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浪道行唐 » 第21章 说前辈功绩天下无双 批鸿儒本心诛心呕血(1)

第21章 说前辈功绩天下无双 批鸿儒本心诛心呕血(1)

    孔颖达很严肃地点点头,“日有所得幸事也。学问难求当珍之惜之。”

    “.......”陈三浪无语又敬佩,瞧瞧人家这好学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当年无忧无虑地爬墙看片玩游戏躲在被窝看小说.......嗯,那也是学习,只是学的不是正经学问。但凡有机会重来一次自己都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儒学体系除外,因为学到死也干不过人家,自己终究还是一个无耻的实用主义者。

    “小子服您了,佩服您对学问的态度!孔公请受小子一拜~”陈三浪很郑重地向孔颖达鞠躬行礼。

    孔颖达安心地受了他一礼,眼底露出欣慰的神色。这小子的学问虽驳杂却极广博,这些天茶余饭后的聊天居然除了经史子集外的学问外没甚能完全难住他的,总能有一二应对且还不是空泛之言,但这小子对学问的态度却很让孔颖达不喜,就算他是道家没必要学习儒家的经典,但能多学一点不好么?那些成名的大家哪个不是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偏偏这小子对自己的学问毫不感兴趣,这实在是太气人了。

    “那你对老夫的提议可......”

    “孔老啊~您打住!我真不是不想跟您学儒家的学问,而是....而是....啧~该怎么跟您说您才能明白呢?”陈三浪苦着个脸叹气,“这样吧,我们先来讨论下什么叫学问您看可行?”

    “好!”孔颖达点头,这世间唯有学问二字自己是从来没有怕过谁的。

    “孔圣的言行肯定是学问这没什么好讨论的,经史子集是学问也是无疑的,小子问您一句,道尊的言行佛祖的言行算不算学问?道典佛经算不算学问?”

    “自然是算的。”孔颖达淡淡地点头。

    “那您觉得木匠、泥匠、瓦匠等等百工的手艺算不算学问?”

    “不算,你也说了是手艺,只能算‘技’,谋生之技能。”孔颖达想也不想直接否认,一群下里巴人卖点苦力气的人也配谈学问?没得玷污了学问二字!

    “那农夫的种田手艺算不算学问?”

    “只能算一半。”孔颖达略想了一下。

    “商人经商的手段算不算学问?”

    “混账东西,商人逐利而枉顾大义,如何能算学问?!”孔颖达听了顿时大怒,怎敢把只知逐臭的商贾与学问挂在一起。

    “兵家打仗的手段算不算学问?”

    “嗯....算!”

    “算学算不算学问?”

    “算!”

    “好,儒道佛三家的言论都是学问,士农工商里只有士人算学问人对吧?”

    “是!”

    “您是当世有数的大家,您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基本代表了天下读书人的看法,所以您对学问的看法也可说是天下人对学问看法,对吧。”

    “然也~”孔颖达自信地抚须,这天下他孔家就是学问的代表。

    “那小子从您这几句话里读出一个意思:您对学问的认知是那种‘即可独善其身也可兼济天下’的一种意识形态领域里.....嗯,这词您听不懂,哲学....啧~这词也难解释,反正就是就是....”陈三浪发现自己没法用孔颖达能理解的词汇去表达自己的意思,烦躁地挠挠头皮,“反正就是:不是某种单一的技能却能治理天下并教人道理的一个思想体系对吧?”

    “体系?一体之系统?”孔颖达有些不太确定,既然是论学就该对每个字都负责。

    “不准确,大概就这意思吧。”陈三浪有些烦躁,却不能发火,自己主动要跟老头讨论学问好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释。自己拉的翔再恶心也要把腚眼擦干净喽。

    “那你说这番话也勉强算是准确。”

    “好,做个总结,那就是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有个共同点就是----于个人可以修身于国可以治理天下或有助于治理天下,蕴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吧?”

    “对!”

    “那小子问您,如果一个农夫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培育出了一种新稻种,这种稻种抗旱抗寒抗涝抗病虫害且精心栽种后亩产达到一千五百斤,那这培育稻种的方法是不是学问?这位农夫是不是学问人?这位农夫有没有做到孕育天下的伟业?”

    “......”孔颖达张口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不等他的回答陈三浪又说道,

    “如果一位工匠,做出了一种新式车马,可日行千里却不费人力畜力且出行成本低廉,能让南方的稻谷只花如今百一的成本就运到长安,能让长安的兵马朝夕之间就到达边关迎敌,那他算不算于国于民有大功?他制作车马的技艺算不算学问?

    如果一位商人,在多年的经商中看清了钱的本质,总结出了一套理论,让国家更平稳更快速地富裕起来,让百姓让地方都更加富足,那这商人算不算兼济天下?他的理论算不算学问?”

    陈三浪眼神贼亮贼亮地望着孔颖达,老孔啊,儒学我是没本事学了,但论什么叫学问,呵呵,问你一句‘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你可知如何作答啊?

    “你之所言算学问!但都只是假设,做不得数!再说,我儒家也有大家作了‘农书’‘百工’‘商卷’等巨作,要说学问,还是儒家!”

    “呵,那敢问孔老,作这些书的人是自己研究出了这些学问还是只是总结别人的经验?您要把‘研究学问’本身与‘记录学问’这个行为区分开来!小子不否认记录学问是件大功德之事,因为有他们记录学问我们后人才能不用从头探索,直接享用成果。但他们只是记录,不是研究!这里面有本质的区别!”陈三浪冷笑一声毫不客气地反驳这个老头无耻的观点。

    “就算如你所说,你说的那亩产一千五百斤的稻种呢?日行千里的车马呢?阐述钱的本质的书呢?这些还不是你空口白话自说自话!”

    “呵呵~好叫您老知晓,我山门有一先生,姓袁讳隆平,字庆余,人皆尊呼其为‘满仓先生’!(字与尊称皆为杜撰,却不敢有半分不敬。只是个人觉得这字与尊称勉强配得上老先生的功德。)满仓先生做了一辈子的农夫,不但研究出了亩产一千五百斤的稻种,而且是一年两种,气候好的地方一年三种!夸先生一句‘活人无数万家生佛’谁敢不服?

    山门有两位先生,一姓马讳克思另一姓恩讳格斯,两位先生都是商贾出身,却写就了煌煌巨作《资本论》,道尽钱的本质商的本性。(这二位的出身为杜撰。)

    至于工匠这一行不说了,能做出翱翔九天之上的器具这只算是小拿,大拿的成就不说也罢,说了您老也听不懂;至于日行千里的车马,呵呵,说句让您唾面自干的话,小子我不会做,但小子恰好无聊时读过相关的书,懂得怎么做!这可不是小子的本业,只是小子无聊下看闲书一般看的。”

    “至于算学的成就。”陈三浪邪邪一笑,“那是我山门道典三藏之一‘数学’是也,我山门对数学的定位是--以数字描绘万物推演万物,最终达成信息大一统。驭神算而测无常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至于儒家佛家的学问,我山门对这两门学问的研究精深到.....算,小子无需自夸,左右只要小子愿意,各种经史子集注传笺疏,小子随时可以去读去看且不用花费一文钱。

    不跟您老学儒学不是因为小子有地方学儒学,而是因为我山门的学问,种类之多门类之全研究之精深,已经到了一种非人力能学全的地步!一个人一生选一门学问为本业,另修几门学问来辅助本业的研究就已经是极限了!

    您老还觉得小子有必要跟您学儒家的学问吗?”

    陈三浪高傲地昂着头,耷拉着眼皮看向孔颖达,“知道您心里肯定质疑小子的言语,小子便立个誓----小子所说的若有半分虚言,便叫小子此生不得归山!”

    “真...真有那稻种?!”孔颖达抓着胡子的手不自禁地颤抖,“你真没诓老夫?”

    “爱信不信!老孔,你这态度很让人烦晓得不?满仓先生仙去后,我还读过他的一些成就,对于培植稻种虽不会其中精髓但大致理论与方法也知晓一二。小子性子虽惫赖,但绝不敢拿满仓先生开一丝玩笑!”陈三浪有些恼怒,收了平日里的嬉皮笑脸很严肃地回答孔颖达。这恼火既因孔颖达的态度,也因为‘这个世界’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一种情怀。

    “那....那...老夫本不敢请,但为天下苍生还是想问一句,三浪道长可能将这育种之法传之天下?”孔颖达哆嗦着向陈三浪行礼请求,既为陈三浪所描述的学问的广博更为这育种的法子,若能将它传扬天下,功盖三皇也敢说!

    陈三浪一见孔颖达想要行礼,立刻走开两步,嗤笑问道,“切~凭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