糕,等等等等。让南来北往的行人都忍不住掏钱饕鬄一番。然后再看到精美的丝绸,布料,各种各样漂亮的衣服,消费的冲动怎么也控制不住了。大流量的人员也带来了空前的交易额和商税。管着钱粮的主簿余大人两个不大的小眼笑得只留下一条细缝了。跟着知县大人做事就是舒服,从不要搜刮民脂民膏,税收每年还成倍增长,在黎民百姓的笑声和赞扬声中工作确实不亦爽乎。

    比起余姚县城的热闹非凡,临山的商品交易会人就少多了。但别忘记浓缩的才是精华,来这里的大多数是商家,虽不都是巨商大贾,却也个个都是身价不菲之人。大宋虽然不轻商,也很重视商业贸易。但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祖宗训言在前,所以给商人的地位肯定不高。不过周璋没有唯有读书高的优越感,对商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恰到好处的和商人相处,这个年轻的状元知县很快赢得了一众商人来自内心的信任。能让这些商海拼搏多年的人精信任,的确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周璋用自己的真心做到了,也许因为商人们能感觉到,他真正在内心认可这种平等吧,这年头能和商人平等相处的官员太少了。多得是看在真金白银的面上,虚与委蛇罢了。

    商品交易会也因为商人的信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半时间不到单摆计时钟卖出了八百多台,成交额达到了八万两,快到总成交额的十分之一了。瓷器和丝绸成为另外两个交易大类。

    临山港的扩建,因为水泥的缘故,使得目前的基础设施远超明州港和杭州港,在加上在明德集团的支持下,一批新的港口专用器械投入使用,滑轮组龙门吊,在导轨上运行的货物运输车,极快的加大了港口的货物上下速度。港口外宽阔的水泥路,四轮马车把货物快速的运往各地,把各地货物运到港口。

    这些优势吸引了不少海外的商人,临山港也泊满了大小的船只。其中一个五艘大船组成来自大食的船队,引起了周璋极大的兴趣。当然不是对这些不是红毛绿眼的西亚人感兴趣,同样船上的羊毛毯,玻璃也无法引起周璋的兴趣。沟通东西,霸占海上贸易几百年的航海技术是周璋唯一感兴趣的东西,是不管如何坑蒙拐骗偷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技术。周璋亲自接见了船队首领,大食商人,穆罕默德侯赛因赛义夫,一个长满了大胡子的四十多岁的高大威武,两眼炯炯有神精明强干的男人。常年在海上漂泊,却还是皮肤白皙的男子,令周璋更是好奇。

    双方在一片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了这次会见,谁都不知道这此会谈的重要意义。周璋也不知道,后世历史学家把这次会谈,定为大航海时代的开幕式,象征着大航海时代拉开了帷幕。

    穆罕默德侯赛因赛义夫竟然会说中文,令周璋小小的惊奇了一下。宾主双方客套一番后各自坐下。周璋为了能取得先声夺人的气势,顺手画出了包含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的亚洲非精确地图,并且标注了航线图。然后问道:“这是我从历代航海资料中,整理出来的南洋地图。先生从大食过来,必定对此非常熟悉,还请先生指正”。赛义夫心里暗暗惊奇,此时的航海技术正被阿拉伯人垄断着,宋人严重缺少远洋航行的能力,怎么会有如此宏大的地图,看得出这张地图的准确性还是很高的,起码各主要地区都有了。原本很有些技术优越感现在也收敛了去多。

    他仔细的看了一会地图,恭敬的对周璋说道:“大人,这个地图全部准确性我无法衡量,但其中我路过的地方还是准确的。这是一个无比珍贵的宝物,他对远航的船只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能大约让我们知道下个目标的远近,这对海上漂泊的船只来说,太重要了”。周璋又笑着说道:“大宋民族是个创造了灿烂文明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正如你们创造两河文明的阿拉伯民族一样,我们都是伟大的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你的船队不远万里到大宋来,给大宋带来珍贵的友谊和精美的物品,我们非常的感谢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我们古老的习惯。所以明天我会安排人陪同你好好的游览美丽的余姚”。赛义夫远到而来,自然想亲近大宋官员,他看多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官员嘴脸,所以周璋的和善亲切的态度,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同时他对这位年轻的大人,能如此的了解他们的事情感到非常敬佩,现在周璋的邀请,正合他意。

    第二天,周璋安排专人陪同赛义夫一行,参观余姚各地。特地给赛义夫展示了护卫舰队的威武,一些眼花缭乱的烟花一样的火器。此时这些火器实际作战能力基本为零,不过冒烟冒火动静确实不小,也把海里的鱼震晕了几条,也给了客人一些小小的震惊。

    三天后,周璋在老地方和赛义夫又见了一面,周璋客气的询问赛义夫对安排是否满意。赛义夫开心的点头应道:“大人管辖的地域确实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人们生活得都很开心”。周璋道:“我们是两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有太多双方可贸易的物资,现在的交易规模和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是不匹配的,我希望能和先生商量出扩大两国之间贸易额度的办法,我们都有大量对方所需的物品,也有庞大的人口能购买这些产品。之所以规模一直无法扩大,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海运的能力有限,毕竟有万里之遥,沿途的风险不说也知道。二,货物都是白银结算,或者以物易物,这个也严重限制了贸易的规模”。赛义夫连连点头,说道:“我多年航行在两地,确实知道海上的艰辛当然想一次性尽可能多交易些货物,确实也体会的大人所说的两点制约,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周璋沉吟了片刻道:“第一点关于海运能力的问题,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联合成立一个海运公司,专门负责货物运输,庞大的船队可以抵消很多的风险,这一点我会让明德集团和你们商谈。第二点,我会派出专员和你一起去大食,和你们的政府就通商达成一些共识。最主要的是统一关税,相互承认对方发行的银票,不再用现银结算。这些具体的方案我让开发银行和你解释”。周璋之前已经向周敦颐汇报了这个想法,周敦颐同意周璋以越州市舶司的名义起草,大宋越州和大食迪拜两地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了双方官府相互保护合法的贸易,合理对等的征收关税。互相承认具有官府担保的银票,在指定的范围内可以购买物资,在指定的机构可以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