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十三章:赵匡胤错杀忠良

第十三章:赵匡胤错杀忠良

    赵匡胤从中央禁军殿前司都点检的岗位上逆袭上位,当上皇帝没几天就琢磨,如果下一个都点检也来个黄袍加身,我所有的努力不就替别人做嫁衣了吗?赵匡胤几个晚上睡不着,终于在上一章里通过“杯酒释兵权”搞走了四个老搭档,换资历浅的上位之后发现也不是最佳解决方案,一旦这些资历浅的“媳妇熬成婆”,我的下一代Hold不住他们,我的江山怎么万年永固?

    不行,我赵匡胤还得接着折腾!一想到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的权力就头皮发麻,这个岗位既管地上跑的,又管马上飞的,虽然把侍卫司一把手都指挥使韩令坤忽悠到了地方担任节度使,但是根本没有适合接替韩令坤的人先。既然这个岗位的权力太大了,要不我把侍卫司拆成两个岗位: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说干就干!

    就这样,原来的殿前司和侍卫司(两司)变成了殿前司、马军和步军都指挥使(后人成为三衙)。原来两个老大一合计就能办的事,现在得三个人做主,似乎还是不妥。赵匡胤忧心忡忡,但是又找不到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宋朝的政治机构和以前的朝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赵匡胤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设置另一个没有领兵权,却只有调兵权的部门呢?唐朝设置过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的机构,叫枢密使,我大宋王朝管调兵权的部门,就叫枢密院,就这么办了!因此,掌兵权的人没有调兵权;有调兵权的人没有掌兵权的相互牵制的格局就形成了。

    慢着!如果有掌兵权和调兵权的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培养出感情了,那不就破解了这个格局吗?为了拥兵自重,大家都发展成了恋人,对我大宋王朝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换防制这个现代军事中依然不过时的机制,被赵匡胤在一千多年前应用在军队中,规定地方驻扎的统领,每隔三年进行一次换防,这一番操作下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谁也不可能在地方部队里培养出自己一派势力!赵匡胤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年以后有另一位伟人应用过这个机制。

    在任命禁军负责人这件事上,赵匡胤想起了国丈符彦卿!他在天雄军担任节度使已经好多年了,该给他挪挪窝了,赵匡胤嘀咕道。说干就干,任命的诏书下到中书省,皇帝的使者正准备上马,赵普一把拦下,诏书接到手上往怀里一揣就进宫了。

    这个时候赵普是宰相,分管着中书省呢。赵匡胤看到赵普怀里鼓鼓囊囊的,想着我任命国丈领禁军,赵普这个家伙瞎操什么心?果然赵普东拉西扯汇报一通之后,就把话题转到符彦卿身上了。“您觉得符彦卿这个人怎么样?”赵普问,“符彦卿简直就是当世福将,历时三朝,镇守北方,为我们大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赵匡胤话锋一转:“他家的闺女啊,我跟你说,一个比一个漂亮,老符太有福气了,前段时间我二弟续弦就娶了老符家的三闺女……”

    “符彦卿不能担任禁军统领!”赵普打断赵匡胤的话,而且一点感情色彩也没有。

    “中央禁军需要绝对忠诚的人,二弟娶了老符家三闺女,我们就是一家人了,非常符合禁军统领这个岗位的条件!”赵匡胤连忙解决。

    “难道周世宗对老大你还不够好吗?”赵普说。

    一句话怼得赵匡胤满脸通红:赵普你个老小子,哪壶不开提哪壶啊!赵匡胤的心在痛,恨不得把赵普拖出去杀了!

    不过他说的很对,周世宗柴荣把我当亲儿子一样看待,他在棺材里只躺了半年我就夺过他的龙袍,别说还挺香!符彦卿三朝元老、两朝皇亲,威望太高,坚决不能用!

    到底用谁来担任禁军统领呢?这个时候赵匡胤又想到了一个人,——张琼。赵匡胤还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时,随柴荣出征攻打南唐。在南唐寿州城外,赵匡胤带人马跳下护城河,向寿州城发起攻击,这是老赵平生最危险的一次,差一点到阎王爷那报到。

    城上万箭齐发,箭如雨下,“矢粗如椽”,这箭是特制的,杀伤力非常强,那时的老赵根本就没有什么当皇帝的想法,全心全力为周世宗柴荣卖命,建功立业,报达柴荣的知遇之恩,干了很多危险活。

    这次老赵也是身先士卒,与手下的军卒一样,也坐在一条小小的皮筏子上,血气方刚,乘勇向前,防护用具什么护身铠甲呀,盾牌之类根本没带,轻装上阵,是便于爬城,遭遇如此猛烈的箭雨,无疑是自杀式送死,士卒纷纷倒下,就在他性命危机时刻,有个人跳起来伏在他身上,为他挡箭,那“矢粗如椽”的大箭钉在那个人大腿上,立马就昏了过去,让赵匡胤捡了一条命回来。

    这为他挡箭的是谁?——是赵匡胤帐下亲校随从张琼,用今天的话讲是他的警卫班长。

    赵匡胤带着张琼退了回来,对张琼的伤要紧急处理一下,这时张琼已经苏醒过来,那箭头插入骨中无法拔出,张琼这小伙子实足一个猛人,能与当年关羽中箭刮骨疗伤有一拼,便喝酒一大碗,让人敲破骨头取出箭头,据说血流好几升,用半条命换来赵匡胤的平安。这么强悍、忠心的人,怎能不被人重用?于是,张琼一直是赵匡胤的亲随护卫,就像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的许褚一样,谁都需要这样忠勇的人,谁都赏识这样肝胆之士。

    赵匡胤当了皇帝,张琼自然也是最亲信的人,是内外马步军都头。老赵解除了手下哥们的兵权之后,自然也免去弟弟赵光义的殿前都虞候的职务,调任为开封尹。禁军这个重要位置谁来接任更把握?老赵心里有数,说:“殿前司卫士如狼似虎,不下万人,非张琼不能统制。”于是就让张琼接任了这一职务,没有谁更比张琼更让人放心,也是老赵对他的信任,也埋下了一个隐患,这赵光义不是一个善茬,居心叵测,把其兄解除自己兵权的怨恨都投到张琼头上。

    可以说张琼对老赵也忠心耿耿,典型的职业军人,脾气有点暴躁,治军比较严厉,对手下丝毫不客气,无论平级、下级,一点面子不给,常常搞的大家下不来台,但张琼这种人比较简单,骨子里没有整人的意识,直性子人。但在官场上这种性格是行不通的,得罪一大片,几乎没人去凭良心说真话,玩的不是能力是心机,讲究“厚黑学”那一套,不整事专整人。

    说来老赵也有一个毛病,总是怀疑手下这些将领,是否会弄出点“黄袍加身”的事来,对谁,无论资历深浅,只要有“位置”的,都怀疑,怕这些人玩阴的,整出谋逆之事来,就安排了“探事”之人四下刺探,监视手下的一举一动。

    这些“探事”的人依仗皇帝撑腰,仗势欺人,无中生有,有的还凌辱朝廷大臣,阴奉阳违,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常常在给老赵的汇报中指鹿为马,令朝野上下文武大臣十分不满,真不知这些“密探”会在背后玩什么花样,于是,有些正直的朝臣就直言反映情况,老赵振振有辞说:这不是我发明创造的,你看柴哥(后周世宗柴荣)就是这么玩的,便于统治。

    老赵的“智囊”赵普忍无可忍地顶撞说:“头,你看柴哥虽然这样用事,到头来还不是让你占了窝!”

    老赵望了望赵普,瞅了瞅大臣,默默了好一会,心里问候了赵普祖上十几代,就收敛了一些。

    对于老赵而言,文官对他构不成威胁,他总不放心这些手握枪杆子的武人,自己夺取柴哥的天下就是先例。于是禁军的头们,一换再换,从有资历的换成没资历的,又把军权分个七零八碎,但总是放心不下,主要是那“点检成天子”给他种下心病。

    殿前头儿虽然是他的救命恩人张琼,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他待柴哥也是出生入死呀。

    所以,老赵盯着殿前禁军,也让他安插到殿前中的军校史珪、石汉卿等几个小人最得老赵信任,所有的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反映上来。别看这石汉卿、史珪职位不高,却拥有老赵给予的特权,没把殿前司的头们当回事,作威作福,令殿前禁军的将校们敢怒不敢言,有理无处说啊。

    张琼为人光明磊落,觉得自己与老赵是过命的关系,又心底无私,根本没把这两个小丑似的小人当回事,十分看不惯他们的卑鄙伎俩,便主持正义,在大庭广众之下轻蔑他俩,叫他俩“巫媪”,也就是“老巫婆”,很形象的,由之结怨更深,让史珪、石汉卿恨之入骨,发誓要整倒张琼,便四下收罗张琼的“罪行”,又串通另一个龌龊卑鄙的权贵、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对张琼下了狠手,要治张琼于死地。因为张琼出于忠心,为赵匡胤的社稷着想,公开反映赵光义结党营私,“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纵法以结豪俊”,让老赵认真对待这件事,抑制赵光义的势力膨胀,以防不测,可惜忠言逆耳,多么开明的人也有昏庸的时候,这赵光义是老赵亲弟,老赵以为张琼挑拨他们兄弟的关系,老大不高兴!

    于是,这史珪与石汉卿乘机罗列了张琼的一些“罪行”:擅自选用军队的战马为自己的坐骑,跟现代的公车私用一个性质;私自把叛臣李筠的仆从收归自己帐下;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平日里恣意打骂将士等等,最触动老赵的便是张琼是一个阴险小人,诋毁前任殿前都虞候赵光义,无疑是挑拨老赵兄弟的关系。

    赵光义有一伙人在煽风点火,让宋太祖不得不重视这件事。

    张琼是他的救命恩人,老赵就亲自审问,张琼耿直,对他们举报的事根本就不承认,实是冤枉,据理力争,言辞有点冲动,不由激怒了老赵,喝令左右杖责张琼。

    善于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石汉卿乘机举起铁杖一阵猛击,张琼被击打的昏死过去,老赵一时间不辨真伪,令拖出去,打入御史台大牢审讯。

    半路到明德门时,张琼苏醒了过来,意识到事态很严重,这老赵是要要他的命呀,那些奸佞的小人更不会放过他,已经串通好了,他的赤胆忠心被人诬陷了,他想起家中的老母,百感交加,伴君如伴虎,人心太可恶,就愤然解下自己官服上所系的腰带,拜托人交给自己的老母亲作个纪念,他知道,从此永远也见不到老母亲,见不到苍天。

    自古正邪如水火,多少“莫须有”让正人君子蒙冤。

    押解到御史台大狱,那些官员根本就不听张琼的何处辩护,按着“举报”的罪行,被赐死于开封城西井亭内(宋历史上第一个风波亭呀)。

    张琼冤死,还是有正直的官员向老赵反映张琼的真实情况:老赵,你怎么不深入调查一下呢,张琼救你命就别说了,他根本就家无余财,一心为公,那有什么“仆从”与“部曲”,只有三个家奴伺候他年迈的老母,张琼一生清廉,一生为你老赵家,你竟然听信诬告,把这样一个忠臣武将杀了。

    老赵知道实情后,好一阵懊悔,立马召来石汉卿严厉地问:“汝言张琼有部曲百人,今何在?”

    小人就是小人,巧簧狡辩回答:“圣上,这张琼是凡人吗?他所养,以一敌百!”好一个“以一敌百”,这么好的一个忠实武将就如此被冤杀。

    良心发现的老赵,命令从官库支取了大量钱财,对张琼家进行抚恤安慰,还擢升张琼的哥哥张进为龙捷副指挥使。

    可惜可叹,如此一个忠诚鲜活的生命,就如此死于诬陷之手,而石汉卿等人却依旧逍遥法外,依旧当他们的“特务”为虎作伥,因为幕后有赵光义这个后台。

    天道苍苍,老赵发誓不杀一个开国功臣,而救了他命的张琼,也是老赵当皇帝的唯一杀的一个。

    接替张琼担任殿前都虞候的人叫杨信,他没有救过赵匡胤的命,也没有立过什么像样的战功,突然之间被赵匡胤任命为禁军将领,连他自己都觉得非常意外,结合他的前任张琼刚刚被打死。他走马上任不久,就得了暴病,叫“失语症”,就是哑巴了。虽然杨信没法说话,了但却还能指挥将士、向皇帝奏报。原来杨信通过一个名叫田玉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翻译,田玉能听懂杨信喉咙里发出来别人都听不懂的声音,而且能够准确的把他的话完整的表达出来,既不耽误做官,也不耽误指挥军队。所以赵匡胤对杨信有一个评价:没有花花肠子!所以对他信任的不得了,一下子让他做了十二年的禁军将领。后来赵匡胤死了以后,他弟弟赵光义即位,杨信还是禁军将领,后来杨信在病死的前一天杨信交代好了自己的后事。

    等等,你可能会说刚刚上场的杨信得了“失语症”,连指挥将士、向皇帝汇报,都是他的小书童田玉翻译的啊,这会怎么就会说话了?很惊讶是吧?这时候的皇帝也很惊讶!

    杨信谨小慎微,被迫装聋作哑十二年,通过这种手段来躲避皇帝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猜忌,这才让他保住性命!

    赵匡胤的大宋王朝依然处于百废待兴的处境,赵匡胤还有哪些改进措施呢?我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