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爹是杨广 » 第二十三章:杜如晦

第二十三章:杜如晦

    虽说折腾了一昼夜,可成果却是极为喜人的,不仅救下了韦云起,医药研究这块的人才班底也初步搭建起来。

    给徐太医留下三天的药量,杨昭带着袁天罡离去。

    清晨的街道静悄悄,三辆马车穿过街角,在韦府后门稍作停留便匆匆离去。片刻过后,韦府和周边宅院的墙头越出几道身影,稍稍聚集之后又迅速分散开来,一半人去追赶前方的马车,另一半人继续在周边隐藏……

    再有几天就到月中,是举行朝会的日子,苏醒半个多月了,杨昭也不好一直称病下去,他打算出席一次大朝会,接见群臣,让一切都恢复到常态。

    这时,他又得到一个好消息——杜如晦已经返京,这会已经派人去请了。

    初入官场的杜如晦心怀大志,然而述职仅一年多就辞官返乡,据说是因为对朝堂风气的不满。

    对于杜如晦,杨昭给予厚望,也是他心中重要的班底成员之一,知觉上他觉得杜如晦会是自己的同道中人。

    思虑片刻,杨昭下令转道城外的皇庄,打算在那里接见杜如晦。

    出宫看似随意,可他也知道,每次独孤怀恩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趁着这次机会,正好去皇庄瞧瞧。

    马车内,或许是怕自己这一身污秽弄脏干净的车厢,袁天罡安静地缩在角落里,眼神里带着些许幽怨,时不时偷偷往杨昭身上瞄一眼。

    杨昭知道他的想法,这个心思纯善的道长对于转行还没死心,尤其是接手研发黑火药的任务之后,心底多少有些抗拒。

    可他不知道的是,恰好是他品性,才让杨昭敢放心大胆的把这些任务交给他。

    一路无话,晃晃悠悠一个多时辰,车队来到皇庄。

    从外围来看,皇庄和之前没有太多的变化,只不过沿途几处聚集了一些闲聊的妇人和玩耍的孩子,遇上陌生的车辆,会主动上前唠唠家常。

    他知道,这便是皇庄的第一道防线了。

    杨昭没有急着深入,而是停在原地静静等待杜如晦的到来。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一辆马车悠悠驶来,停稳之后,车夫跳下马车,不留痕迹地对着杨昭和独孤怀恩行了一礼之后,默默退到一旁警戒。

    杜如晦茫然的走下马车,稍作思虑,便向着一身常服的杨昭走来。

    杜如晦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面容俊朗平和,一袭青衫,不卑不亢,对着杨昭微微颔首致意。

    上了马车之后,杜如晦才恭敬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冒昧邀请克明先生前来,还望见谅啊!”杨昭抬手示意无须多礼。

    “殿下折煞小人!”杜如晦说完,便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似乎一点也不好奇自己的处境。

    杨昭暗自赞叹,这份气度确实不凡,不过,这会儿他也没打算直接说明意图。

    再往里走,原本驿馆那里变得异常热闹,后院正在扩建施工,前门空地处则是排满了马车,查验过后自有本地居民接手,继续赶往皇庄深处。

    在这里,还看到了武云,想必这些物资多是武氏商行筹备的吧。

    稍作停留之后,杨昭的马车跟随着装运物资的车辆继续深入。

    没过多久,便又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为首的正是刘老汉,光着膀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地里,身后跟着几个挑着粪桶的百姓,大呼小叫地传授着施肥的注意事项,说到激动处,手中的粪瓢上下飞舞,透过车窗悄悄观望的杨昭都下意识缩了缩脑袋……

    在这里,杨昭停下马车,把刘老汉招到近前。

    刘老汉行礼之后,局促地擦了擦手,不留痕迹地退后几步,神色激动地开口汇报近来的工作和相关计划。

    简单来说,皇庄这里计划打造万亩良田作为试验田,集合了庄子里最有经验的农民悉心照看,从施肥,除草,选种,浇灌每一项都力争精益求精。

    杨昭听完也颇为赞许,得到认可的刘老汉高兴地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处。

    杜如晦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没有表态,不过,当刘老汉说出有望产量提高五成这话时,杨昭还是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一丝精芒。

    又过了半个时辰,终于来到皇庄深处,也就是靠近山脚的位置。

    不过十来天的光景,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

    近千顶营帐分成两片,一边用来安置新来的匠人和家属,另一边则是用于接收各种物资。

    谷口处,挖掘了数不清的坑,这些坑大致沿着一个三里多的弧线排列成十多排;同时还有更多人正从山谷中拉出来一颗颗树木,栽种到这些挖好的坑中。

    不难想象,一旦完工,再养护一段时间,就能得到一段密林长城。当然,这也只是一道掩人耳目的手段而已,反正山谷中的树木也需要清理,一举两得罢了。

    规划中,这段密林背后,还会建立一段坚固的城墙,把工坊与外界彻底隔绝开来。

    再往里走,沟壑纵横,已经不适合马车行进,杨昭走下马车,随意参观着。

    没有后世机械的轰鸣声,也没有头顶红色安全帽脚踏高跟黑丝OL的微笑讲解,可他依旧看的津津有味。

    数不清的工人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呼喊声,号子声,笑骂声此起彼伏!虽说混乱,可每个人干活的热情都还不错,一路看过来,也没看到有什么偷奸耍滑磨洋工的。

    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工地竟然已经铺设了几段木质轨道,还有几辆特制的车架满载物资在上面行驶,速度和常人步行无异,这就使得运输效率大大提升。

    对于匠人们的能力,亦或者说对于这个时代工业水准,杨昭暗自赞赏。

    工地各处设有茶棚,炊烟不断!

    几块门板支起来,便是一张张简易的长条桌,桌面上摆满了冒着热气的温水,妇人们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给空碗添水。

    茶棚后面,还支起几个土灶台,架上大锅,摞上比棚子还高的蒸笼,正冒着热气;旁边还有篾匠带着几个学徒现场编制蒸笼,做好的蒸笼简单清洗一番就直接架在锅上使用。

    桌面上还堆放着一筐一筐的馒头和大桶的汤菜和几盆咸菜。

    劳累半天的汉子们吹着口哨过来歇歇脚,随便往地上一坐,就着咸菜啃几个馒头,再喝碗热茶润润口,跟香汗淋漓的厨娘打趣几句,一身的疲劳便一扫而空了。

    要是有谁想着偷懒多坐一会儿,那一定会引来同伴们的一片嘘声。

    真是一群朴实可爱的人呐!

    待这群工人离开后,杨昭掰开一个馒头,夹了些咸菜,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别说,味道还不错!不过让他感到疑惑的是,正赶上饭点,可工地却没有停下的迹象。

    询问厨娘得知,最近这些天,人员大幅增加,不好统一安排,于是便不做安排,也没个固定的吃饭休息时间,谁要是饿了,就到茶棚垫吧点,她们只要不停的蒸馒头烧水就行!

    杨昭笑笑,不再多言,只是吩咐独孤怀恩追加一些预算,让工人们吃好点。

    继续往里走,来到一处营帐区,专属于太子的奢华营帐也在此处,数百人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身旁还放着各自的行李。

    一眼望去,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迷茫与不安,想必这些就是最近几天从大兴城周边招过来的匠人吧。

    见杨昭几人到来,众人也把目光聚集到他身上。

    杨昭转头看向独孤怀恩,轻声问道:“胡胜呢?”

    上次离开之前,这里的事物便交给胡胜负责,奇怪的是,自己来了不下一个时辰,到现在都没看到胡胜的影子。

    面对现场这么多新来的匠人,没了解情况之前,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独孤怀恩皱眉:“臣…在派人去找找…”

    眼见来了几个像管事的人,结果却什么都没说,众人沉默片刻议论声音变得更大了。

    不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匠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慢慢走到杨昭面前,试探着问道:“这位贵人可是这里的管事?”

    杨昭先是摇摇头,随后又笑着点点头,道:“我并非这里的管事,不过老丈有什么话也可以跟我讲的。”

    老工匠轻叹一声,喃喃道:“我们这些吧,有的都来了好些天了,先前来了个管事的,说很快就给我们安排活计;这些天过去了,那个管事的就再没来过了……

    徒弟们年轻力壮,被人叫出去干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家伙,也不知该干点啥好…”

    杨昭听完,扫视一圈,果不其然,场中的这些人普遍年龄都不小了。

    “庄里近来太忙了,招待不周,还望老丈多多担待啊。”杨昭歉意地拱了拱手:“我见诸位行礼还带在身旁,为何不搬到营帐里去?”

    老匠人会看一眼远处那顶十多米高的巨大营帐,顿了顿,轻声道:“那些营帐,是…宫里的吧?我等,不敢住啊!”

    杨昭苦笑……

    好在,这里也安排了茶棚饮食,倒也饿不着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