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姨娘也是娘 » 第二十章:买粮食

第二十章:买粮食

    从陈记布庄出来,温以沫最先去了粮铺,小镇不大,粮铺却有三四家,价格虽都相差无几,但态度却是千差万别。第一家刘记粮铺,不仅掌柜的,就连小厮都对她贻指气扬,好像她不是来买粮的倒是像来乞讨的。

    温以沫也不惯着谁,直接转身去了第二家,旺记粮铺,这家粮铺倒是蛮有意思的,顾客虽不多,但却异常热闹,掌柜在里间骂,小厮一言不发,低垂着脑袋坐在门口只顾生闷气,门口一袋长势喜人的麦芽,还带着些许露珠。南来北往的行人见之,皆掩面偷笑,

    “你看,旺记粮铺的小秀才又挨骂了…”

    “活该被骂,你没瞧见好好的麦子都被他捂出芽了。”

    “赵姑娘,我见他也是蛮可怜的,好好一个秀才,竟落得这般田地…”

    “哈哈,林妹妹莫不是看上那穷秀才了?”

    “赵姑娘,你就会拿我取乐,看我不撕烂你这张嘴…”

    粮铺对面的茶水间,两名官家女子相互打闹取笑,温以沫付了五文钱从老汉手中买了个竹漏子,顺便带了个竹篮,从二位姑娘的谈话中她也将此事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转身走进粮铺,掌柜只顾着咒骂并未注意到有客来,反而是那本该满腹委屈的穷秀才红着眼眶起身,

    “姑娘,小生这厢有礼了,敢问姑娘要买点什么?”

    秀才很是有礼,刻在骨子里的文人气质,斯文谦和,温以沫噗嗤一笑,指着口袋里的白面、精米说道,“这两袋给我各来一石,那边的糯米一石,糙米十斗,顺便门口的麦芽也一并给我装起来!”

    温以沫此言一出,原本还在喋喋不休的掌柜立马换了副嘴里,笑的很是谄媚,“姑娘,你里边瞧瞧,我们店里还是香米,要不,也来点?”

    虽说商人逐利,但像掌柜这般贪得无厌的人,只会令温以沫觉得恶寒,“不了,劳烦掌柜帮忙算算帐,顺便替我送到大河村楚家去。”

    “好勒,姑娘这边请。”掌柜毕恭毕敬朝温以沫做了个请的手势,转身却对穷秀才,吆五喝六道,“刘秀才,你还愣着作甚?赶紧装车去!”

    秀才本就生的单薄,加上一袭青衫肩膀处早已落了好些个布丁,不免让人生出几分怜悯,温以沫拿出一锭银子,朝掌柜吩咐道,“掌柜,我赶时间,你算好帐也跟着一并去搬吧!”

    掌柜握笔的手一顿,眼前女子虽说衣着破旧,但气势却很是凌冽,绝不是普通人家可以培养出来的。

    见温以沫依然紧盯着自己,掌柜也不好当面拒绝,毕竟都是看在钱的面儿上,这年头谁还会跟钱过不去呢?

    “姑娘,精米、糯米10文一斗,白面15文一斗,糙米5文一斗,门口麦芽就算你便宜点5文钱!拢共四百零五文。”

    “掌柜,麦芽不应当收姑娘的钱!”

    秀才早就看不惯掌柜这副贪得无厌的嘴脸,

    谁知,秀才话音刚落,掌柜握笔的手就朝他高高扬起,一副要吃人的模样,要不是温以沫在,估计秀才这会子又得挨打了。

    “本来就是,那袋麦芽我已经付过钱了,掌柜就不应再收姑娘的。”

    “你个死秀才,你是不想干了?”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掌柜此种做法有违道义!”

    “你给我滚,马上滚!一副穷酸相,还给老子谈什么道义。真是的~”

    “你当我愿意受你气,要不是……”

    秀才满肚子委屈,要不是家中老母亲等着银钱买药,谁愿意跟汪九才这种奸商为伍,想到伤心处,秀才竟不自觉红了眼眶。

    “如此说来,秀才郎既已付过掌柜银钱,那么门口那袋子麦芽就理应属于秀才,掌柜!我只付你四百文,余下的五文我给秀才!如果掌柜觉得不划算,那温氏只好另寻别家!告辞!”

    温以沫也不拖泥带水,收起手中银锭子,作势就要往外走。掌柜一看送上门儿的生意岂有飞走的道理,连忙赔上笑脸,“温姑娘,莫恼~就依您的!是小的一时头脑发热,出言不逊,还望姑娘海涵。”

    见目的已达到,温以沫将银子又重新放到柜台上,“掌柜的,麻利些,我赶时间!”

    “好勒,姑娘少安毋躁,马上就好!”

    找回银钱后,温以沫顺势从中取出二两银子递给秀才,“秀才,我见你是个读书人,这种地方不是你该来的,回家好生去温习功课吧,早日考取功名才是正事。”

    “温姑娘,这可使不得!小生感谢姑娘刚才仗义执言。”

    温以沫也不是个烂好人,她给秀才银钱不过是看中他人品端正,做事也很麻利,能屈能伸,将来必定是个成大事者,这样的人,这对日后自己复仇也是有利的。

    “拿着吧,这钱也不是让你白拿,我日后还会有用得着公子的地方!”

    见温以沫执意如此,秀才也确实是囊中羞涩,不得已还是收下了银钱,“温姑娘,你等着,我给你写张欠条。”

    温以沫也不说话,只是朝他扬了扬下巴,示意他帮忙装车。

    秀才这次想起到温以沫赶时间,他耳根微红,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是小生唐突了。”

    趁着二人装车空挡,温以沫去了猪肉脯,买了五斤猪肉,一块猪大骨,老板很是热情的又送了她几副猪下水。而后又去了药铺买了些做卤味用的香料,干果红枣,油盐酱醋,厨房所用锅碗瓢盆一应用品,路过一个小摊还顺道给知夏和楚相梓买了两串冰糖葫芦。不知不觉又花去了一两银子,今日细细算来五两银子也就剩下不足二两了。

    待她回到粮食铺时,秀才已替她装好了车,“温姑娘,我们现在可以走了吗?”

    “可以了,不过还得劳烦秀才跟我去趟镇子口的歪脖子树下,我们去接个人。”

    “但凭姑娘吩咐!”

    秀才接过温以沫背上的背篓,两人架着马车一路来到镇子口,老远就瞧见了栓子娘,挎着竹篮蹲坐在歪脖子树下歇凉。

    “曹大娘,快上来!”

    栓子娘使劲揉了揉眼睛,她不敢相信这辈子还能坐一回马车,“楚家娘子,真的是你!你上哪儿弄的马车…”

    栓子娘有些激动,说话都开始有些不利索,温以沫给她让出来一个空位,“曹大娘,这马车是粮铺掌柜的,我只是借来一用。”

    “大娘,快些上来吧!耽搁久了,我怕会挡了别人的道儿。”

    秀才声音温和,不卑不亢,好似阳春三月里的暖风。

    栓子娘这才注意到温以沫身边的小郎君,虽说衣着贫寒了些,但却难掩一股子书卷气。

    “好生俊俏的小郎君。不知这是……”

    妇人喜好八卦,遇事也喜刨根问底,这大抵是女子们的通病吧!都说女子如水,此时应是女子如猫。

    秀才也不躲闪,拱手道“在下姓刘,单名一个俊字,家住城西头的五里坡,因家贫,所以在旺记粮铺做小厮,这会子也是替温姑娘送粮食的。”

    经刘俊这么一解释,栓子娘这才明了,三人坐上马车,一路直奔大河村,栓子娘从未坐过马车,她起先很是紧张,身子绷的僵直,抓住车缘的手也开始冒汗,眼睛更是不敢往别处瞧,但心里却是兴奋极了,这可够她回村炫耀好一阵子的,村里人除了村长还从未有人坐过马车,想到这儿她不由得咧嘴一笑,

    “楚家娘子,这马车可比牛车畅快多了!”

    温以沫微微颔首,并无甚表情,这种马车在京中连普通人家都不会要,不仅做工粗糙,就连马匹也是低劣马。

    “曹大娘,你可认识咱们村手艺好的木匠?”

    “要说木匠,你可算是问对人了!咱们村的韩木匠,那可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巧手,他做的那些个柜子,凳子什么的,就连县太爷都称赞有佳。”

    任凭栓子娘讲的是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温以沫都只是静静听着,偶尔回应一句

    “如此便好。”

    “楚家娘子,你说说看,你想做点什么?我回去这就替你去找他打探打探?”

    温以沫向来是个小心谨慎的,没见到真人前,她可不大会相信栓子娘所说的,故而一笑,很是敷衍,“我还没想好,待我回家画好图纸再托大娘帮忙。”

    两人在后,你一言我一语,不觉间马车就到了村口,

    “温姑娘,已经到村口了,小生还不知姑娘是哪一家?”

    “刘秀才,你一直往前走,走出头,她们家就在村尾。”

    栓子娘很是热心的替温以沫回答道。

    刘秀才回头看了一眼温以沫见她也没有反驳,他这才下马牵起缰绳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因村中道路实在狭小,并不适合马车奔跑。况且车上还装有粮食,所以秀才这才选择下车牵马。一路上,倒是没见着几个村民,适逢孟秋,庄稼人都在地里刨食,大都吃过早饭去田间地头忙碌了…

    树上蝉鸣阵阵,院中楚夫人端坐在石凳上面露愧色,不出所料定是她那菩萨心肠又犯了,兜里仅剩的二两银子,她竟都施舍给了一个江湖骗子,现在后悔已晚…

    此时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楚相梓、知夏二人早早就候在门口伸长了脖子等温以沫。

    见有辆马车朝自家门口驶来,两人都还未看清来人,就急匆匆迎上去,

    “小姐!”

    “温姨娘!”