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十四章: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第十四章: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朝廷和地方的关系,就是皇权和相权怎么分割权力的关系,赵匡胤是怎么解决的,在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赵匡胤一共三个年号,开宝是他最后一个年号)十月,赵匡胤召集各地的节度使到京城来述职,述职完了以后赵匡胤在御花园里宴请这些节度使,他把地方节度使喊过来一起吃饭,吃饭期间赵匡胤就发表喝酒感言,讲了一番自己思考了很长时间的话,这个话是这样说的“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说你们这些人是国家的老臣,而且长期驻扎在地方上最重要的地方,担任地方节度使,公务非常繁忙(“王事鞅掌”出自《诗经小雅》,就是公务繁忙的意思),这不是我优待你们的本意,这个话说的很好听,特别是赵匡胤这么一说,经过史官再一记下来,这个话就变得非常优雅!

    “你们是老臣,而且长期在地方担任要职,每天非常繁忙,就我的本意来说,是非常想优待你们的,但是你们在地方上作为一方大员太忙了,这不符合我的本意啊!”

    赵匡胤的话刚落音,非常聪明的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噗通一声跪下来了。王彦超说:“我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但是长期接受国家的高官厚禄,心里很过意不去,现在已经老了,老大你能不能让我办个退休手续。回到我们村里住下来安度晚年啊”。

    赵匡胤听了之后心里非常高兴,果然还是小王有灵气啊!但是其他的几个节度使还沉浸在皇帝的夸耀中,有附和赵匡胤的说:“是啊,我们跟着老大平定天下、东征西讨,回想起来真的是九死一生啊”。

    赵匡胤阴着脸急忙打断:“这都是哪年的事了,整天挂在嘴边像什么话?”所有喝酒的节度使心里一咯噔,暗呼一声不好!

    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下了一道诏书:昨晚喝酒的所有节度使全部免职!全部升迁为“环卫官”,北宋的这个官职,不是做清洁的,这个官阶是从二品,特别高!而且名头大的吓人,有的节度使任命为太子太傅,有的节度使任命为大将军,但是这些升迁为“环卫官”的节度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军权,而且必须待在开封。

    这就是赵匡胤进行第二次杯酒释兵权的过程,来了一次集体撤藩,一次解决了地方盘根错节的权力关系。但是为什么所有的节度使都服服帖帖的顺从了呢?

    赵匡胤用的第一个方法叫收人才,就是把地方上战斗力强的士兵升迁到中央禁军来服役,在他当皇帝的第二年,通过重新整治过中央禁军,把所有的老弱病残又裁了一遍,地方上的精兵强将通通补充到中央禁军中来。

    赵匡胤发明了“兵样”,就是地方上凡是符合身高一米八以上、体重九十公斤的,身强力壮的兵,补充到中央禁军的队伍中,为了选拔方便,参考兵“模特”的样式来选拔,大家看,北宋就已经有了模特。后来模特不够用了,就用木头砍一个一米八、个头像兵样大小的,称为“木挺”(赵匡胤的发明真不少!),分发到各地去,按这个木挺的标准选优质的士兵到中央。地方节度使就惨了,身强力壮、人高马大的士兵被挑走了,而且隔一段时间挑一次,地方上的牙军越来越弱,中央禁军越来越高,力量对比越来越悬殊了!

    赵匡胤用的第二个办法就是收财权。不但让地方节度使手下不能有强兵,我还不能叫你有钱。从唐末一直到五代,地方节度使都有一个陋习,他们收的赋税要截留一大部分在地方,跟我们现在的地税很类似,当时这个截流在地方的赋税称为留使,不给中央上交。赵匡胤在做了皇帝以后第二年,让地方上收的税除了留少量的办公用费以外,其他的要上交中央财政,后来他又发现这个命令还有空子,到了开宝六年的时候,他下令地方上所有收的赋税要一律上交中央财政,地方节度使要用钱怎么办呢?通过打报告列预算的方式,经过中央财政批准,再把钱拨到地方,这样一来地方上财政权力就大大削减了。大家看一下,这不就是现在的“收支两条线”吗?赵匡胤既没有学过“经济学”也没有学过“财务”和“税法”,但是他发明的赋税收支方法,以及国地税合并一直沿用了千年,并且还将继续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还在地方设置转运使这个前代完全没有的岗位,转运使的职责就是管理地方财政,同时行使地方财政的监督权和检查权。这就进一步勒紧了地方上的财权!然后着手由中央统一铸币,确保货币质量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赵匡胤给宋代自己造的货币取名“宋通元宝”,如果哪位读者手头有几枚,一定要珍藏好,它的收藏价值非常高。另外明确了地方私自造钱的一律处死!在社会经济方面,赵匡胤还发明了另一项流传千古的模式:重要商品专卖制。哪些是重要商品?盐、茶、酒等老百姓最常用的一些重要商品。很眼熟吧,今天的盐业公司、烟草专卖,都是起源物北宋,而且规定谁敢私自贩卖盐、茶叶等,抓住之后按贩卖的数量最高判处死刑,这样国家快速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地方政府的小金库基本上没戏了,地方节度使没钱了,很多想做的事就做不成了,同时也失去了话语权和号召力。

    赵匡胤用的第三个方法就是收行政权。怎么收地方节度使的行政权呢?先废除了地方节度使的支郡,你是这个郡的节度使,那么你就管这个郡地方,超出这个郡周边的地方,由原来节度使代管改为由中央直管,这个办法赵匡胤实行以后觉得非常好,他就在全国大力推行,一直到他的弟弟宋太宗继位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废除支郡。

    收回行政权最大的改变是采用“文臣治州,朝官制县”。赵匡胤非常信赖文官,所以他派了很多文官到地方上去做治州,唐末五代是武将在做节度使,结果闹出很多乱子,造成长达近两个世纪的动荡去,赵匡胤深有体会,因此他派文官去治理地方。同时各县的知县就在中央政府任职这些人,把它空降到地方担任一个县的主官,这叫朝官治县。当然这个事的引发还是因为我们前面讲到的符彦卿,他是两朝国丈,所以符彦卿在地方上势力很大,但是他晚年治理的地方口碑很差,为了改变这个状况,赵匡胤就从中央直接派了一些人去到符彦卿的地方协助管理。由于这个朝官是中央直接任命的。谁任命他,他对谁负责任,原来的知县是地方节度使任命的,所以会对地方节度使马首是瞻,现在好了,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个知县必须对皇帝负责。有一个官员叫周卫,他在朝中做了官,他被中央派到地方担任永济县的知县,符彦卿为了跟中央派来的知县搞好关系,听说他来当官就出城去迎接他,这个周卫连马都没有下,在马上点点头拱手作了个揖就过去了,搞的符彦卿十分尴尬!但是文官治州朝官治县实行以后,赵匡胤还不放心,他想:你这个官员在这个地方干的时间长了,会形成帮派啊。于是官员也干满三年之后需要挪窝,你在这个地方干的再好,满三年你都给我换个班,你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时期任职,弊端太大!同时设置了另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新官职:通判。为了削弱这个知州的权利,赵匡胤在每一个州设一个通判,通判管什么呢?知州管什么通判就管什么!通判没有知州的官位高,但是论权力他俩一个样,都能够处理当地的兵、民、钱、户口、服役和所有地方的事他都能管,而且地方知州处理问题需要知州和通判两个人都签字才能生效。虽然知州是一把手,但是通判不签字这个事情是办不成的。所以这样一来知州就受到了很大的牵制啊,而且这个通判还有一个权力:监督知州!

    我们看看,赵匡胤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还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政治制度的缔造者,一千多年前的政治体制能改革的这么完善,已经非常难得了,但是在这个通判监督知州的制度中,最大的漏洞是:谁来监督通判呢?

    赵匡胤用的第五个方法是收司法权,过去地方节度使可以直接处决犯罪分子,现在不行了,凡是地方上判的死刑的一律要上报中央,由刑部复审之后,地方节度使才可以处决死刑犯。这个决定权最后要经过中央刑部批准,意味着中央把地方节度使的司法权夺回来一部分。同时在地方设置县尉,每一个县设个县尉管理治安,地方的打架斗殴、偷盗剽窃之类的治安管理、官司诉讼都归县尉来管,这些司法权从地方节度使将领手上接管了。

    赵匡胤在收紧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时候,还加大了针对宰相权力的调整。我们在看很多战国题材的影视剧,细心一点可以留意到,孟尝君田文、吕不韦行驶相权的时候,都是在君位前面设置一个专座,然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在皇帝面前喝着饮料聊着天给皇帝处理事情,就像泡茶馆一样。但是我们看自宋代起,宰相见了皇帝都是站着汇报工作。据说是因为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后,宰相都是后周的宰相留用到北宋的人员,作为留用的旧官员,他们不敢对赵匡胤那么放肆,所以改成站在那里办公。随着北宋雕版印刷技术不断成熟,宋代流传下来的各类笔记特别多,宋代的笔记对削相权中坐改站着办公的事情有不同的记载,说在北宋开国之后的朝会中,宰相还是坐在那里跟赵匡胤讨论朝政。一次朝会中赵匡胤说我眼睛不好使,你能不能把东西拿过来给我看看,其实当时赵匡胤三十四岁,宰相们把手上的文件一个一个拿到赵匡胤面前,等宰相们围着赵匡胤讨论完之后,他们再回到自己位置上,发现椅子没了,赵匡胤趁他们起身之后安排人悄悄地撤掉了椅子,宰相们再上朝只能站着办公了。这个笔记记载的可信不可信且不论啊,总而言之,宋代的宰相变成在哪儿办公了,坐那儿和站那儿办公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都知道坐那表示对宰相很尊敬,站那儿就不一样了!是君权至上的一种体现。

    和这个改变相关的另一件事就是诏书的变化,唐五代时期代皇帝拟的诏书是由宰相在中书省拟定的,宰相把为皇帝拟好的诏书起草好,然后送给皇帝看完以后,只要在上面写一个“可”,皇帝批一个字就盖章就发下去了。其实皇帝在下诏书的时候,皇帝只有一个同意权。北宋赵匡胤调整了一下:代拟诏书之前需要宰相提出几种处理方式,由皇帝决定采用那种解决方案。皇帝的同意权提升为决定权,这个性质就不一样了。

    赵匡胤还有一招就是在宰相之外,设了一个新的官员叫参知政事。赵普做了宰相以后,赵匡胤为了分赵普的权,他让参知政事可以宣读皇帝的命令,可以带领文武百官上朝,可以进政事堂,可以去加盖皇帝的玉玺……参知政事实际上就成了副宰相了。这样一来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上,这是后来封建时代所有的皇帝都在干的事情,赵匡胤花这么大的精力安内之后,接下来是怎么大展宏图的,我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