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十二章:第一次杯酒释兵权

第十二章:第一次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饭时分,宋太祖赵匡胤把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四位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喝得正嗨的时候赵匡胤突然屏退侍从。他站起来叹了一口气开始发表即兴演讲,说:“如果不是靠你们出力,我是当不了皇帝的,为此我从内心里一直念及你们的功德啊!”

    这些将领们一听就知道这酒算是喝不成了,赶紧齐刷刷跪一地,说哪里敢居功啊。赵匡胤看着大家继续说:“当天子太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就挺羡慕你们能够一觉睡到自然醒,我是整个夜晚都睡不安稳啊!天天提心吊胆的!”

    大家一听味儿不对啊,石守信非常惊骇地问:“大哥,你是皇帝啊,我们都是你手下的将领,你羡慕个啥啊,你老大日子难过,那我们还怎么活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老睡不安稳呢?”赵匡胤回答:“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但是搞不清楚赵匡胤到底有什么意图,连忙磕头说:“大哥你别乱说啊,我们都是真心拥戴你的,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赵匡胤还端着小酒杯,说:“我知道大家都是真心拥戴我的,但是你们敢保证你们手下的部将没有想法吗?万一你手下的人想富贵,哪天又搞一件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你们该怎么办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这个酒彻底就没法喝了!鸿门宴只杀一个人,今天是要把我们连锅端吗?在座的四位将领都不敢保证手下不出来一个人,重要来一次黄袍加身,谁敢写个保证书?所以这四位将领全跪到那儿,王审琦说:“我们这些人都是粗人啊,脑瓜不好使,不知道怎么该处理这个事,还是请老大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啊!”

    赵匡胤很坦然地说:“人的一生很短暂,眼睛一睁一闭,这一辈子就过去了,这么短暂的人生大家多攒些钱财,多置办良田美宅,同时多买些歌姬,每天喝酒听小曲,让全家人都过上富贵日子不好吗?大家把兵权交出来,然后我安排大家到地方做节度使,给大家工资加到最高级别,另外还会给你们很多赏赐,让你们这一生过得舒舒服服,这多好啊!而且我家里还有好多闺女,我们一起结为儿女亲家,这样咱们君臣之间就不再猜疑了,这样难道不好吗?”

    话说这么清楚了,这四位禁军高级将领全明白,根本就没有回旋余地,最重要的是赵匡胤当时已经牢牢控制了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只能俯首听命,然后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感谢赵匡胤的恩德。

    到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每人一个奏章,有说身体不舒服,有说老婆不让当官,想回家陪老婆的,还有说自己下半辈子不能当官的,大家都想辞去禁军将领职务。

    赵匡胤大笔一挥:以上请求全部批准。然后给大家重新安排了地方上的岗位,中央禁军高级将领的职务全部解除了。只有石守信保留了一个“侍卫都指挥使”的虚名,然后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大女儿嫁给王审琦的儿子,二女儿嫁给石守信的儿子,赵匡胤的三弟赵光美娶了张令铎的女儿。

    赵匡胤马上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就是后世称的三衙统领。解除石守信等名将的兵权后,赵匡胤另外挑选了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于是禁军领兵权拆二为三,以名望比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件极具戏剧性的事件在民间被广为流传,同时也留下了太多疑问,为什么赵匡胤只是寥寥数语就让这些手握重兵的功臣们乖乖地交出兵权?这场看似平常的宫廷酒宴中,究竟暗含着怎样的玄机?

    近代不少学者经过考证,对这个生动并且戏剧性的故事产生了怀疑,开始质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甚至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李焘在史书中认为这么大的一件事为什么在当朝的史录中没有记载呢?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啊,所以李焘就把这件事补到正史上了。所以近代的学者就提出疑问,正史没有记载,根据一些笔录的记载补进正史会可靠吗?

    北宋有一个非常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叫司马光,就是小学课文里《司马光砸缸》的主角。司马光不仅是大文学家,还是举世闻名的史学家。他在北宋神宗皇帝在位期间反对王安石变法,从龙图阁直学士的官职上退休,花了十五年时间编著了名传千古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里面记录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到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征南唐打淮南这段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里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包含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司马光还完成了一部语录体笔记,非常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公元960年-1070年)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

    在司马光详细记载了赵匡胤组织这场酒局的经过,但是李焘在写史书的时候把它记下来的时候,特意加了标注,说他认为无据可考,并且这么一个生动的故事,它是经过几代人一点一点累积成的,所以李焘说这个事不太可信。

    故事发生在建隆二年7月,但是在正史中记载赵匡胤的妈妈杜太后在建隆二年6去世了,杜妈妈去世的时候称为国丧,赵匡胤要丧服,怎么能召集手下的小弟喝酒呢?所以不太可信,但是司马光在史书里明文记载了,我们都知道司马光作为一个权威的史学家,他不是那种满嘴跑火车的人,一个写《资治通鉴》严谨的历史学家会编造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吗?

    我们正史中记载的禁军将领们职务的变化来倒推这个杯酒释兵权的事情有没有发生过,在建隆二年闰3月,赵匡胤把刚刚做了一年多一点的禁军一把手解职了。当时担任殿前司的最高长官都点检的人是慕容延钊,赵匡胤将他调到地方担任节度使;同时还免除了侍卫司都指挥使韩令坤职务,也就是拿掉韩令坤的军权,然后到河北承德担任节度使,这两个人走马上任之前赵匡胤专门摆了个酒宴欢送他们,这说明禁军两个最重要的部门殿前司和侍卫司的一把手确实存在杯酒释兵权的可能性!但是时间不在建隆二年七月。后来石守信、王审琦这些人都到地方上担任地方节度使,不再担任中央禁军的职务!

    那么怎么解释杜妈妈去世期间,赵匡胤在一个月之后举行酒宴的事情?这就涉及到古代守丧制度了。古代太后死了,皇帝肯定要服丧,杜太后去世赵匡胤应当服三年丧。皇帝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果老是在服丧期,怎么处理政事呢?皇帝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用一天代表一个月,规定三年可以用二十四天来代表。那么从六月初二开始,二十四天之后就是六月二十五,赵匡胤就可以解除丧服了。

    史书记载建隆二年七月十九日,赵匡胤在宫殿举行过国宴,国宴都可以举行,何况召集四个禁军将领搞一个小聚会,那么赵匡胤用喝酒的方式来解除兵权,这个事还是有可能的,况且赵匡胤一直都有通过喝酒来解决问题的习惯。赵匡胤本来就嗜酒如命,、一喝就要喝醉为止,喝醉以后第二天就后悔,再喝酒还会喝醉,醉醒了以后再后悔,典型的有错想改,还没改再犯。

    据说有一次赵匡胤宴请朝臣们喝酒,借着酒兴来到一片小树林,然后给大家都发了一把弓和一支箭,然后对大家说:“这里没人,有谁想当皇帝的就在这个小树林里把我杀了,你们就是皇帝了!”所有朝臣傻眼了,这都什么套路啊!

    这些事情说明赵匡胤确有通过喝酒解决问题的习惯,有些故事可能个别细节上有夸张,但是杯酒释兵权的事应当是真的。

    后世的乾隆皇帝最能理解杯酒释兵权的事,表面上是吃顿饭就解决兵权的问题,但是在这个事情下面,一定有权力之间的博弈。皇帝赵匡胤和石守信这些掌握禁军的高级将领,他们之间一定有过几次角逐,最后结果是赵匡胤胜了,所以赵匡胤才能吃顿饭的功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赵匡胤的能力和威望、智慧远在这些武将之上。那些禁军将领也知道他们玩不过老大,叫你交权你就交吧,痛痛快快最好,否则将来后果很严重。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高怀德对赵匡胤太了解了!

    当然了,赵匡胤没有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大肆屠杀开国功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多少开国皇帝干过的龌龊事啊,解决了内部的风险,赵匡胤接下来要剿灭哪些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