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鹅山旧事 »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百零三章

    春节刚刚过,从初五六起,大批的青壮年纷纷收拾行囊踏上了远行的路程。大部分的公司在正月初八就开工了,所以这两天出门的人特别多。

    芜丰县内所有的村子又忙乱起来,人们忙着把半个月前才翻出来洗晒好的床单被套、毛线鞋、果盘、桌椅、厨房用品等又重新洗一遍,晾干收起来;被褥晒一晒,放进柜里。所有的东西都收起来,房间里收得只剩一张光床;厅堂里也空荡荡的,只留下一张吃饭的桌子,连桌子后边的置物台都收得干干净净;灶房里的油、盐等调料能送人的都送人了,其他能丢的就丢。又将要一整年不在屋里,这些东西不收拾好不行。

    人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悲壮地踏上了打工之路。

    什马往芜丰的县道上这几天特别热闹,一辆辆疾驰的汽车,车上坐满了外出务工人员,这些人的眼里满是不舍。这一别又将是一年……

    而被甩在身后的村子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一下空瘪了下来。许多的人家门窗紧闭,气派的房子里没有一丝人气,你完全不能想象这些房子里昨天的热闹与喜庆。只有大门上鲜红的春联显示着它曾经的风光与繁荣。

    正月初十,位于柏林与什马街之间,一个只有百来户人的小村庄——梁村,陈美娥正满脸不舍与心酸地抱着自己的小女儿坐在村口的那张石凳上,她男人陈勇抱着大女儿坐在旁边,同样心里不好受。旁边还有几个同样被孩子吊住脚的年轻父母。

    今天是他们出门打工的日子。

    美娥六岁的大女儿和四岁的小女儿满脸委屈地赖在她和老公的怀里,可怜巴巴地央求道:“爸爸妈妈,别去好不好?”,说着就吧嗒吧嗒掉起了眼泪。

    美娥见到孩子们这样,心都要碎了。

    如果可以,她愿意留下来陪孩子,她们才这么小啊!

    可是在家里没收入呀。

    现在什么都要钱,两个小孩上幼儿园要钱、吃饭穿衣要钱、看病要钱,什么什么都要钱。虽说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不用学费,可始终有一些别的开销,比如孩子的餐费、住宿费、学习用品费等等。现在上幼儿园都要一千元一期,加上两百元的校车费,校服费等等,两个孩子一期要交两千五百元,一年就是五千,这在农村里来说并不是小数目。更不要说以后上高中、大学,那可是大开销。现在不努力挣钱,到时候拿什么交学费?

    如果留在老家,那一家人就只能糊个口,想给孩子买件新衣服、上街买点好吃的恐怕都得思前想后。

    还有,虽然婚后她和陈勇单独起了两层房子,可是由于这些年忙着生养孩子,房子里并没有怎么装修。更何况现在有一些人开上了小轿车,他们也想买一台小汽车,这样出门也方便。

    基于这些考虑,美娥不得不选择放下孩子,外出挣钱。想想就觉得对不起孩子,从大女儿四岁、小女儿两岁起,她就跟着陈勇外出打工了,一年在老家待最长也不超过两个月。两个孩子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陈勇还有一个哥哥同他们的情况差不多,他哥哥生了一儿一女,一个八岁,一个六岁,也都是跟着爷爷奶奶。陈勇的爸妈等于是要管四个孩子,其实也辛苦着呢。好在现在四个孩子都在什马镇上读书,周一到周五不用怎么管,小学和幼儿园有校车接送,学校里还管饭。只需要早上送出门,晚上给孩子煮饭,洗漱、带着睡。

    由于要管这么多的孩子,两个老人力不从心,孩子的情绪难免就会忽略。美娥刚回来那几天,两个孩子神情总是呆呆的、怯怯的,不够活跃。

    想到这些,美娥的心就揪痛起来。

    她紧紧地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艰难地安慰着她们,“宝宝,爸爸妈妈出去挣钱给你们买好吃的,买玩具,好不好?”

    两个女儿趴在她肩上,哭的越发伤心:“不好。”

    美娥偷偷地擦掉眼泪,耐心地哄着孩子:“宝宝乖,等割稻子的时候妈妈就回来看你们。”

    两个孩子啜泣着提高音量喊起来:“不要!”

    美娥帮孩子们揩去脸上的泪水,嘶哑着声音说:“乖,听话,莫哭……”

    这时候一辆班车缓缓地驶来,站在靠马路另一头的陈勇妈和另外几个老人,急忙跑过来,“快点,快点,车子来了。”

    老人们跑到自家的儿子儿媳身旁,就要去拉自己的孙子孙女。

    可孩子们哪里肯,他们死赖在爸妈的怀里不肯下来,大声地抗议:“不要,我不要爸爸妈妈走!”

    当父母的不忍心,抱着孩子亲了又亲,安慰着哭闹的孩子。

    眼见着班车停在了几米远的马路上,司机也在“叭叭叭”按喇叭催促了。

    父母只能狠下心,把孩子朝老人一递,便拎起行李朝班车跑去。年轻父母的脸上满是不舍与心酸。

    孩子,我可怜的孩子!

    伤心的父母身后,他们的孩子在后边追赶着,哭得撕心裂肺……

    父母这回并没有心软,而是直接上了车。

    而孩子们也被赶来的爷爷奶奶拉住了,他们在爷爷奶奶的身上挣扎哭喊,哭声传遍整个村子。

    这样的人间悲剧,每年的正月都要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一遍。

    全中国有四亿的打工人,近六千万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每年都要和父母经历一场痛苦的骨肉分离。很多孩子从一两岁开始就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忍受着巨大的孤独与委屈,一天天地等待着自己的父母归来。

    正月过后,孩子们开始了他们艰难的留守生活。

    也许父母的初心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可事实是:留守的孩子们不仅没有父母的陪伴,物质上也好不到哪里去。

    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本身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另外他们大多还种了地的,不论多少,肯定都会种一点。又要管两个,甚至四五个半大的孩子,这是很磨人的。一边要盯着孩子,一边又要做活,这是很大的工作量。老人能做的就是保证孩子们吃饱穿暖,其他根本保证不了。你可以去看看,一般留守儿童都穿得比较邋遢,奶奶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给孩子收拾干净,只要不冻着就行。吃的方面也是,熟了就行,至于味道和营养均衡方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由于老人普遍节省惯了,平时即使孩子的爸妈寄了钱回来,他们也不大舍得给孩子买吃的、穿的,老人认为有饭吃就成;至于穿衣方面更不讲究,能蔽体、保暖就成,管它合不合身,破不破旧。

    好在大部分的留守孩子都好养活,他们像野草一样在乡野里顽强地长大着。

    离开家之后,美娥每周会打两个电话回家,每次打起电话,女儿就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你已经出去很久了。”

    美娥每次都安慰女儿,“等你学堂里放暑假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

    然后孩子们就一天天地数着暑假的到来。

    每次打完电话,美娥就会心酸难过得睡不着,她担心孩子们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有没有人欺负她?身体是不是舒服?

    也许,这也是全天下所有留守孩子和他们父母的真实写照。

    日子好不容易捱到七月,孩子们放暑假的日子,美娥马上张罗起回老家的事。她跟孩子们说夏天回来并不是骗她们的,她确实是会在每年的夏天回家一趟,有时待个十天半月,有时一个礼拜,为了就是看一看两个孩子。

    美娥很快搭上了回老家的火车,陈勇没有同她一起,他还要留下来挣钱。再说多一个人回来就要多一个人的路费开支,不划算,一个人回去就行了。

    美娥一下车,她那两个可爱的女儿就已经在村口等着了。两个孩子身上脏兮兮的,头发也乱糟糟,孩子们一见到她,脸上由期盼、不安变成不敢置信、兴奋。

    美娥迫不及待要去抱抱她的孩子,她快步地跑上前,喊着两个女儿的乳名。

    她的两个女儿有些怯生地喊了一声“妈妈”,美娥的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心酸、愧疚、高兴通通涌上她的心头。

    从美娥进家门起,两个孩子时时刻刻跟着她,美娥进房间放东西她们跟着;美娥上厕所、洗澡,她们在外边守着;美娥吃饭,她们也一直盯着,生怕一眨眼她们的妈妈又消失不见。

    这天晚上,美娥带着两个孩子回到自己家里睡。她简单地铺开了床铺,两个女儿在旁边叽叽喳喳地玩着她带回来玩具。

    夜深了,美娥带两个孩子上床睡觉。两个孩子都说睡不着,让她讲故事。美娥便柔声地讲起了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人,他叫张二。有一天,他去外地干活,活计结束他买了十个月饼,想着拿回去给他的老母亲吃……”

    孩子们伸出小手在她脸上摸来摸去,“咯咯”地笑出了声。

    “笑什么?”美娥柔声地问。

    女儿认真地回答:“妈妈身上很香,妈妈的脸摸起来很舒服。”

    美娥心里再一次酸楚起来,她多希望时间在此刻静止。

    第二天,美娥带着女儿上什马街买好吃的,为了补偿女儿,她还给她们一人买了两个玩具、一身新裙子。两个女儿度过了这半年来最开心快乐的一天。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ST市,月红和美娥的儿时玩伴——陈兰花正带着两个儿子准备进游乐场玩。

    自从北江的生意不行之后,兰花和她男人就离开了北江,他们跟着熟人来到了离家七八百公里的大汕市。兰花在一家纸箱厂叠纸箱,她男人在一家电子厂当工人。

    兰花一共生了两个孩子,两个都是儿子。一个七岁,一个六岁。说起孩子,兰花心存愧疚。她在老大三岁、老小两岁那年就撇下孩子去了北江打工。不是她心狠,是没办法呀,老家挣不到钱,而她们两口子那时候又没有自己的新屋场。为了早日建起房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好一点的未来,她不得不丢下孩子,出门挣钱。

    她出门之后,两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孩子他爸有三兄弟,三兄弟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的,孩子全部放在老家。等于孩子的爷爷奶奶一共要看五个孩子,都是三岁到十岁之间。

    兰花知道,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过得不好。为了补偿孩子,她每年会在年中回老家看一次孩子,给他们买吃的、玩的。

    今年,她和孩子他爸商量把孩子接来他们工作的地方玩。每次中途请假回去都待不了几天,把孩子们接过来可以住一个暑假,开学前送回去就行。

    刚好有一个同乡他要回家接孩子来住,他有车子,兰花两口子便拜托同乡顺道去接上他们的孩子,给他出点油费,那同乡很爽快地答应了。

    孩子是前天来的。前两天厂里赶货,请不到假。今天是周末,兰花有一天休息。孩子爸厂里一个月才放两天假,本来他今天不休息的,他请了两天假准备带孩子们到附近好好玩一玩。

    一大早,兰花两口子就带着两个儿子出门了。他们先带着儿子在路边吃了本地特色早餐,这些他们自己平时是舍不得吃的。他们平时上班,早上就是啃馒头喝豆浆,中午和晚上厂里有饭吃。平日里他们一顿早餐不会超过三块钱,而今天他们一家四口却点了将近三十块钱的早餐。兰花看见什么都想买来给儿子尝一尝。

    吃过了早餐,兰花两口子带着儿子搭上了前往市区的公交车。一路上,她的两个儿子都睁大眼睛好奇地盯着车窗外边望,他们那胆怯而兴奋的眼神,让兰花有一些心疼。

    因为常年的分离。两个儿子跟她两口子不是很亲,兰花有时想摸摸他们的头,他们都会下意识的躲开。就比如刚刚在早餐店,兰花一直问他们想吃什么,他们就是不说话。问什么都是“嗯,好、不好”这样回答你。

    到了市区,兰花带着孩子直奔游乐园。孩子们一直心心念念着要去游乐园,之前一直没带他们去过,这次借这个机会带他们好好体验一下。

    孩子他爸买了票,四个人排队进了园。

    由于放暑假的缘故,今天的游乐园格外热闹,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玩,游乐园里充满着欢声笑语。

    兰花的两个孩子也玩得很开心,两个小家伙胆子很大,什么都敢玩。孩子来这里三天了,兰花终于见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大笑。

    兰花两口子带着孩子在游乐园里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到了半下午,两个孩子玩得又累又饿。兰花两口子便带着他们出了游乐园,兰花领着他们在附近的街上找了一家吃薯条、汉堡的店。在上班的那个镇的镇集上也有一间汉堡店,她总看见别人带孩子吃,心想那一定是非常好吃的东西。所以她也想让孩子尝一尝是什么味道。虽然因为价格她犹豫了一下,最终她还是坚定地领着孩子们走了进去。

    透明的整片玻璃墙、装修气派的大厅、颜色鲜艳的桌椅、热情的服务员,这些都让这两个乡下来的孩子不知所措。他们第一次进这么高档的餐馆。以前他们也下过馆子,他们的妈妈——兰花在过年前赶集时带他们去过什马桥脑头那家小吃店,那时候他们还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馆子呢。现在一对比,什马的那简直就是一个窝棚,根本算不上馆子,而现在这间气派的馆子怕是世界上最最好的饭馆了吧。

    兰花点了四个套餐,花了一百元。虽然心痛,自己一天也就挣一百元,吃一顿饭就没了。不过看着两个孩子吃得那么香,她觉得值了。人嘛,这么努力挣钱是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活得更好一点吗?只要孩子高兴,什么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