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京都沉浮记 » 第六章 王院长和小屋中的专家

第六章 王院长和小屋中的专家

    2月底的时候,寒峰接到了陈昊的电话,说他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市场可以启动了。问BJ这边专家找的怎么样?寒峰当时敷衍了过去,然后急忙给老吴打电话。

    “你明天下午去一趟团结湖医院,在长虹桥往东,具体地址你问王总。”半小时后,老吴给他回了电话。

    BJ团结湖医院规模不大,属于那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在2001年前后,王院长承包了下来,她当时承诺医院的,一个是保证在职职工不辞退,第二是每年有固定的承包费用。医院的领导班子则名存实亡,整个医院由着她去折腾了。

    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除了这种小医院整体被承包,还有大一点的医院,则是把部分科室承包出去,科室的医生、对应的药品采购医院都不管。这类承包的小医院或科室,自己直接在市场上采购药品,然后高价销售,利润空间能够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药行里,把这一类渠道叫作专科渠道。这些专科多以妇产科、内分泌科、肿瘤科、肝病科、耳鼻喉科、皮肤科为主,所诊治的多是短期内不可能治愈的疾病。承包者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有些药品或医疗背景的人,比如退休医生之流;另一类则是纯粹的商人。

    第二类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福建专科,说福建专科大家可能不熟悉,不过如果说当年电线杆上治疗性病的小广告,估计很多人都会知道,没错他们是同一拨人。在通过“一针就灵”的方式获得了原始积累以后,很多人开始从黑暗中走出来,承包正规医院的科室,打着正规医院的名头,继续着他们原来的“事业”。不过既然已经不是原始积累,因此没有必要那么下作,于是这些人也开始聘请真正的医生、销售正规的药品,一切都尽可能正规起来。他们希望被社会承认,但显然这需要时间,在当年私营医院审批步履维艰,很难有起色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外公内私的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寒峰对这一渠道的深入了解大概是在一年以后,显然在2004年初,他对此一无所知,他只是有些纳闷儿,王腊娥这个东北女人显然对医学一无所知,她竟然可以成为一家医院的院长,真是没天理了。顺便说一句,寒峰在一年以后,意识到,当初的王总,属于第二类人,而且并不算是其中成功的。她的医院已经半死不活,甚至比承包之前还有所不如。

    由于交通不是很便利,距离马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医院的患者群体主要集中在附近的社区,医院的环境不算很好,这是寒峰来到后的第一印象。

    王院长一如既往的客气,“大才子”的叫着,同时向他介绍了她为珍珠草项目聘请的电台讲座专家,姓肖,我们暂且叫他肖教授。肖教授为人很和气,也很健谈,寒峰向他介绍了产品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卖点,包括组方情况、特殊成份GA因子等。临走的时候,王院长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想20个和珍珠草胶囊或者肝病相关的问题,并给出答案。这些问题将在电台由事先安排好的人打电话问出来,而答案事先会让肖教授背熟,然后用他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这就是典型的电台营销模式,说白了,就是在电台里演一出戏,让收听节目的患者认为那是真的就行了。

    “那我是按照吃过这个药的患者来设计,还是没吃过的来设计?毕竟CC市场刚刚启动,您看?”

    “吃过和没吃的都要有,通过问题把我们的卖点带出来,你是‘大才子’,具体的你来写吧,越快越好。这几天就要用了。”王院长如此交代。其实这种手段很多电台营销的都在用,王院长之前也做过走电台营销模式的产品,所以对此知道得很清楚。之所以一上来就设计已经吃了一段时间这种桥段,主要是为了迎合人们的从众心理,当人们听到有人已经吃过了,而且效果不错,潜意识里会觉得那个东西不错,自己也许应该也买来试一试。然后可能就会打电话咨询,剩下的就是电话营销人员的事情了。

    寒峰当天晚上就开始动手,结合之前的《患者手册》,那里面也有患者提问,他以此为基础,把问题变得更口语化,然后把相应的答案写出来。具体来讲,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很有讲究的,比如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

    “我吃了一个月的珍珠草胶囊,感觉效果不错,脸色没有以前那么黄了,您看我下一步要注意什么,还需要吃多久?”

    这个问题看似普通,其实用意很深刻,首先吃了时间是一个月,这和珍珠草胶囊的设计疗程有关,一个疗程就是一个月,10盒,零售价每盒58元,一个疗程就是580元,这个问题会引出疗程的概念,让患者按疗程吃药,也就是一次最少10盒,580元。

    其次,这虽然是问题,但是也反映了效果,也就是“效果不错,脸色没有以前那么黄了”,这是说对肝病的消除黄疸有效果。

    第三,下一步注意什么,这一点可以让专家扩展,可以谈肝病日常注意事项,或者再次强调按疗程服药,或者结合之前提到的退黄效果,专家可以阐述产品卖点、治病机理等等。

    第四,还要吃多久的问题,实际上是治疗效果承诺的问题。炒作类产品都会涉及疗效承诺,这个很考量产品策划的功夫,承诺疗程太长,会把患者吓跑,或者让患者失去耐心;承诺的太短,短期可能有效果,但也可能市场还没启动,投诉等等就会接踵而至。因此经过再三考虑,老吴几个人把上市初期的疗效承诺定在了三个月到半年,说法模糊一些,让终端方面的促销人员能够灵活应对:如果三个月没好(当然这几乎是一定的),可以说因为对方体质原因,可能需要再延长1-2个疗程,这样还可以继续卖药给对方。至于半年以后怎么办?那个时候市场已经打开了,出于从众心理,大部分患者也会继续买来吃,就算不吃,这个患者也已经买了6个疗程,三千多块钱的药,赚够了。

    最后,注意到问题中怎么称呼这个药吗?没有称呼它的产品正式名称——乙肝舒胶囊,而是只提“珍珠草”三个字,这其实也是在有意扩大市场对“珍珠草”的接受程度。道理很简单,“珍珠草”是商标,是老吴和祝笑林注册的,宣传“珍珠草”不会出现药卖火了生产厂家把总代甩了自己卖的情况;同时“珍珠草”也更容易被大家记住。

    寒峰大概用了两个晚上加一个白天,把问题和答案都斟酌完毕,当他再次来到团结湖医院的时候,离长春方面第一次直播还有两天。他把整理好的问答稿给了肖教授,同时给陈昊那边发了电子邮件,确认对方接收到了,他才略微放心。

    2004年3月,三一五晚会刚过,珍珠草胶囊CC市场正式启动,营销模式是电台营销,销售终端设在CC市内几个繁华地段药店里,按陈昊的说法,特意腾出来了专柜,就等着卖钱了。寒峰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来到团结湖医院,王院长提前安排了一间比较安静的房间,肖教授在那里等着他。寒峰摸了摸口袋里的纸卡,那是从公司来之前,同事张颖给他抄的长春方面直播内线,肖教授将通过电话与远在长春的电台主持人进行节目互动,仿佛他身在长春一样。离约定的时间还有1分钟,寒峰开始拨电话⋯⋯

    “您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请查证后再拨。”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寒峰一瞬间有点发懵。

    肖教授属于专业人士,他干产品电台讲座已经有几年了,看到寒峰的表情,立刻接过电话,听到话筒里的声音他也有点发懵。从寒峰手里抢过记着电话的纸卡,再拨,还是一样。第三次之后,他几乎是吼着对寒峰说:“给长春那边打电话,问直播室内线号码!”

    寒峰几乎是跳着脚反应了过来,立刻拿手机给桃子打电话,他知道张颖的电话就是桃子提供的。

    “刘总(桃子姓刘),您那边直播内线号码是多少?”

    “你们还没拨进去吗?电话是0431-59*******。”

    寒峰大声重复了一遍,肖教授则在同时开着座机的免提,按照寒峰喊出来的号码拨号,通了,肖教授几乎没等导播说话,立刻说:“我是上节目的,帮我接进去。”

    等电话进入的时候,寒峰听到免提里传出这样的声音:“⋯⋯现在我们就有请中华国际医学会主任委员,珍珠草肝病研究组副组长肖教授来和我们交流有关珍珠草胶囊和肝病的相关知识。肖教授您好。”

    肖教授立刻拿起听筒:“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

    后面的话寒峰已经听不到了,他就在旁边,能听到老肖(后来他经常这么称呼肖教授)在对着电话白活,白活的内容还是前几天他教给对方的。可那一刻,他的脑子仿佛不转了。张颖给他的电话错了一个数字,这就是他一开始打不通的原因。刚刚的一分钟,他觉得特别漫长,既紧张又刺激,这个时候才发现已经出了一身的汗。想想又有些后怕,如果再晚几分钟会怎么样呢?他不敢想。

    直播很顺利,陈昊那边安排人问了四个问题,由此引出了老肖的长篇大论,就这么的,半个小时转瞬即逝。从那间小屋出来,寒峰第一时间给张颖打了电话,他如果在半个小时以前打电话,肯定会大发脾气,骂人几乎是一定的,但是经过这半个小时的缓冲,已经没有当时那么冲动了。

    “张颖,跟你说个事。”寒峰尽量让自己说话自然一点,“你早上给我的电话,是错的,刚才直播内线差点没打进去。”

    “没事,幸亏我这边应变的快,直接和长春那边联系,临时要来了电话,没出什么事。”

    “这次的事情就算了,我也不会向老吴说,你下次细心点就行了。”

    张颖没怎么说感谢的话,虽然她对寒峰的高抬贵手很感激,她在听到寒峰说的事情时,连自己都有些后怕,不过发现寒峰啥也没说,帮她把事情兜下来了,她觉得寒峰挺爷们儿。

    张颖家里从爷爷的爷爷辈儿就在BJ,算是土生土长的BJ人。她有BJ人的豁达乐观,也有BJ人的懒散。张颖没考上大学,在家闲了几年,倒过东西,也练过摊儿,在过街天桥上还卖过仿冒名牌包。家里看着她一个女孩子整天这么闲着也不是事儿,正巧她姐姐和老吴的老婆关系不错,听说老吴这里支摊子缺人,就把妹妹介绍过来了。张颖比寒峰早来公司半个月,来的第二天就和老吴去了招聘会,在会上,她亲手接了寒峰递过来的简历,所以她总说寒峰是她招进来的。

    这次事情对张颖触动很大,寒峰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自己一时心软,没把对方的过失捅出去,反而让张颖心生愧疚,进而开始让自己认真起来了。几年以后,当张颖自己开店的时候,经过公司几年商务沟通磨练的她,对自己开店已经游刃有余。“一切的进步都源于一个错误。”这是她几年后在自己日记中写到的。

    寒峰挂了电话,就把这件事情撩到了脑后,他刚接了堂哥的电话,是为了要孩子的问题。他堂哥比他大一轮,虽然共同语言不多,但平时对寒峰却是多有照顾,尤其堂哥近几年作石油生意,发了点小财,在寒峰潦倒期间着实给了他不小的帮助。一起下馆子、唱歌从来没让他出过钱。寒峰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对堂哥很感激的。这次听说了堂哥的难处,便开始搜肠刮肚想关系。

    寒峰毕业于北大医学部(圈内人一般都说北医),但是从医院出来两年多了,以前的关系还有用吗?而且如果要做试管婴儿,在BJ首推北医三院,三院妇产科好像有他们这一届的,但是是个女的,寒峰不认识。想着想着,忽然想起了上次带老妈看眼病的那个女大夫。“叫什么来着?对,冯颖,好像存了电话。”

    ……

    大家都愿意称呼她阿颖,从中学时候就如此,一直到她考上北医,毕业参加工作,周围的人都是如此,说这么称呼显着亲切,前两天科主任在楼道里这么喊她也着实让她小震惊了一把。阿颖是老冯家第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而且是北大毕业,为此冯老先生在亲戚面前脑袋都不不自觉的抬高了几分。

    阿颖上北医的时候,和寒峰一样都是在人民医院实习,她其实对寒峰这个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有印象,因为寒峰大三进临床之后(北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临床医学院,也就是北医附属的各个医院),她还在校本部当过一年文艺部的干事,自然对这个学长有所了解。只是毕业之后,寒峰出现在他面前,竟然貌似对她完全不认识,这让她心中不免有些气闷。

    这一天,她刚跟了台手术,下来之后发现了一个陌生的未接来电。阿颖平时没什么人给她打电话,突然有人给她打电话,她还是有点好奇,于是就回拨了过去……

    “请问刚才谁给0082打电话?”

    “冯大夫吧,我是寒峰!”

    “有什么事情吗?”阿颖有点奇怪,这个对自己视而不见的男人怎么想起给她打电话了?

    “是这样,我一个亲戚想做试管婴儿,您看看能不能找找试管婴儿那边?”寒峰语气很柔和,他知道三院的试管婴儿在全国都是老大,堂哥的难处找那里解决是最靠谱的。而阿颖的这个关系,怎么着也有学妹陆子遥的面子在,应该能管用。

    “这样啊,我问问吧。这是你的电话吗?有消息我给你打。”阿颖说完就挂了电话,实在是带她的主治在叫她过去,没时间再细说了。

    “这个丫头到底是帮还是不帮啊?”寒峰心里有点打鼓,心里想着等两天,如果没消息,也就只能拖其它关系试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