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爹是杨广 » 第二十二章:新医

第二十二章:新医

    已然记得原主的这具身体也是被不知名的毒素侵入血脉,喝完孙思邈熬制的汤药,当晚就排除了大量毒素,或许他能有治疗方法呢。

    想到这里杨昭眼睛一亮,可随即就暗淡下去,孙思邈行踪飘忽,想要寻找不知要多久。

    看来只能等袁天罡了,孙思邈算是他的师叔,或许通过他能找到孙思邈呢,当然,袁天罡本身也有不俗的医术,对于丹药更是痴迷。

    只是杨昭对他并不敢抱有太多期待,毕竟见识过他炼制的那些乌漆麻黑的丹药,作为一个被科学思想占据主导的人,对于“玄妙”的东西总是难以认同的…

    时间继续流逝,很快四个时辰过去,天色已然暗了下来,让杨昭稍稍感到惊喜的是,韦云起的体温并没有明显升高,要知道后世这种分量的退烧药,也就管用四到六个小时。

    如此看来,古人的体质,远不像现代人那样具备很强的抗药性!

    正当杨昭等到不耐烦时,袁天罡姗姗来迟。

    按理说,第一时间就安排人去请袁天罡,皇庄到大兴城,快马加鞭两个时辰怎么也能跑个来回,再不济三个时辰也该到了,算算时间,前前后后五个时辰过去了他才赶到!

    杨昭有心责备,可看到袁天罡那一刻,心里的不满随之烟消云散…

    只见他眼窝深陷,形如枯槁,一身道袍破旧不堪,衣摆处更是被划出不少口子,碎布条耷拉在地上,好似一个行走的拖把…若是跟韦云起并排躺下,一眼望过去,只怕还以为他才是病情更严重的那一个!

    杨昭心生愧疚,莫不是自己给他安排的工作太多了?

    进门之后,袁天罡连忙向杨昭行礼,一脸倦容却不能掩盖眼底的精芒:“草民来晚了…听闻…呃…这位大人中了乌头毒?”

    捕捉到他眼底的精芒,杨昭心头一动,点了点头,说道:“正是乌头毒,你…有办法吗?”

    袁天罡笑笑,没有答话,走到韦云起病床前,向徐太医行了一礼,边询问病情,边细细查看。

    不久,他缓缓起身,说道:“乌头毒可解!只是…”

    杨昭彻底无语了,心道难不成话说一半来个大反转是学医之人必备技能不成?不耐烦道:“有话直说!”

    袁天罡缩了缩脑袋,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绸缎包裹,难以想象,这么脏的道袍里还能藏一个如此干净的包裹。

    打开一层层绸布,露出了里面的一样器物,晶莹透亮,反射着摇曳的烛光。杨昭定睛一看,这不就是自己之前给他的那一批高脚杯么?只不过脚已经断掉了…

    袁天罡讪讪一笑,“这个…呃…”话说一半,从杯中取出一个鹌鹑蛋大小的丹药,“这是草民刚炼制的丹药,能解乌头毒,就是服用之后,患者温病难以控制,若不能及时处理,恐怕会伤及心神,患上呆症!”

    呆症杨昭自然是知晓的,之前御医也曾怀疑过他即便恢复过来也会患上呆症,所谓呆症,大概就是后世所说的痴呆。

    好在,这枚丹药整体呈黄绿色,不再向之前那样黑不溜秋,加之袁天罡语气坚定自信,杨昭总算松了一口气,韦云起有救了!

    ……

    长话短说,经过一夜的忙碌,韦云起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面色依旧苍白,可嘴唇乌青已然消退,胸前创口处也开始渗出鲜红的血丝,更可喜的是,期间还苏醒片刻。

    最后杨昭又调出酒精给伤口消毒,再用卫生棉给包扎好,剩下的就交给这些专业医者了……

    徐太医也好,袁天罡也好,他们的治疗手段都让杨昭佩服不已,可反过来说,他拿出的东西,又何尝不让在场的御医们心神往之?

    虽说折腾了一整夜,御医们却一个比一个精神抖擞,看向杨昭的眼神也带着火热!杨昭心下一动,这不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吗?

    医疗可不是小事,若能引导这些人去探究去研发,且不说青霉素,哪怕只把牛痘搞清楚,提前一千年消灭天花!那得挽救多少人的性命?!

    想到此处,杨昭暗自沉吟,在心里一遍一遍打草稿,准备妥当之后,笑道:“不久前本宫病重,昏迷期间梦游仙界,诸位之中或许有人听到过传闻。”

    杨昭从生病,治疗到苏醒的整个过程都带着浓浓的神秘色彩,自然也引得不少人的猜测遐想,于是乎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四起。

    在这个时代,流言八卦可算得上重要的精神娱乐,即便是皇权当道,也不可能禁绝,另一方面,太子殿下一向待人和善,口碑不错,因此,流言总体都是比较正向的。

    所以,对于留言杨昭稍加引导之后便放任自流,也算是为了今后各种异常行为做个背书。这不,没过多久,什么“天授之人”、“梦游仙界”等相关的传言便在宫中悄然传播开来。

    话虽如此,可私下里议论皇家隐秘,总是不好的,听完杨昭的话,众人纷纷低头,尬笑两声。

    杨昭也不以为意,温和一笑,开始讲述传闻中所谓的“梦游仙界”。

    传闻终究是传闻,哪里比得上当事人亲口讲述更有吸引力,更何况这人还是一国储君,于是众人纷纷屏息凝神,黎明的院落里除了杨昭的声音便无其他…

    在场的都是医者,杨昭便着重讲述和医学有关的“见闻”,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讲述才告一段落。

    众人听得亦是如痴如醉,从最开始的好奇,再到震惊,最后纷纷沉默,若有所思。

    不知过了多久,徐太医回过神来,咽了口唾沫,喃喃道:“殿下所言虽然玄妙,但…又好像有迹可循…”

    杨昭会心一笑,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他的讲述也是有逻辑的,先是讲述了后世的一些医学成果,或者说稍稍夸大描绘了一番医药普及程度,塑造了一个小病人人可医的大同社会!

    当然,为了更震撼的效果,疟疾,天花等古人闻之色变的疑难杂症则被他纳入“小病”的范围;而后又臆想了一番医学发展史,无形之中直指传承,沟通,创新等科学思想对医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徐太医开口之后,其余人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好不热闹。

    杨昭接过独孤怀恩递过来的热茶,浅饮一口,乐呵呵地看着众人讨论。

    等到讨论声音渐止,杨昭幽幽开口道:“徐太医之言,本宫也很认同,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接着顿了顿,扫视一圈继续说道:“梦境中所见所闻,本宫亦时常反思,也曾实验一二,验证真伪,所以才有了给韦大人治疗温病的药液…”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药效众人都是亲眼验证过的,早先大家更多震惊于药液本身,但并没多少人相信这是太子殿下亲手配置的,还以为是哪个高人提前备好的!毕竟不久之前药王孙思邈曾造访大兴宫,留下一些独门秘方也不是不可能!

    而今,亲耳听到这都是出自太子殿下之手,如何不心神狂震?!

    “这么短时间就能配制出治疗温病的灵药,如此看来,大量制作亦不远已,实乃天下苍生之福啊!”一向沉默寡言的袁天罡不知发生么神经,惊声高呼,面色潮红!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杨昭!

    妈的!装逼装过了!光顾着增加说服力了,没想到蹦出来个实诚的…他懂个屁的医学,阿莫西林也好,布洛芬也好,即便一切顺利,十年之内能量产就谢天谢地了!

    今天说这么多,确实是为了招揽这群御医组建班底研究医药发展,不过,这些都是发展规划,何时出成效谁也说不好!眼下最实际的追求是让这些人放下门第之见,在现有的医术基础上,互通有无,拿出一些简单靠谱的方子,普惠更多人!

    杨昭嘴角一抽,稍稍沉吟,苦笑着摇了摇头:“之所以能调配出这些药液,得益于本宫太子的身份,民间不比宫中,没有那么多珍稀药材!不过,本宫坚信,寻常药材也能达到类似效果,只是我们尚未发现罢了!”

    听到这个回答,袁天罡只是稍作失望,随后便重重点头,深以为然!

    杨昭趁热打铁,继续说道:“本宫欲组建一个新的部门,推动医道发展,名字就叫新医研究院!诸位的医术都是行中翘楚,真诚希望各位能加入,本宫会倾尽资源,全力支持!”

    话一出口,全场寂静!有人低头沉思,有人一脸纠结,有人左顾右盼,当然也有人双眼放光!

    杨昭看在眼里,也明白这些人的顾虑,温和一笑,说道:“本宫知晓诸位心中顾虑,医道传承非同儿戏,也是各位安身立命的本钱,世道如此,本宫能理解!只是一想到神医华佗所创的麻沸散失传,难免痛惜!”

    “殿下如不嫌弃,老夫愿加入!”

    没想到第一个响应的人竟是徐太医,这让杨昭喜出望外!凭借他的声望资历,今天这事基本成了!

    果不其然,徐太医刚刚表态,就有近一半人跟着站了起来!剩下一半稍稍迟疑,也跟着站起来!

    杨昭站起身来,走到众人之间,豪气发声:“凡加入新医研究院,最低按照七品官员的标准发放俸禄,一旦有研发成果,本宫还会为其著书立传,以供后人敬仰!”

    袁天罡也想站起来,只是他的肩膀被杨昭死死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