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爹是杨广 » 第二十四章:互补

第二十四章:互补

    不多时,胡胜急匆匆赶来,耳朵上夹着一根2B,身上挂着一个大布兜,里面装满了各种工具,硕大的三角板从布兜里探出头来,走路的时候时不时会顶一下他的下巴。

    离得好远,他就要俯身行礼,杨昭连忙摆摆手,示意他身旁坐下。

    待胡胜局促不安地坐下,一股刺鼻的汗臭味铺面而来,胡胜尴尬地挠了挠头,讪讪一笑。

    杨昭这才看清楚,胡胜双眼血红,比起袁天罡也不遑多让。

    暗自感叹自己是不是太黑心了,对手下的人压榨太狠?!

    “殿下赎罪,臣…来迟了…”胡胜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自责,这让杨昭更不好意思了。

    连忙摆摆手,起身亲自给他端过来一杯茶:“已经很好了,来,先喝点茶,润润嗓子,不急着说…”

    胡胜喝过茶,人似乎也清醒了一些,意识到杨昭并无责备之意,顿时兴奋到:“殿下您提到的高炉炼焦…”

    说着,不知意识到什么,连忙收声,转头看向站在旁边的杜如晦。

    循着他的目光看去,杨昭知道他在顾忌什么,颇感欣慰,笑道:“无妨,没有外人…不过眼下并不是说这些事的时候,这些匠人你打算怎么安排?”

    胡胜一怔,脸色顿变,连忙叩首懊恼道:“臣…臣无能!忘记了…请殿下责罚!”

    杨昭苦笑,他心中清楚,胡胜是一个很纯粹的匠人,管理之事并非他所擅长,有所疏漏在正常不过。

    还是自己考虑不周,没有提早做好安排。

    “你起来吧,此事是本宫考虑不周,不怪你!”杨昭和善道:“对了,对于如何安排这些匠人,你可有考虑过?”

    “臣想着先把设备做出来,然后交给这些匠人使用,只是人手有限,殿下提到的那些新式设备,只有纺织机做好了……”

    杨昭无奈,只能怪自己没有提前交代好,以至于胡胜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以至于造成人员的浪费。

    仅凭将作监调过来的二十多人,能力再强,又能做多少事呢?

    事到如今,他也不好多数什么,笑笑说道:“既然做好了,就带过来看看吧!”

    待胡胜离去,杨昭招呼杜如晦坐下,推给他一杯热茶,道:“眼下也到了饭点,克明先生不会嫌弃这里的粗茶淡饭吧?”

    “殿下客气了,只是不知殿下召见草民所谓何事?”

    “既然克明先生问了,本宫也就直说了。”杨昭稍作停顿,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本宫有意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一个惠及百姓的生产基地!

    如你所见,这里乱象丛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成势,眼前正缺少一位统筹全局的主事之人,在本宫眼里,克明先生就是这不二人选,故而冒昧相邀。”

    杜如晦猛然怔住,忍不住嘶了一口凉气,今日之行别看他表面上云淡风轻,实际上,一路上所见所闻无不让他心神震动!

    他太清楚此处的重要性了,一旦发展顺利,或许对于整个国家都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也曾暗自猜测过杨昭的招揽之意,可万万没想到竟然要把自己安排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来!

    杜如晦沉吟片刻,喃喃自语:“看来传闻是真的…”

    “什么传闻?”杨昭好奇道。

    “莫非殿下还不知道此事?不久前大兴城的那场义卖,可是非议不少啊!传言武士彟假借殿下为民请命的的名义,合纵连横,大肆敛财,事成之后,却又闭门不出…

    如今看来,世人对武士彟误解颇深啊…?”

    杨昭并未听出他语气中的试探之意,苦笑着摇摇头,道:“世道如此,实话实说反而没人相信!只是苦了武士彟了,也不知何日才能为他正名……”

    杜如晦眯眼看着杨昭,听完之后默默低下了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克明先生?先前本宫的提议,不知你一下如何…?”杨昭提醒道。

    杜如晦回过神来,道:“草民看此地大兴土木,尚处于建设初期,一时的混乱是正常的,若殿下有心,稍作梳理,这些乱象自然可消除…”

    “殿下若想找个统筹全局之人,依我看来,选一些信得过的商贾或许更合适,他们才是最擅长跟匠人打交道,且善于统筹之人…”

    的确,这个时代的不少匠人都是挂靠在商贾名下,杜如晦的建议倒也实用。

    只是这么真诚赤裸的邀请被婉拒,杨昭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杜如晦岂能做到无动于衷?

    长叹一声,对着杨昭一躬到底:“殿下爱民之心,草民都看在眼里,只是,在草民看来,事情的根本并不在这里。”

    “还请先生指教!”

    “草民曾任职滏阳县尉一职,对于民情也有所了解,百姓之中,读书识字者寥寥无几,政令不通乃是常态…

    就拿营建东都来说吧,滏阳县距离洛阳千里之遥,朝廷兴建东都之时,并未向百姓征收建都税,然而草民治下的县城却正大光明地收取这项税费,百姓浑然不知,最多也就私下里抱怨几句…

    此事,绝非个例!”

    说道这里,杜如晦难掩心中厌恶之情,长叹一声继续说道:“即便有一天,曲辕犁,高产种粮推行开来,百姓耕作一年,到头来真正落在手中的又有几何?”

    将来的某一天,万一这些东西被…被别有用心之人掌控,天下百姓又当何去何从?”

    杜如晦寥寥数句话,却让杨昭如坠冰窟。

    按照他的理解,史书上评价颇高的开皇之治不应当如此不堪啊,即便是大业初期,大隋国力也是稳步提升的!

    隋文帝杨坚生平最恨贪腐,打击贪腐的手段也甚为严苛!

    甚至还制定了统一格式的官方文书,已然是接近后世的数据化报表了,按理说已经极大地避免了含糊其辞的政绩汇报,没想到地方官员竟敢如此无法无天?

    然而,杜如晦也不会无的放矢,管中窥豹,大隋的贪腐可见一斑!

    由此看来,自己先前确实是想简单了,回馈百姓,给杨广擦屁股这事想做好,只怕困难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多啊!

    杜如晦提到的情况,是他之前未曾重视的,由此可见,广开言路,多听多看对于决策的重要性!

    现代人的思想固然超脱于这个时代,但,对于当下认知不足也是实情。

    这也让他越发坚定了招揽杜如晦的决心!

    稍作沉默,杨昭抬头盯着杜如晦的眼睛,郑重道:“克明先生所言实在让人触目惊心!本宫也意识到此时远比预想的要困难!

    但,这些困难本宫并不怕,先生可知本宫最怕什么吗?”

    “这…草民不知…”杜如晦思索片刻,答道。

    “本宫最怕的是无知的自信!”杨昭一字一句道。

    “深宫大院给了本宫显赫地位的同时,也恰如一座坚不可摧的牢狱把本宫与外界隔绝!根本不了解地方上的事务…

    若什么都不做,安心当一个太平储君也就罢了,可一旦想做什么,即便心存善意,也可能给百姓造成不可预估的灾难…

    可如今,既知道国家隐患,岂能置之不理?

    若放任不管,他日将来社稷崩塌,天下大乱,或许五胡乱华的惨剧还会上演,我汉家儿女或将再次沦为外敌口中的两脚羊…”

    说道这里,杨昭长叹一声,看了一眼低头沉默的杜如晦,继续说道:“克明先生宁愿辞官,也不愿与人同流合污,鱼肉百姓,由此可见,先生乃心存正义之人!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先生的才能…即便辞官在家,真当能安下心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仿佛在杜如晦心湖之间炸出一道惊雷!

    “殿下…草民…”杜如晦缓缓抬起头来,眼中的挣扎依稀可见。

    眼见有戏,杨昭心中一动,赶紧接上:“本宫说过,最怕的是无知!若先生肯祝本宫一臂之力,或许就能弥补这部分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制定时政方略!”

    “好好看看这里吧!本宫如此大动干戈,自然不是说说而已,势要做出事实来的!若先生不肯帮忙,他日施行起来,难免出现偏差…”

    果然,道德绑架到什么时代都是强有力的武器!

    杜如晦深吸一口气,向着杨昭深施一礼:“承蒙殿下不弃,克明愿为殿下效劳!”

    “哈哈!好!好啊!”

    杨昭放声大笑,向前一步扶起杜如晦:“有克明相助,本宫心里踏实多了!”

    杜如晦牵强一笑,没有接话。

    杨昭自然看得出来,杜如晦乃是头脑极为清楚之人,断然不会被几碗鸡汤灌醉,口头上虽说答应了,可心里并没有底气,对于这项伟大的事业,缺乏最起码的信心!

    若是一般人也就罢了,可对于杜如晦这样重要的谋臣,没有信心是万万不行的!

    “克明先生稍待片刻,给你看些好东西!本宫说过,你我恰好互补,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哈哈!”杨昭拍了拍杜如晦的肩膀,畅快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