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桃花源记之幸幸传奇 » 十六章:幸猴消失悲落泪 两年功成回家乡

十六章:幸猴消失悲落泪 两年功成回家乡

    21

    力森六年。正月初一。天气晴朗。

    中午,幸幸练拳和练轻功回来,在“幸猴家屋”吃完午饭(烤鸟肉),就带幸猴走上通往倒排岩岩顶的石径。趁春节,他要登上岩顶观看风景。老是练拳啊练拳,觅食啊觅食,都好久没上去看过了。

    他一直记得到紫云山第一天在岩顶第一次看风景的印象,甚至也将终生铭记。正是那绝美的印象,包括白雪、日出、紫云、碧树、朦雾、清风、若隐若现的群峰云海等等,经常诱惑着他再一次光临。但后来几次观看,为什么总找不到第一印象那般美好?

    春节,一年伊始,一样是冬季气象,会重现第一印象的景观吗?

    石径积着薄雪,岩顶却无积雪,与第一印象一样。岩顶崖边那块似石碑高耸的岩尖上,在上午的斜阳下会出现闪亮的“倒排岩”三字,而此时已是午后,“石碑”上无字。正当他和幸猴走近“石碑”观察的时候,突然,“啪啦”一声,从石块后面飞起一只很大的怪鸟:头上有三只大眼睛、一个很尖很长的嘴巴、一双粗短的腿和锋利的爪、一对宽大如芭蕉叶的翅膀,浑身乌黑无杂色。

    怪鸟拍翅扬起狂风,猝不及防的他后退了几步,眼看要被吹下悬崖,他立即运用定力定身。怪鸟嘶叫着在岩顶上空盘旋了几圈,飙风阵阵,令他睁不开眼。风停了,他睁开眼,怪鸟不见了。而幸猴也不见了!

    他运用定力定身时,听到了幸猴在风中惊叫,感觉到幸猴落下了悬崖。岩顶上不见了幸猴,他确信,它一定是掉下悬崖了!

    “幸猴!——幸猴!——幸猴!……幸猴!——幸猴!——幸猴!……”他在碑石前后、大小石缝中寻找,对着崖底喊着幸猴,只有山谷同样的回音。

    “幸猴,你不能死啊,你不要离开我啊!”他站在崖边哭喊。此时怪鸟再度飞经他头顶上空,劲风袭来,冷不防,他被刮落悬崖!

    ……

    幸幸没有死。

    他在坠落悬崖后,闭着眼,平伸双臂,坠落中有些空气阻力,竟感觉到飞翔的快意,一时脑中全无杂念,只有飞翔的欲望!他锻炼轻功多日,已能提力、运力自如,便将浑身精力运集到双臂,再上下舞动双臂,竟觉得起飞了!

    他小心地睁开眼,发现自己身处半空,距离地面越来越高,吓得直哆嗦惊呼,停止了运力舞动,身体立即下滑,他又觉得滑行的舒畅!快落到地面了,他又运力至双臂,再舞动,又起飞了!直到累了,他控制运力缓缓降落在地面,毫发未损。

    他兴奋极了,不仅学会了轻功,还学会了飞翔!只要运力至伸展的双臂,一个屏息向前走,便能踏雪无痕行进上百丈;而就地一跃,舞动运力的双臂,便能自由飞翔!如将运力运集到侧举的单臂,则能依照侧举单臂的方向飘行。

    “因祸得福!”他喃喃自语,“祸?啊!幸猴,你在哪里?”

    他找遍崖底,不见幸猴!难道被巨蛇吞噬了?难道被怪鸟叼走了?总之,它已经凶多吉少。

    春节,没看成风景,却发生了这两件事,反差强烈的一悲一喜。

    当晚,他无法入眠。不是因为没有幸猴站岗而担心安全,他睡在“幸猴家屋”里,有比较坚固的柴门阻挡,如今又有敏感的听觉和会飞翔的本领,他已无所畏惧。他是无法适应没有幸猴陪伴。

    要是幸猴有惊无险,他坚信它一定会回来。然而六天六夜过去了,他在寝食难安的等待中,依然没有盼见它。第七天,他在“幸猴家洞”的洞壁上,用刀刻上“幸猴之灵安息”,算为幸猴立了灵位、墓碑。这就像他以前和依欣做过的“蓝鸟之墓”。

    他一遍遍回想与幸猴一起度过的日日夜夜,练拳、游泳、爬树、吃饭、打猎、采野果、搏击野兽、受伤、采草药、睡觉、站岗、看书、寻找猴群、追逐嬉戏,事事与它相关、处处它在身边,或彼此照顾陪伴,或相互学习借鉴,他们已经结下深厚的情谊。假如没有幸猴,他不会是现在的他。

    入山以来,他终于第一次流泪了!为一个与自己生命一样贵重的动物朋友!

    思念亲人、身负重伤他没有哭,饥寒交迫、遭遇凶险他没有哭,它救了他、令他无限感慨也没有哭,而今它永远消失了,活泼聪明乖巧懂事的它不见了,他心里又空又慌,感到痛苦难抑,伤心地哭了。

    幸幸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自己。他想到山神的一句话:“在哪里练习最有成效,最能磨砺意志呢?就在大森林!单独在大森林!大森林是百兽的天堂,只有深入这个环境探险,才能摸索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吃尽百般苦,方为人上人!”

    他自问:“难道失去幸猴,也算是‘磨砺意志’、‘吃尽百般苦’的一种吗?”

    “难道失去幸猴,才符合‘单独在大森林’的练武要求吗?”

    “难道坠落悬崖练成飞翔,也算‘摸索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吗?”

    “这些是谁规定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不要!”

    “山神伯伯您在哪里,您在哪里,我要问您!”他痛哭,喊叫。

    “既然自然界有残害幸猴的怪物存在,我就不能对怪物手软,否则它会祸害更多无辜的生灵。”他擦干泪,露出坚毅的表情。“为了打倒怪物,我更要学好本领。只有一身本领,才能主持正义,铲除妖魔鬼怪!”

    以后的日子,幸幸常常登上倒排岩,从岩顶跳下悬崖练习飞翔,也更勤奋地锻炼拳脚、研创武技。

    幸猴的“死”带给他的压力和动力,丝毫不亚于他爸爸受伤之时带给他的震撼。这两件事已经在他心里扎根,催促着他奋进。

    ……

    又到了夏天。幸幸练习的轻功、飞翔技艺已经纯熟。他经常从崖下飞到岩顶,从岩顶飘落崖下,来回练习。身上几多汗水雨水,都一同融进了日出日落和雨雾朦胧的风景里。

    这天,他施展轻功,朝东方前行。去年他花费半天才到达的恐怖密林,今天他只用两刻钟就到达了。不论是荆棘丛林还是宽阔水面,他都能飘越而过。

    他斗胆走进密林,这回里面却是异常寒冷,没走几步就令他冻得快要僵化。更为奇怪的是,这回竹木杈枝上不见了蛇,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猴子!看起来,猴子们都在沉睡。

    难道这处密林冬暖夏凉?不,应该是冬热夏冷。可为什么蛇在热中冬眠,猴在冷中夏眠呢?这是颠覆常理的呀。密林内冷热温差剧烈,连人都无法接受,动物怎么会适应的呢?

    幸幸本是个好问的孩子,随着见识的广阔,他问的次数也逐渐少了。父母、老师、山神不在身边,他便只能自问自答,自己思考、解析问题,寻找可能正确的答案。

    他想到《百味人生启示录》里有一则故事:恶为魔不满自己的丘陵领地,侵略善行佛的水草领地,善行佛不敌,被赶到大荒漠;对一贯生活在水草环境中的善行佛来说,置身大荒漠就像陷入绝境,但他没有绝望,在大荒漠寻找水源、绿洲,努力建造家园,扩展绿色版图;善行佛不仅适应了大荒漠的生活,而且使大荒漠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充满了希望的绿色;经过长期忍耐、训练、励精图治,有一天善行佛终于打败并斩杀了安于享乐、为非作歹的恶为魔,不仅夺回了水草领地,还拥有了比水草领地更广阔富饶的大漠绿洲;因此,不要被恶劣环境吓倒,适应、战胜恶劣环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存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如善行佛将拥有更加精彩的生命绿洲!

    “我明白了,蛇和猴在冬热夏冷中睡眠,将自己置身恶劣环境,就是为了练就适应、战胜恶劣环境的本领,好让自己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自由生存下来。”

    “冬有蛇,夏有猴,蛇和猴本不是朋友,蛇还会吃猴,那么,蛇和猴怎么会轮流在这个密林驻扎呢?如果动物们是有季节性地选择驻扎密林,那么在春季和秋季又会有什么动物来这里呢?”

    “唉,也许这些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处密林确实神奇,是个‘自讨苦吃’修炼本领的好场所。那么,我也来修炼吧,有益无害。只要我不犯它们,它们也不会犯我的吧。”

    此后,他除了温习拳打脚踢的“野芭蕉功”、身手敏捷的“猴爬树功”、体轻如落叶的“落叶轻功”、身如空中飞燕的“飘燕飞功”,他还每天一次“飞往”密林修炼“冷热气功”——静静地缓缓地吸气、呼气、吸气、呼气,坚忍林内冷热对身体的刺激。开始只能坚持片刻,而后两三刻钟,再后半个时辰。

    待到秋天,他发现密林里的气温一天热一天冷!这时密林里的修炼者除了他,便是成千上万只鸟,每天进出的鸟类都不一样,就像排好队似的,一拨去了一拨来。但他始终没看到那只害幸猴的怪鸟,否则,他会找它拼命。

    ……

    秋天,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他问自己:我勤学苦练的武功可以收获了吗?

    他笑了笑,从“幸猴家屋”门口一跃,施展“飘燕飞功”,一口气“飞”到古木林;再施展“猴爬树功”,一口气爬上最高大的树,接连“神猴爬树”、“灵猴戏枝”、“惊猴弃柱”几个动作下来,就已经翻遍了一大片树林;再施展“落叶轻功”,一口气“游”到了“万蕉千练园”,熟用不同季节的“冰肌热拳”、“暖肤寒拳”及改造的擒拿拳法、掌法、指法、腿法,几个套路下来,野芭蕉倒地无数,断碎如烂泥。

    他在密林里已能忍受半天冷热气流的“蒸熬”,并能自如转换内脏与外界的气息;经常跳入“无量瀑潭”洗澡、游泳,也创造了“潜龙翻浪”、“仰波逐流”等练武招式。

    他曾追捕野兔,一指令其断气;曾迎战豺狼,一掌令其呜呼送命;曾搏击野猪,几个拳脚就让它毙命;用弹弓、匕首射击飞禽,三十丈内百发百中。

    他长期脱光衣服练拳,沐阳光、浴雨雪,脸偏黑瘦,全身皮肤都变成了古铜色。他已能体察身边极其细微的响动,耳聪目明,出手迅捷……

    “这些就是山神所说的‘自会懂得生存法则’吧。”十二月初七,他最后一次登上倒排岩岩顶,尽情让双眼游览大雪景,而脑中对自身两年来的变化浮想联翩。“山神说,自然界会教导我所有,这就是‘身在山中必有路’吧。”

    “‘生路死路一念间’?是啊,假如我在艰难困苦时,失望、气馁、恐惧、退缩,不懂得向大自然学习,不学会利用自身长处和大自然的武器战胜困难和自然灾害,我可能会因一个错误或消极的念头而走上绝路、死路了。”

    “‘书贵不乏黄金屋,书美多呈颜如玉,学识广博变神通,聪明才智任我行。’春树老师送我的书确实是好书,送我的这句话也不错。读了《百味人生启示录》,让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可将书上的理论用于武术实践中。只是,‘书贵不乏黄金屋’,我只觉得书可贵,也从书中读得了宝贵的知识,却不稀罕金钱有多少,知识给人带来的富有不可用金钱算计。而‘书美多呈颜如玉’,我是不需要在书中寻找、欣赏美女了,因为有活生生的依欣呀,要不,把她放进书里品读?”

    幸幸这样想着,心跳加快,脸红了。

    当晚,幸幸第二次用刀修割了头发。午夜他做了一个梦,这是他隐居山中两年来做的惟一能记得住的梦:一位天神在空中宣读玉旨——“玉帝诏曰:桃源幸幸,你在紫云山练习武艺,两年期满,业绩可嘉,准予出山,于十二月初八日卯时由土地神领你回乡。此后,望以你所学本领为人间除恶行善,多作贡献以积功德,天庭有盼!”

    十二月初八日早上,幸幸醒来洗漱后,推开“幸猴家屋”的门,便看见从远处飘来一老者,那是他认识的土地神。

    走到跟前,土地神笑貌不变,捋着雪白胡子吟咏:“前年今日此山中,犹是懵懂一弱童。山容不改童颜改,身怀神通二度冬。”

    幸幸抱拳致意:“土地神爷爷早安!”

    土地神微笑着点头:“幸幸早安!你准备好了吗?”

    “请稍等!”幸幸进“幸猴家洞”,他向幸猴的灵位、墓碑鞠躬作别:“幸猴,再见了!有机会我再来看你!”

    他带上来时的行囊,关好“幸猴家屋”的门,再环视一遍雾雪朦胧的四周,怀着深沉的心情与土地神踏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