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争锋半导体 » 第六十五章 发电厂投资项目

第六十五章 发电厂投资项目

    余知远到家的这天是个大晴天,也没怎么吹寒风,寒冬腊月里的太阳照在大家的身上暖洋洋的非常舒服。

    但温差还是很大,在太阳马上要落山时天便马上漆黑下来,气温也急剧下降,夜风也吹得大家结束聊天,回去做饭或者休息。

    在大哥房子里看自己设计图的装修实效时,听到老宅那边传来的柴油发电机声音,余知远问大哥“还是自己发电用吗?”

    大哥回到“电是通了,但老是停电,电压也不稳,我们商量后还是干脆继续发电用。”

    余知远又问“那到时候先锋厂生产用电能保证供应稳定吗?”

    “县里说电力供应非常紧张,但我们是出口创汇的企业,不管怎样到时一定尽量保证我们生产用电。”

    这时候的电力供应非常紧张余之远可是经历和清楚知道的,好多大城市、大企业都会因为时不时停电而停班放假。

    余知远估计自己这个出口创汇的厂虽然重要,但也应该免不了电力不稳定的情况,区别只是停电严不严重而已。

    电这种能源对工厂来说太重要了,电力供应不稳定对生产影响是非常大的。

    电力问题余知远说决定自行彻底解决,计划明天跟饶林认真谈下电力供应和投资电厂的事情。

    趁着现在虽然发电设备贵,但地皮和建设成本便宜,能大大节省这两大支出成本的时间段内建造个发电厂。

    这样不但有利于自己在家乡的投资发展,多余的电也能对外输送赚钱。

    特别是90年代到10年代这20年时间,投资发电厂那是真的非常赚钱,有个电厂差不多就跟造了台印钞机一样。

    “知仁哥哥、知远哥哥去吃饭了”表妹香菊此时跑到门口对站在大厅里正在说话的余知远、余知仁招呼到。

    两人回道“好,这就过去”

    老屋上下大堂厅里,此时叔伯兄嫂、自己一大家人,加上舅舅他们已坐在桌边互相聊天,小孩子们则在桌凳间穿梭打闹,很是热闹的等着余知远。

    看到余知远来了,爷爷向他招手道“来,坐到我旁边来。”

    刚好留了个空位给他,做好的余知远问“现在没有人再到这边来看电视了?”

    同桌的叔叔余永康告诉他,这次搞大棚种植的大家凑了一些钱,买了部新彩电放在村部让周围赶来的乡亲在那里看。

    这样做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经常有一些小孩子跑到大棚那边玩耍,想撕了大棚的薄膜进去摘菜。

    发生了两次负责巡逻看护的人员没注意,保温薄膜被连撕了三四个窟窿,里面的菜也被踩坏好多株。

    为了不被搞破坏,开始有几天都没有再放电视机给大家看,结果是没有电视看,村内村外的小皮猴让大棚看护更麻烦。

    商量后干脆大家多出点血,凑钱买了部新电视,放到两里外的村部当公共电视给周围相亲看。

    “那现在还有没有小孩子来大棚搞破坏”余知远问。

    叔叔回去“我们后来也加派了巡逻人手,暂时没有在发生了”

    余知远听后又转头微笑问爷爷到“公爷,你棚里的菜现在卖了多少钱了啊?”

    爷爷满是笑容的告诉他,自己种的全是黄瓜,因为经经常有余父和堂兄、堂弟他们帮着干活,棚里的黄瓜产量挺高,已经卖了4000多斤,有一万多元钱。

    “小海、小涛他俩按照你出国前的交代,帮我做了好多事呢”爷爷说。

    余知远望了下另一张桌的两堂弟,对他俩说“买了东西送你俩人,等下一起过去拿。”

    等厨房最后的菜端出来摆好,庆祝余知远国外回来,如酒席般的晚饭正式开吃。

    饭后各桌收拾好,所有人又都聚集到余知远的那栋新房,边聊天边接受余知远带回来分发给大家的礼品。

    这次回家前,他在港岛进行了回大采购,带回好多的礼品现在送给大家。

    他用心挑选,给爷爷、奶奶两人买了保暖的毛皮大衣,日常备用的药品,以及给奶奶带的玉镯。

    其他人的礼品则是批量采购分发了,给家里所有女性送的是国外高档护肤化妆品套装。

    男的长辈兄弟则是送了块2000左右港币的机械手表。

    余海、余涛两堂弟,表妹香菊他们三人则是送了支普通价位的派克钢笔。

    至于堂兄和大哥二哥的那些小侄儿、小侄女们则给他们每人塞上一个小玩具和一袋零食,高兴的他们是在客厅里又蹦又跳。

    屋内众人都对自己手上的礼品非常欣喜的把玩研究,知道余知远送给他们的这些礼物都是值钱的高档货,不停的向他道谢。

    等聊到很晚后大家才散去回家睡觉,余知远也在洗了个热水澡解去这几天来坐长途火车的疲劳,躺在自己房间的床上沉沉睡去。

    次日一早,还在睡觉的余知远被余父叫醒“县里饶书记他们马上就要到村部了,赶紧起来吃完早饭去和他们见面吧。”

    余父说完便离开了房间,让儿子起床穿衣准备。

    离村部还有段距离,余知远便看到村部大院门口站立着几人互相聊天,支书余永发和村长杨光明也在其中。

    看到余知远从远处走来,余永发和聊天的几人说了句什么便快步迎着他过来。

    走到近前,余永发提前告知道“今天来的除了县委饶林书记,还有陈建军县长,你要不要接到你家里去谈事情?”

    “有没有说过今天见面要谈什么?”余知远问。

    余永发回“没说要谈什么,都说想跟你见面,再聊聊天。”

    “那就在村部聊吧”余知远说。

    等走到一起,余永发给饶林和陈建军、余知远两边介绍。

    与两人握手同时,余知远对等待自己的两人解释睡觉和起床都挺晚,让两位久等了,实在抱歉。

    以前通过电话,但见面是第一次的两方在握手后正式认识。

    面对眼前据传闻已拥有惊人的亿万财富,有股上位者气势的青年。

    饶林和陈建军两人皆是对他前几个月前提供的建议进行了番真诚的感谢和赞赏。

    在聊了一会后,饶林指着不远处的先锋厂建筑工地问“小余你昨天刚回来,你那个厂房工地应该还没有去看过吧?”

    “的确是还没有看过,昨天下午回来和家人团聚,正准备今天去看看。”余知远说。

    饶林说“那正好,我也好久时间没到你们这里来了,要不现在一起过去看看?”

    余知远点头“好啊,饶书记、陈县长你们这边请。”

    站在一大片打好地基,准备浇筑楼层的先锋厂工地,饶林询问余知远,这个厂房初期规划就挺大的,除了到时生产面包机、电风扇,电吹风、电剃须刀这几样小电器,是不是还有其它产品的生产计划啊?

    余知远回到“是的,我计划到时同步上马彩电和计算机显示器的生产线,彩电内销为主,显示器则全部出口。”

    生产彩电和显示器是余知远早就想好的发展计划,回来前他便安排了米切尔在美国和小本子那里进行生产线考察,到时从这两地方选厂家采购生产线。

    听到余知远要生产彩电这种国内非常紧俏热销的产品,饶林和陈建军两人都看到对方眼里的惊喜。

    饶林激动的问“需要县里怎么支持配合?”

    “生产线设备的事情我都能解决,最担心的是电力供应问题,电子类产品比较特别,如果忽然停电或电压不稳定很可能导致整个产品批次报废”

    “现在家电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又都很高,批次报废的话那就损失很大了”

    余知远将电力供应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停电或供电不稳定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往大了说了一遍给两人听。

    考虑了一会,饶林谨慎地表示道“现在电力供应很紧张,到处缺电,要绝对保证我还真的不敢说能做到”

    “这样吧,我们想办法让地区协调,看到时候能不能给你们拉条专供线,尽量保证你们的电力稳定供应。”

    余知远回到“电力紧张和供应不稳定这种情况我完全能理解,能拉条专线那非常好的,但我估计不时会停电的情况在所难免”

    “我这里有个应对计划,希望县里和地区能够进行支持。”

    “什么样的应对计划呢?”饶林和陈建军两人问道。

    余知远随后抛出他昨天想好的建火力发电厂,自行解决电力问题的计划。

    他表示愿意以先锋厂配套企业的方式,投资兴建一座燃煤发电厂给合资的先锋厂使用。

    希望县里能给划块大的地皮用于建发电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够解决电厂动力煤的供应问题。

    余知远向两人说到“我打算投资建造的是计划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发电厂”

    “发电量虽然不大,但工厂使用是绝对的绰绰有余的,到时还能向社会或其它企业进行一些网线配电供应。”

    饶林问自己的秘书,2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厂有什么直观的量化计算方式吗?

    见秘书一团迷糊的答不上来,余知远心里感叹这时候还是耍嘴皮子、玩笔杆子的文人太多,理科生太少了。

    所有几十年来一直都喊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实在是因为搞科研、懂理科知识的人太少。

    余知远说了个他自己也很不专业的量化数据到“如果按一人一天用一度电算,再以百分之八十五功效运行的话,20万千瓦发电厂所发的电可以供应四百万人使用”

    “以四人一户家庭算,可以供1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这是按年发电310天算的,如果全年满负荷运行的话,那可供应使用的人口和家庭还要更多些”

    这报出来的数据让饶林震惊,疑惑的询问到“确定要建这么大的电厂吗?这建设的投入资金规模应该非常大吧!”

    余知远认真表示道“饶书记,在世界上来说,这其实算是很小的发电厂了,但就是这么小的电厂建造投入也是很大的”

    “具体投资多少现在还不知道,我已经让我合资的公司进行考察和做建设预算了”

    “我的计划是自己投资电厂发电,让电力供应问题彻底掌控解决好,同时也有利于以后规模扩大,或其它投资工厂的发展”

    “这就看县里和地区支不支持,政策允不允许进行这样的操作了。”

    有进行彩电生产这个巨大的惊喜外,想不到还有个更加巨大的建电厂项目的惊喜。

    欣喜万分的饶林和陈建军两人当即表示他们绝对支持余知远投资建设这种大电厂。

    也一定会向地区和省里进行汇报,推动这项投资的审批通过。

    陈县长对自己的秘书问到“小刘,有没有带地区和县里地图?赶紧找找。”

    等其秘书从带来的公文包里翻出张本县地图后,陈建军摊开地图询问余知远,如果他到时确定要建发电厂了,他打算将工厂地址选哪里?

    电厂厂址余知远早有想法,除了绝对不会选建在自己家方圆五公里范围内外,选哪里都可以。

    当看到地图上标着的一个造纸厂坐标,他马上想起来这家前几年所建纸厂的往事。

    这个鸟厂实在是可恶,首先就是没和下游群众做商量就把厂选择建在水源的源头处。

    然后从它开始生产起,余知远家这些下游村镇内的河流就被污染得像酱油河一样。

    河水是又黑又气味浓重,河里的鱼也几乎都要没有了,就算捞到的也吃起来味道很怪。

    而且这污染从70年代一直持续到2000年后,国家大力整治高污染的中小企业时才非常不情愿的停产。

    在这30多年的污染期间,好几次下游的农民向相关部门反映让这家造纸厂减少污染时。

    其厂竟然倒打一耙,大量派人员到县里去闹事,污蔑说下游农民干扰他们的生产,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效益,要求处理那些反映情况的下游农民。

    想及于此,余知远马上指着这个造纸厂的坐标说“这个地方我读书的时候曾经去过,周围几乎没有人家,就这一个造纸厂,还水源充足”

    “如果各级部门支持,同意投资建电厂的话,我决定把厂址选定在这里”

    他计划只要允许自己的电厂建设,到时就把那山谷里仅有的两三家村民负责搬迁出来。

    然后把自己的电厂座进去,以回敬那些只顾自己利益的造纸厂上下人员,让他们都尝尝浓烟、噪音和硫化物等各种污染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