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浪道行唐 » 第16章 真言九句证一假 人心有贪自入彀

第16章 真言九句证一假 人心有贪自入彀

    “老房老杜,如果可以的话还是莫要将赌档合法化,终究不良于民风!一点小钱咱以后慢慢挣就是!”

    陈三浪的声音远远地从身后传来。

    房玄龄杜如晦相视一笑点点头,这小子终究还是纯良的。虽然两人不用他提醒,但他这话说与不说,却有大不同。

    陈三浪送走了两位大相就躺在了榻上细细回忆今天的表现起来,想想是否有什么疏漏。云遮雾罩地漏了点东西,借助文明的代差‘碾压’地很漂亮。但自己看着壮实实际上终归还是个虚胖子,哪天被针尖轻轻一戳就‘噗’地漏了气。任何时候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更何况是在两位人杰里的人杰面前表演?

    如果说献给皇帝的‘玉座金佛’是自己刻意谋划的话,那今日帮两位大相的忙算是顺手牵羊了,但依然是实打实的‘斯蒂庞克’不是?皇帝应该不会再有杀心了吧?

    想起前几日的作死,陈三浪还是忍不住后怕。为什么不看皇帝?心虚啊~真以为仗着穿越的见识就可以无视皇帝的威压?何况是生杀予取予求的皇帝,还是敢弑兄囚父的李二!

    官都不是,是吏!下县县令甚品别?九品!

    “真特么累心啊~”陈三浪感叹一声翻身睡去。晚饭?再说吧,反正会有人喊。孔颖达和颜师古要是敢来吵自己,就让他们自挂东南枝去。

    ....................................................................

    李世民闲散地坐在书案前,雄壮的身躯在烛火的照应下,在身后的大唐舆图上投下了更加雄伟的影子,就像一位神祇,威能覆压整个帝国。

    三年前的今日---武德九年六月十四,亲手了断了那份手足亲情之后,总有垒块叠压在心中。其中滋味只有自己一人默默品尝,便是皇后也无法分担一二。

    只是今晨去祭拜过那人后,心中的阴霾仿佛散了大半。因为陈三浪献给自己的宝贝,非真命天子不可得!

    今晚本该去杨妃处宿寝的,只是被房杜二人的回禀给勾起了兴致,在此研究陈三浪所说的方案的可能性,连晚膳都是在勤政殿随意的将用的。

    饭食可以随意,国策却不能轻启。

    那陈三浪的主意的确可行,但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牵扯地实在太多,须得做足准备小心行事。

    长安最大最红的青楼----静夜楼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的,他的背后是一众宗亲;最大的赌坊----银钩赌坊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家的,背后更有一众陇西权贵;其他的零零碎碎的青楼赌档不去说了,哪个背后没有个公侯王爷做靠山?

    要动这一块须得快准狠!还要把自己摘出来才不会受反噬。

    就像陈三浪说的,推在了百姓身上自己才不会有后顾之忧!百姓舆情太凶太急太大,自己身为皇帝怎能任由治下子民受那般凄苦?怎能眼看着事情闹大危及社稷江山?

    想起杜如晦描述的在调侃陈三浪喜好‘胸极大’时那小子的神情模样,李世民忍不住笑了一笑又皱眉头。该如何处置这小子才好?

    若无乱谶之事按朝廷惯例封赏下去就是。可明明是有着大功劳偏偏就闹出乱谶的事来!朕虽不惧这等虚无之事但也不能被人拿了这事扰乱朝堂。

    本来看在他献宝有功又有‘谢仪’可收,那乱谶之事糊弄过去就是,弄个不赏不罚随时监视着只要别再乱嚷嚷甚‘魔神’就行,若再犯秘密处置了就是,算是对得起他的‘房租’与‘谢仪’了,自己这皇帝也算是古往今来帝王中有数的大度了。

    只是今日房杜却猜测他背后有大宗门!而百骑司从那小子的住处搜捡出的文书也坐实了房杜的猜测!那这小子的才能本事就不能只以献宝来衡量了。

    能得房杜双相共举的人才不是没有,但只十六七年纪的人他却是唯一。从他住处搜出来的一大摞他记录的调查资料与几份‘文明观察调查报告’更实打实地证明了他是个.....大才!虽然不明白‘文明调查’是何意,但报告结论却是一目了然。

    以这小子的才能以及宗门的底蕴,日后发挥的作用定不会低于他的‘房租’与‘谢仪’........今日房杜求问之事便是最好的明证。随便一个主意便能给朝廷搂进千万贯!

    该如何才能让这小子出仕呢?

    李世民重新拿起书案上的文书细细看了起来,陈三浪的调查报告亦有大学问可学,当细细研读。至于乱谶之事.....呵,无妨。不说知晓此事的房杜长孙与孙伏伽四人断无可能传扬出去,就算真的不小心漏了口,朕会怕?无非多费点手段罢了。

    人才难得啊~

    “禀陛下,越王殿下求见。”贴身太监的声音打断了李世民的思绪,让李世民一怔,才十岁的二儿子怎得这会子还没睡?这该有亥时三刻了吧。

    “宣!”

    ..........

    “儿臣见过父皇~”胖嘟嘟的小家伙小大人一般的行礼很是萌人。

    “青雀,如此晚了怎得还不就寝?”李世民招招手,把自己这极宠的小儿子唤到身边。

    “父皇,儿臣算出纸张四十二折之后的厚度了!”李泰肥嘟嘟的小脸一本正经,可明明是开心的事却有着一丝沮丧和别样的疑惑,“用宫里的宣纸来做底数的话,四十二折后约莫有八十八万里厚了!”

    “多少!”李世民被吓了一跳,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原本听陈三浪说的数是铜子计钱心思没往距离上转,数又太过巨大反而没了感觉,如今儿子用了熟悉的‘里’来表达,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数目的巨大!

    “青雀你确认无误?”

    “儿臣请太史令李淳风道长一起算的,数人用算筹算了三遍再复过三遍,确认无误!”李泰的小脸皱成一团,快要哭了,这个答案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既然无误又何须这般模样?这答案确是出人意料,可你算了出来只证明我儿聪明啊,何故如此?”李世民心疼地抱起小胖墩,小家伙打小就聪明地厉害,学什么都厉害,自己从来都是宠着疼着,啥时候见过小家伙这般难过。

    “为何答案如此之大儿臣未想通,李太史也没能解说清楚。但儿臣关心的不是这个,因为这些道理回头去问那陈三浪就好。儿臣关心的是,那陈三浪说四十二折后能到月亮上去,那如今儿臣算出这厚度了,也就是到月亮上的距离了。”李泰忍不住晃起脑袋来,“儿臣想知道那陈三浪怎得就知道到月亮的距离就是这个厚度呢?他上去过吗?儿臣实在想不通其中道理,怎得都睡不着才.......”

    ‘他上去过吗?他上去过吗?他上去过吗?他........’

    李世民的脑子里顿时空白,李泰下面的话也没能听进耳中,只有儿子那一句‘他上去过吗’在回响。先前虽也在心里转过念头却未曾细想过这个问题!

    是啊,他怎就晓得这厚度就是到月亮上的距离呢?!还是他随口诳言呢?但若是随口诳言怎得就如此确定纸张无法对折十三次,若能对折上四十二次后就能到月亮上呢!

    没有人对四十二次对折上过心,那是因为所有人没办法突破十三折,注意力都在这上面了;更是打心眼里认为哪怕对折个四十二次能有多厚?十丈百丈厚就顶天了吧!可如今算出来竟然是八十八万里!那他这话就不能不信了!

    既然是真的,那距离月亮的长度是如何得出来的?只可能是他师门传授的学问~

    他是肯定没上去过的,但他宗门长辈呢?!他的长辈们又是如何上去的?要有怎样的威能才能上到月亮之上?那是神仙住的地方!仙啊......

    李世民心中一些本来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变得好像具体起来......

    “父皇!父皇!.....”

    李泰童稚的音调把李世民从纷杂的念头里唤醒,只是如今哪有心思哄这孩子,三言两语打发了他让人带回去歇息。

    这事棘手了!

    李世民终于把思绪从那些缥缈的念头里拔出来集中到了现实。

    这小子说的‘魔神’之事就极有可能是真的了,有如此威能的宗门培养出的杰出弟子有点不为人知的本事也是应该.......这才是真麻烦!

    那‘魔神’事自己反而不能随意处置了事了,真相必须要弄清!若是真像对自己不利更要小心行事不能落人口实,否则不但朝堂平起波澜更可能要面对他宗门可能的报复!

    自己不怕报复!更不怕麻烦!若是这也怕那也怕自己的坟头早就毛蒿三尺高了!但自己实现千古圣君的梦想估计也会越发困难!最终史书之上留下的估计只有四个字--弑兄囚父!

    断不许如此!

    好在如今各种迹象看来,那小子似乎要守许多规矩,有规矩要守愿意守并守得住。而且良心似乎也不坏?至少考虑到民风了。呵~这就好~就怕你是个有本事又胡来的混世浪荡子。既如此,那无非日后不能随意拿捏于你罢了。

    弟子要守规矩,那山门呢?是不是也有规矩要守?不然凭他山门如此本事,这天下为何对他山门闻所未闻过?那便证明一件事----他山门轻易不得入世!即便入世也不得使用仙家手段!

    就像陈三浪入世三年,过得如凡人无异!说句微如蝼蚁也不为过。不然他又怎会说‘不可因一己私欲而使山门之物入世’‘不能传授超越当世之学识’?原以为只是他的自夸之语,却不想根子却是在这里!

    不是不想用那非凡手段,而是不能!

    哈!终有一日能摸清你的底细为我所用!且待来日!

    大唐天子用力地握紧了拳,就像当年冲进玄武门那一刻一样!

    这天下,没什么能挡朕的脚步!

    若有,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